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使其尽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方法:本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60~89岁。在对老年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中,首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制定周密护理计划,在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情况,做好专科护理、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围术期护理,治愈效果明显,伤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假体脱出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护理我们体会到细致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认真的功能锻炼,详尽的出院指导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髋关节疾病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由此引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手术使患者能尽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因此,做好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至今行髋关节置换术人数共计75例患者,男40例,女35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70.74±6.55)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选用美国施乐辉(Smith-Nephew)公司人工关节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北京普鲁士假体,假体均为骨水泥型,采用后外侧入路。65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情况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0例在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有75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及假体脱落现象。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既怕费用太高、又怕给子女增加负担,同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手术知识的缺乏,本身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等情绪。故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讲解手术基本过程及成功病例以此来增强患者信心;其次,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医护人员无法替代的;手术室巡回在术前1日进行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时所用到的设备,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手术时,对手术室及环境都不感觉陌生。术前晚上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2患者术前准备及训练工作 做好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使每位都能按计划完成护理工作。戒烟酒,注意保暖,术前训练正确的排尿及排便方法、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助行器及拐杖的训练,更为关键是做好患者体位指导、肌肉及关节的锻炼指导,协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医嘱做好皮肤准备,术前12h嘱病人禁食禁水。术前1d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2.3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遵医嘱给予降压、降糖药物等,以免原发疾病影响手术。同时对发现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髋关节化脓性感染的患者,不宜施行手术。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如能使用患者自控性止痛治疗、静脉或硬膜外止痛治療控制疼痛,效果更好,到术后第3天,口服止痛药就可以充分缓解疼痛。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会清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拍背及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注意对原发疾病症状的观察。注意患者饮食,应用富有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了解老年患者心理活动,消除其心理障碍,做好健康教育,避免传统思想的手术后不锻炼而影响手术效果。
3.2专科护理
3.2.1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关节脱位术后避免术侧关节伸直内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配以丁字鞋外固定或皮牵引,膝下及小腿处垫枕抬高,避免曲髋,以防关节脱位。在术前要详细检查患者髋部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挛缩畸形等,综合考虑决定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假体位置及角度,避免广泛软组织剥离,术后不宜过早负重及做大幅度髋部活动和外旋动作。 3.2.2患肢感觉、运动、末端血运观察术后建立骨科患者术后监测表,每30~60分钟填写1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感觉有无异常,是否肿胀、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活动及疼痛情况。用软枕垫高患肢15°~2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保持患肢外展30°于中立位,穿丁字鞋制动,必要时患肢行皮牵引。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向患者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3.2.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切口是否渗血,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并保持通畅,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如引流量超过200ml/h,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24~48h后,引流量小于50ml/d,可拔出引流管,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h夹管,2~3h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术后3d拔除尿管。
3.2.4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它能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出,从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者消肿,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瘢痕粘连。锻炼方法: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进行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指导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静止性等长收缩练习。髋关节练习,5d后配合CPM活动关节,卧床2周左右可开始下地行走,扶拐负重,术肢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进行渐进负重练习,同时进行重心转移训练、立体平衡训练。
3.2.5预防深静脉血栓该类患者术后24h最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由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卧床后血流更加缓慢,加上手术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极易造成血管栓塞,其发生率为30%~50%,故应注意及时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就至关重要,同时须注意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患者术后也可穿抗血栓长袜或充气压力长袜,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术后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可口服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综上所述,良好的围术期的护理工作,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具备了较好的知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梅,武翠萍,史玉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其对策[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2(11):256
【2】李梅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国医药论坛 2010,3(8):89
【3】王海 髋关节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1,7(8):123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髋关节疾病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由此引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手术使患者能尽早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因此,做好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至今行髋关节置换术人数共计75例患者,男40例,女35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70.74±6.55)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选用美国施乐辉(Smith-Nephew)公司人工关节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北京普鲁士假体,假体均为骨水泥型,采用后外侧入路。65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情况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0例在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有75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及假体脱落现象。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既怕费用太高、又怕给子女增加负担,同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手术知识的缺乏,本身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等情绪。故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讲解手术基本过程及成功病例以此来增强患者信心;其次,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医护人员无法替代的;手术室巡回在术前1日进行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时所用到的设备,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手术时,对手术室及环境都不感觉陌生。术前晚上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2患者术前准备及训练工作 做好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使每位都能按计划完成护理工作。戒烟酒,注意保暖,术前训练正确的排尿及排便方法、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助行器及拐杖的训练,更为关键是做好患者体位指导、肌肉及关节的锻炼指导,协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医嘱做好皮肤准备,术前12h嘱病人禁食禁水。术前1d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2.3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遵医嘱给予降压、降糖药物等,以免原发疾病影响手术。同时对发现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髋关节化脓性感染的患者,不宜施行手术。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如能使用患者自控性止痛治疗、静脉或硬膜外止痛治療控制疼痛,效果更好,到术后第3天,口服止痛药就可以充分缓解疼痛。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会清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拍背及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注意对原发疾病症状的观察。注意患者饮食,应用富有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了解老年患者心理活动,消除其心理障碍,做好健康教育,避免传统思想的手术后不锻炼而影响手术效果。
3.2专科护理
3.2.1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关节脱位术后避免术侧关节伸直内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配以丁字鞋外固定或皮牵引,膝下及小腿处垫枕抬高,避免曲髋,以防关节脱位。在术前要详细检查患者髋部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挛缩畸形等,综合考虑决定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假体位置及角度,避免广泛软组织剥离,术后不宜过早负重及做大幅度髋部活动和外旋动作。 3.2.2患肢感觉、运动、末端血运观察术后建立骨科患者术后监测表,每30~60分钟填写1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感觉有无异常,是否肿胀、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活动及疼痛情况。用软枕垫高患肢15°~2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保持患肢外展30°于中立位,穿丁字鞋制动,必要时患肢行皮牵引。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向患者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3.2.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切口是否渗血,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并保持通畅,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如引流量超过200ml/h,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24~48h后,引流量小于50ml/d,可拔出引流管,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h夹管,2~3h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术后3d拔除尿管。
3.2.4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它能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出,从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者消肿,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瘢痕粘连。锻炼方法: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进行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指导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静止性等长收缩练习。髋关节练习,5d后配合CPM活动关节,卧床2周左右可开始下地行走,扶拐负重,术肢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进行渐进负重练习,同时进行重心转移训练、立体平衡训练。
3.2.5预防深静脉血栓该类患者术后24h最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由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卧床后血流更加缓慢,加上手术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极易造成血管栓塞,其发生率为30%~50%,故应注意及时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就至关重要,同时须注意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患者术后也可穿抗血栓长袜或充气压力长袜,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术后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可口服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综上所述,良好的围术期的护理工作,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具备了较好的知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梅,武翠萍,史玉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其对策[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2(11):256
【2】李梅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国医药论坛 2010,3(8):89
【3】王海 髋关节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1,7(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