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数学教学方式 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与此相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惰性,缺乏自信心,思维迟钝、僵化,这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最大障碍。教师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不仅是当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以下原则:当学生发言时,我一定认真听取,决不插嘴打断他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我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我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可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例如:在一年级《九宫填数》的教学中,请小朋友用1、2、3三种数字卡片摆一摆,使三个数连加的和是6。结果出现了多种摆法。我先让学生自己摆算式,然后再交流。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摆法,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促使“创新”思想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发。
  创造是一种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片面性或错误在所难免。所以,对学生的创造行为必须给予鼓励性评价,营造宽松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二、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机会
  
  数学学习与其它学习一样,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使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于“凑十”这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圆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提出多种计算方法,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个性,思维更加开阔。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使他们更乐于同中求异,更善于用独特、多变的思维方式探求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答案。对于这样的“星星之火”,教师要慧眼独具,以灵性启迪悟性,引燃思维的“燎原之火”。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进一步探索、应用知识,发展能力。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思。如教学“猜数游戏”中的“7的加减法”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骰子,先让学生观察骰子上下、左右、前后面上的点数有什么规律(相对的面的点数之和都是7),然后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掷骰子,每掷一次,先看上面有几个点,再猜想下面有几个点,每个人都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长做好记录。最后全班汇报合作结果,从而归纳了有关7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這样,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不仅使每个同学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
  
  四、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进而产生新颖的思维结果。在教学中,提倡解题思路多、奇、新,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学习了“>、<、=”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做这样的题目:2+( )>6,从哪里开始思考呢?首先启发学生想( )>6,在已学的范围内,学生想到10>6、9>6、8>6、7>6,然后再想2+( )=10、2+( )=9、2+( )=8、2+( )=7,因此在题目2+( )>6的( )里,可以填8,也可以填7、6、5,使学生明白答案不是唯一的,思考的时候要全面。学生在初步掌握思考方法的同时,再思考2<( )-( ),这题的答案就更多了。要激励学生想出一道没有什么了不起,想得越多就表示他越聪明,使学生产生不满足感,增强继续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有的学生还运用了没有教过的知识。这种形式的练习题使学困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能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类似这样的题目比比皆是,我们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而应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综合上述,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角度进行思维,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妙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效。我们要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幾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意义非常深远。而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更为重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真正体现主导、主体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
期刊
【教学目的】  1、增强运用词语的能力。  2、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活动中涉及的知识  2、难点:活动中涉及的不熟悉的知识  3、解决办法:在竞赛中掌握;课外多读书报;查阅工具书。  【活动准备】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自制常用词语卡片。  2、準备小奖品。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利用多媒体播放轻快的《拍手歌》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家、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们的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如何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使其成为真正的“发明家”、“研究者”、“探索者”呢?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讲故事法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叙事古文,如《曹刿论战》、《干将莫邪》、《崂山道士》等文章,这种
期刊
学生习作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大检阅,是学生生活世界和心灵体验的独特反映。而现实中,学生习作则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让人感到索然无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习作指导没能有效激发起客观世界在学生内心世界中的积累,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習作中的人文性。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习作指导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表达生活。    一、让习作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传统的一篇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讲授《义理、考
期刊
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强调能力培养、重视思维训练的同时,忽视了知识的传授,放松了识记教学,不抓或很少抓语文背诵。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失误。究其原因,是一些老师以为抓语文背诵就是在搞“死读书”,就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其实,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背诵,和“死读书”绝非是同一个概念。德国物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反复是保持的函数。”背诵正是这种达到保
期刊
近几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其写作范围的宽泛、思维空间的广阔、立意角度的自由、作文标题的自拟、文章体裁的开放等特点,迅速、广泛地流传于各级各类考试之中,自然也就成了平时写作教学(特别是毕业班写作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材料作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概括,从材料主旨的角度入手  阅读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迅速概括材料的主旨,从材料主旨的角度来立意构思自己的作文,这是
期刊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习作时任意编造、虚构情节或套用《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现成素材,导致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千遍一律、千人一面。学生笔下的东西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和情趣,失去了作文应有的生命力。《新课标》提倡自由表达,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情感自然流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
期刊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一、概念和语言的发散  同一个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目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如:“平均数”这一概念,在简单应用题中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