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棵臭椿树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k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门前那棵高大的臭椿树,要不是平改砍伐了,恐怕是两个小伙子也抱不过来了。
  从我记事起,门前那棵臭椿树就有碗口粗了,这棵臭椿树是我父亲当香椿树种的,没想到树长大了,长高了,叶子也茂盛了,却不能食用。我父亲说,树叶不能吃就不吃吧,树长高了,留着夏天乘凉,还不招虫子。
  没几年光景,臭椿树伴着我的童年长高了,也长粗了。到了,60年代初,树的脑瓜能遮盖住十几平方米阳光。站在我家的房上,就能采到臭椿树叶子。
  挨饿那几年,人们把能吃的都塞进了嘴里,能吃的榆树叶,都被捋光了,地里的野菜刚露头就被挖走了,春天的田野,只能看到碧绿的小草,连一片野菜的影子很难看到。那年代,要是天上那轮明月也能吃,我真想攀上臭椿树咬一口像橘子一样的月亮。
  我记得1964年的夏天,臭椿树刚刚丰满了树冠,家里的粮食缸里仅剩一把黢黑的白薯面了。有一天中午放学,刚放下书包,我姥姥对我说,去上房,采点树叶去,我不知姥姥叫我采树叶干什么,就爬到了房顶上。
  黑绿黑绿的臭椿叶绿的冒油,而我们的脸已经饿得发黄了,它却确显得很肥硕很茂盛。茂密的树叶遮盖了我家的半个屋顶。我在房上一把一把的采着树叶,树叶沁出来的汁又臭又黑,非常难闻。几分钟我就采了一大笼筐子。我拎下来,姥姥先用大盆洗去叶面上的尘土,然后烧一大锅水,把叶子放进去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叶子泡的时间不长,盆里的水就变成黑色了,就像涮毛笔的水一样,黑而不浊。姥姥换过几次水之后,水就清澈了。
  第二天,我放学回家,见姥姥正在大灶前用铲子铲大锅边上贴的白薯面菜饽饽。我趁姥姥没有注意,顺手拿了一个,到外边吃去了。我一边吹着发烫的菜饽饽一边咬,白薯面还是天天吃的那种味道,而菜饽饽馅的味道,比较特殊。回味起来有点苦涩。就像地里的野菜的味道。我不管是什么馅,先吃饱了再说。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桌前,看着那一大浅子白薯面菜饽饽发呆。
  姥姥说:“你们谁也别吃,我先尝尝,等我吃了没事后你们再吃,反正我也这么大岁数了,药死了也不怕。”
  我母亲说:“还是我先吃吧”。母亲和姥姥争执的时候,我笑着说:“你们谁也别争了,我放学就吃一个了,啥事也没有”。说完我又拿了一个菜饽饽到外面吃去了。等我再回来,浅子里的菜饽饽已经被吃光了。
  从那以后,隔三差五姥姥就叫我上房采臭椿树叶,等叶子老了,就不能吃了。这时已经进入了秋天。
  又过了几年,家里人上班挣钱的多了,吃的问题已经不发愁,门前的臭椿树叶就再也不去采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家的房子都倒了,废墟上唯一站立的就是那棵高大的臭椿树。地震后我家的简易房就挨着臭椿树搭建的。等建正式房,那棵臭椿树还在原来的地方生长着。
  进入2000年以后,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在平改扩建,唐山的平改的力度似乎比任何城市都强烈。盖了没几年的二层小楼四层小楼说推就推了,我家门前那棵高大的臭椿树,也没能躲过一劫。
  伴着我走过童年走过饥饿岁月的臭椿树,在一个早晨,在一阵隆隆的电锯声声中倒下了,它倒下的声音,整个工地都听到了,所有的民工都听到了,远处树上的喜鹊和枝头眺望的小鸟也看到了臭椿树倒下身影。
  树干流出的树汁,是臭椿树的血,叶子滴出的黑汁是臭椿树的泪水。
  我站在工地之外,我的视线早已模糊了臭椿树的身躯。看到臭椿树缓缓倒下的身躯,我的眼泪止不住唰唰地流了出来,眼泪流到嘴角时,我感觉好像有点臭椿树叶的味道。
  齐凤池
  齐凤池,沧州河间人。河北省作协会员,加拿大报纸专栏作家。作品在《诗刊》、《诗林》、《星星诗刊》、《读者》、《明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千余篇,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音乐随笔、美术评论,饮食随笔系列等。多次获全国文学乌金奖,作品选入各种文集。
其他文献
许多游人去美国旅行,许多国家的人争相移民美国,更有许多作家写美国的生活。关于美国,去看什么,美国究竟什么最能触动内心,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  本期,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资深的深圳媒体人,谈谈他们对美国的印象,作为同是移民的深圳人,以新移民城的视角,看美国这个移民大国的移民生活,应该相互在灵魂上有共鸣的契合吧。  美国99%的人,自己或祖先都曾是离乡背井的移民,他们似飞蛾扑火般涌入美国,在自由竞争的浴
期刊
今年是著名“五四”女作家陈学昭诞生100周年。她老人家虽然已在1991年不幸逝世,但她那睿智、和蔼、雋秀的才女形象,永远在我的心坎闪光。《工作着是美丽的》是陈学昭的代表作,同样也是她灵魂的写照,充分展示她一颗美丽的心灵。  陈学昭是了不起的共产党员。笔者常常在私忖:按我国目前的干部标准,当年去延安的老一辈革命家中,谁的学历最高?恐怕应该算是留学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的陈学昭吧。虽然那时候从法国勤工俭
期刊
在美期间,我们既接触了一些老夫老妻,也遇到了不少少男少女。有趣的是,我们接触的这老少两代人,大多是双亲与子女的关系,从他们的交往中,我们得以窥测到美国长辈与孩子这两代人之间的一斑。  在夏波黑尔小镇,我们被热情好客的梅厄教授留宿在自己家里,据说这是对友人的一种特殊的礼遇。给我们住的房间刚好是他三个女儿的“闺房”。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房子一直空闲着。唯独三女儿还在读书,她的房间也最富于个性。一开
期刊
36个小时的夏至  在香港机场登机时,正临中国农历夏至将至的节点。子丑相交时刻,我们乘坐的国泰CX888航班,从香港赤柱机场起飞,经停加拿大温哥华,飞往美国纽约。18个小时后,准点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此时的纽约,清晨的阳光追着一路飞驰的车轮,开始了一年当中白昼最长、夜色最短的一天。而这一天,我们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竟然“偷得浮生”多半日,拥有了长达36个小时的夏至,这感觉就像古董商捡了个大漏,让我
期刊
陈钦硕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省艺坛书画院顾问、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作品曾先后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国千名书法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活动、2010《中国书法年鉴》年度名家新作、第14回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中日韩书法名家邀请展、传承与发展-中国资深书法家邀请展、当代中国百名著名书法家百首唐诗书
期刊
美国的《新闻周刊》评选出美国的20大文化符号: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希尔顿、万宝路、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学、感恩节、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宫、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也有评论家把自由女神像、山姆大叔、美国哥特式、牛仔精神、快餐文化、迪士尼、硅谷、圣诞节、NBA、好莱坞、超人、奥斯卡等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不同的标准,但殊途同归。美国文化的象征,基本都与
期刊
沙山常移,友情不变,广袤的腾格里沙漠,在深秋季节里,伴着胡杨的色彩和沙海的浪漫演绎豪情的赞歌。桀骜不逊的沙漠英雄将会在流沙中缔造征服的传奇,续写穿越的神话。沙漠,因你而沸腾,秋天,因你而美丽!  2014年10月1日~6日——越野e族第九届英雄会将在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中拉开帷幕。历经九载积淀不断成长的英雄会,将在这个秋天迎来全新的变化。  让我们相约在一起,在2014阿拉善英雄会!   201
期刊
蒙特利市是加州历史悠久的城市,曾经是西班牙和墨西哥统治时代的加州首府,19世纪中期出现的“淘金热”而使居民几乎搬迁一空,19世纪后半叶捕鲸业的兴起才又繁荣起来。在鲸鱼减产以后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捕沙丁鱼港。随着沙丁鱼的消失,1972年蒙特利水湾最后的一家罐头加工厂关门。1978年,HP创办人之一的David Packard,支持在斯坦福大学研究海洋生物的女儿,出资由一家罐头厂部分厂房精心设计转化成现
期刊
一  山里的土家族招待客人有一样必不可少的宝贝——茶。无论在寒冬,还是在炎夏,无论你是专门造访的来宾,还是路过的旅人或“背脚”的乡亲(背夫),只要你来到家里坐下,都有一杯绿茶冒着热气,被恭敬地“筛”到你手上,然后烫烫地进入你的喉咙,温暖你的身体,消除你的疲劳;如果你在这家用过饭,也会有一杯热茶“筛”到你手中,让你漱口;在团团香气的滋润中,你与主人谈事情,拉家常,说知心话,营造出一片浓浓淡淡、甜静和
期刊
沧源是中国佤族聚居区,位于滇南中缅边境线一带,沧源县城距缅甸瓦邦仅15公里。佤族人崇尚黑色,并以黑为美,黑皮肤、黑头发、黑服饰。阿佤山一带日照充足,走进沧源,看不到一家冒烟的工厂,路上的汽车也很少,空气通透得遮不住一丝阳光,天空水洗过一样洁净。吹着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轻快的音乐,满眼望去,车窗外一片绿色,农田、竹林、树丛,满目都是苍翠的绿色,人的心情也格外畅快。行走这样的乡村公路,即使没有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