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宜寿百年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把长寿的人称为寿星,这是因为长寿的不易。然而要做到既长寿又健康,就更加不容易了。家住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上的杨善香老太太在百岁之际,除了眼睛有白内障、耳朵有点背及“老慢支”外,腰不酸,腿不疼,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更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说她是个健康老人,一点也不过分。据她的大儿子李冠华介绍:老人之所以长寿,主要是得益于她的动静相宜和良好的心态。
  杨善香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并不好,但她却十分相信“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把锻炼看作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甚至把做家务也看作是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一。李冠华告诉笔者,从1958年起,她就每天清晨到陕西北路的三角花园参加“练功十八法”等。1982年,她已是70多岁,老人提出要到家乡去小住,哪知这一住,就是12年。在家乡,她每天清晨就起身,享受着海边的新鲜空气,兴致来了,还在海边做些简单的弯腰、甩手等锻炼活动。有一次,她到镇海烧香,有车不坐,却不顾年老体迈,竟然来回走了20余里,令人吃惊。
  生活规律和静坐养生也是老人养生的方法之一。李冠华说,老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的睡觉、起床和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清晨早餐后,就独自一人坐下闭目养神。然后手拿佛珠,口念“阿弥陀佛”,每念一百句,就以火柴梗计数,每天要念一两万句,以静养神,可以说,养生修心是老人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人的养生十分传统,她主张食不过量,“进食七分饱”。还主张荤素搭配,以素净、清淡为主,做菜时,盐要少放。晚年时,老人已基本吃蔬菜、豆制品等素食,并主张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咀嚼和消化。古人云:起居时,饮食节。又云:食不语,寝不言。正是老人平时所做到的。
  老人一生虔诚佛教,她待人的准则是以善为先。遇到地区动员捐献灾区,总是积极响应。李冠华说,在她90岁生日时,还让我们在她的积蓄中取出2000元,捐献给“希望工程,而她平时却是省吃俭用。遇到一些问题,也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以豁达大度和乐观来克制自己的情绪,她认为:做人要量大,量大了,才能做到“仁”,而“仁者”则是“长寿”的。一个人气量太小,是不利于身体的,动不动就生气,会伤身体。
  老人的长寿也离不开儿孙小辈对她的孝顺。老人的儿孙包括第四代,已有30多人,真可谓儿孙满堂。但她的家人并没有把她视作“包袱”,而是看做“宝贝”。正如她的家人所说:“活着的时候待她好点,百年之后才不会感到后悔和内疚。”小辈的话对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但愿天下的小辈都有这样的孝心,这样才能使天下的老人更加长寿!
其他文献
水立方和鸟巢,在我看来,就如同相隔两岸的两个人,男人和女人。  鸟巢浑圆,雄厚,壮美,矫健。像个巨大的即将被掷将出去的铁青的橄榄,充满阳性的厚重和力量。  而水立方,则更像是一个女人。  阴柔之中,充满水的润泽和光感。  透明,轻盈,在光艳中,总能感觉到那种水的清澈和冰冷。蓝得你必须紧张地呼吸。  蓝得你甚至,窒息。  蓝,在我看来,是沉静中的女人的颜色。  如果用色彩来形容女人,好的女人,该用什
期刊
北京复兴路40号大院有一位退休老人,今年七十又三。退休十多年来,坚持以“动”养生,且“动”之有恒,“动”之有方,走出了一条特殊的健身之道。他不仅旧病未犯,新病未生,而且lO多年来从未上过医院,也没有吃过药,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医药费,备受同事称道。  他叫孙孝凡,退休前系该公司调研室主任,由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曾患有颈椎病,不惑之年又发生过脑震荡,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病休多年,经常失眠,身体一直不够好。
期刊
每年国庆节,举国上下张灯结彩,那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节庆气氛,大红灯笼着实成为一道又红又亮,具有中国特色的节庆风景线。  灯笼可说是我国的传统灯饰,它在民俗、交通、生活、美饰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起码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出现灯笼,最早灯笼的骨架是用竹条围成的,外敷灯纸或薄绸,灯壁上或写字或绘画,平时照明,节庆悬挂。现代照明条件改善,逢年过节,喜事庆典,无论是团体还是居家,都
期刊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饮食有益健康,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饮食与我们的心情也息息相关。我们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大脑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多少,而某些食物恰恰能够减少或增加这些物质,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效率和言行。此外,食物的鲜香味、好的口感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都能使人在吃东西时产生愉悦感,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让人放松的营养成分    经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的专家研究证明,吃东西带来的愉悦感是在食物的口感和香味
期刊
老人最怕孤独    生活在都市里的老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和老而无用的感觉;又或是,有些老人将自身的利益看得太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与家庭和睦。长此以往,势必形成心理疾患,进而造成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很高,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程往往持续多年,患者生活多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约有5%的65岁以上老人患有痴
期刊
我总是认为好的饮品,是会引出人们心里不同的心情。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红酒,身份的显贵源于它成为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皇帝的御用酒。此后从雨果到大仲马,从巴尔扎克、俄国沙皇到19世纪初美国总统汤马士·杰佛逊,都与红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红酒的妩媚,似乎更带有一种贵族或绅士式的味道。而贵族和绅士的行头,本来就是“外面穿长衫,里面穿汗衫”的穷酸文人能一近芳泽便三日不思肉味,梦寐以求的情结。所以能一
期刊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他一生征战,南攻孙吴,北讨乌桓,战功炳彪,独霸中原,成就了盖世的功业,但他又是一位精于气功养生的专家。  曹操生于东汉王朝将倾之际,“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却坚信气功锻炼可以长寿,这在他的诗中有所反应:“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大干一番事业的愿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着中
期刊
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秋季“进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称“引补”或“底补”。我们请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罗社文谈谈怎样进补才是科学的。  问:进补是我们中国人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源于医学经典还是民间的偏方?  答:秋冬进补在祖国医学中早就有所记载,现存最古老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药食两用的处方
期刊
“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魄”等等。人们习惯的用语有“神灵”、“幽魂”、“灵魂”、“魄力”、“鬼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打击,中华文明逐渐湮没消失,“
期刊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方主设计师、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特别终身会员约翰·贝尔蒙7月初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场馆,充满生机。这些独特的建筑将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神韵。  约翰·贝尔蒙对“水立方”的赞美溢于言表:“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铸就的这座蓝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他说,设计团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