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尤其是历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为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新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新课程的目标中,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一个感性的体验,进而对祖国的过去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并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
二、历史新课程,强调“人文内容”,便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必修课程的“历史[I]”中的九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确定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历史地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同时能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及阶级斗争,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必修课程“历史[II]”中的8个专题属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内容,确定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必修课程“历史[III]”的8个专题,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确定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历史新课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
四、在新课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高昂爱国注意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五、历史新课程,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
历史是一门学识与情感、激情与智慧交织的课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历史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1、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历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将弘扬民族精神放在第一位。在头脑中要牢固树立这一教学目标,富有激情的讴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和富强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改革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遵循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式,采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知识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运用影视放映、多媒体、校园网、图片展、辩论会、演讲会等丰富多采的教学手段,增强未成年人的感性认识,提升他们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水平,使他们从历史中汲取进步的营养,让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充分立足地方传统的历史和文化,挖掘内涵和特色,形成本土历史教育的优势,切实搞好历史教学。
为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新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新课程的目标中,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一个感性的体验,进而对祖国的过去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并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
二、历史新课程,强调“人文内容”,便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必修课程的“历史[I]”中的九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确定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历史地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同时能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及阶级斗争,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必修课程“历史[II]”中的8个专题属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内容,确定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必修课程“历史[III]”的8个专题,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确定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历史新课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
四、在新课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高昂爱国注意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五、历史新课程,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
历史是一门学识与情感、激情与智慧交织的课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历史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1、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历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将弘扬民族精神放在第一位。在头脑中要牢固树立这一教学目标,富有激情的讴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和富强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改革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遵循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式,采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知识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运用影视放映、多媒体、校园网、图片展、辩论会、演讲会等丰富多采的教学手段,增强未成年人的感性认识,提升他们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水平,使他们从历史中汲取进步的营养,让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充分立足地方传统的历史和文化,挖掘内涵和特色,形成本土历史教育的优势,切实搞好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