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锅具演变材料与工艺探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ohe1986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至今,釜作为一种改变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工具,存在于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人类进化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对传统中国釜材料与工艺的发展进行宏观的研究,对传统锅具釜的制作工艺与使用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分析各时期釜制作材料种类、工艺、功能等,从中揭示在中国饮食器具历史演变过程中,釜的重要发展意义以及使用材料与工艺的历史更替演变。
  关键词:传统;锅具;材料与工艺
  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煮粮食的使用器皿,它的出现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饮食到炊煮粮食的历史转折点。《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古文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釜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器具。釜的材料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一定相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经行了演变,从釜到锅,器物本身形态、材料、工艺、使用方式上有了差异。
  一、传统锅具材料之夹砂陶材质
  先秦时期陶釜的胎质主要以夹砂灰褐陶材质为主,灰褐陶、黄褐陶、泥质灰褐陶也存在于陶瓷器物中。陶釜使用夹砂类材质,与陶釜烧制及使用方式有关,釜、甑、盆作为完整一套的炊器,陶釜本身在使用过程中与火直接接触,所以对于材质的要求需要耐热性高,夹砂后对于泥质灰褐陶进行材料物质的改良。东周时期侈口深腹圜底横行绳纹陶釜的制作过程由加入的粗砂到春秋加入经过过滤后的细砂,陶釜的质地越来越细腻,材质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小,陶材料加热成型越来越坚硬(图1)。陶釜以手制为主,手工制作的陶釜外壁粗糙,表面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型单一。此时期陶釜多为侈口、束颈、鼓腹、圜底的造型,纹饰主要有细绳纹、方格纹等,造型的丰富以及纹饰的增加,反映出先秦时期陶釜文化发展路径低谷逐渐上升的趋势。
  先秦时期旧材质的改良到新材质的产生,人类对生活用具的制造逐渐走向系统化、专业化。釜多为圆腹,侈口,外折沿,这是釜多年发展下来最具特色的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青铜文化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中铁器、漆器和瓷器也不断发展,思想领域,西汉儒家思想的确立,使得器物造型方面更加的朴实无华,更具亲和感。釜的制作材质由陶釜向铜釜转变。从秦朝出现的泥质陶釜到汉代铜釜,釜一直是人类生活用具中最为重要器物之一。
  二、传统锅具材料之青铜材质
  新石器时期釜就得到了人类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到了商代陶窑烧制工艺日益成熟,出现了少量的铜铸品,直到汉代,青铜釜普遍用于人类生活中。青铜釜相比陶釜,材质更加的坚硬,非常牢固,不易摔破,更加耐用。
  此时期青铜釜形态较为规范,如汉代敛口斜直腹平底铜釜结构保留短颈、圆腹、圜底,但肩部铸造一对立耳,耳朵是圆条状环形(图2)。青铜釜的制作工艺为器身两块范合铸,由于工艺不够成熟,浇铸时会因为范错动,容易造成器物器型不标准。河南淇县杨晋庄村、小屯子高城子等地出土魏晋时期铜釜,均为生活用品中的炊煮器,小屯子高城子出土的青铜釜形态与河南淇县杨晋庄村有所差异,小屯子高城子陶釜形态为直口、溜肩、折腹、腹中四围有扁沿凸出,底部为小平底,其材质为青铜铸造,是魏晋时期的炊煮器之一。青铜釜不仅用于制作食物,并用烧酒使用,使用功能更加广泛。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村出土的金代烧酒锅,器物通高41.6厘米,整体分为两部分套合而成,下体为半球形的甑锅,高度26、口径28、腹径36厘米,腹中部四围有环鋬,口沿双唇有凹槽,主要用来汇酒。整个器物制作精致,功能性极强。其烧酒锅为铜制品,相较新时期与汉代的青铜材质杂质含量越来越少,材质更加优良。主要功能从煮食食物转变为专用的烧酒器具,使用途径更加的明确。半球形甑釜与东汉的带环鋬铜釜的风格形式相似,具有东汉铜釜的风格特色,体现了文化、工匠技艺的传承性与继承性,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精神。现藏于吉林市博物馆的铜釜,其材质主要是黄铜,杂质相较其他朝代更加少,陶釜的肩部造有一对竖耳,有利于将釜吊起进行煮食食物,在出土铜釜中存在铁丝,这也正是对它使用方式的认证,器型敛口、侈沿、平底、鼓腹,鼓腹增加了器物的容量,器物的实用性极强,铜釜的使用方式和传统的使用方式相同,大部分是将釜置于灶上,上方放置甑可以进行蒸煮食物,功能性极为科学。此器物主要流行于金代,从器物的演变中不难看出金代受宋代文化、造物的形式影响很大。
  三、传统锅具材料之铁质材料
  “禁南越关市铁器。”自汉代起,铁釜逐渐盛行,并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其器物形态分为两种,一种为鼓腹、平底、腹部装饰为一道凸棱,釜壁无纹饰,整体摒弃了大量纹样,较为简约,具有亲和感。铁质材质经过岁月的腐蚀表面粗糙,圆腹平底釜在形态上与之前的陶釜、青铜釜出现了差异,底部由圆底变为平底,是否由圜底变为平底是因为使用方式由炊煮食物变为放置食物。第二种形态为侈口、束颈、圆腹、圜底,腹部一周饰有弦纹,其功能为蒸煮器,与之前的陶釜使用方式相同,将其置于竈火之上,釜上放置甑,甑上放置盆(相当于盖),这三样器物共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炊器,侈口短颈的特点加强口部的承受能力,利于整套炊器的使用。
  四、传统锅具材料之银质材料
  唐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定居长安,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造就了唐代的繁荣。将炊具作为“锅”来称呼从唐代开始,直至宋辽时期“锅”的叫法取代了一系列炊具的叫法,并形成了成熟的形制,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唐代盛行使用银器,自汉代以来,金银器除了显示身份地位还被认为有利于使用者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但主要集中于有权势地位的上层社会,所以出土的唐代器物做工精巧,制作的工艺及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唐代双耳银锅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银锅形态为平底侈口,腹部向外鼓出圆台四围,锅唇部有与锅平行的双耳,双耳上立有环状把手,双耳部分制作工艺为焊接,银锅整体素面没有过多的纹饰,简洁朴素,银锅锅体的制作工艺为锤击成型(图3)。锤击成型的工艺源于西亚地区,由于唐代外交的原因,使得唐代的技师学习到制作工艺,原始的制银工艺得到提高。银锅的锅底逐渐从圜底变为较平的平底,主要为了方便放置银锅,圆底或小平底的锅放置时面积小,放置不稳,从这个角度不难发现人类为使用器物创造的科学性。
  五、结语
  中国器物釜材质的形式语言丰富多彩,其记载着中国历史时代对于自然界物质的有效利用,古代人类制造的器物主要以实用为主,体现了人类手工制作的创新性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承性。中国器物材质的相互联系不仅有纵向的传承,也有横向空间的流动。釜作为古代锅具,其器物记载着不同时代的选材以及对于器物外形设计的发展变化,材料的种类与器物形态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釜在不同材质器物之间的转移,有纵向延展、横向的传承、隔代传播几种方式。这种传播与交流使得中国器物釜的造型样式、材质内外循环、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徐令,单位:常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光永.陕西宝鸡市茹家庄东周墓葬[J].考古,1979(05):408-411+482.
  2.孙秉君.宋远茹.张昀.西安北郊一号工程Ⅲ区13号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2(01):13-15.
  3.河北省青龙县出土金代铜烧酒锅[J].文物,1976(09):98-99.
  4.吉林省文物志编修委员会编.吉林市郊区文物志[M].1983.
  5.熊昭明編著;广西对外文化传媒中心编.汉风越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6.王琥编著.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 卷4[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7.郑鑫.李丽主编.中国设计全集 第11卷 餐饮类编 厨具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川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精神力量传递着川渝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但通过对川剧的研究和分析,如今快节奏生活及泛娱乐化,让川剧走向了低潮,告别了欣欣向荣的时代。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新业态,川剧应当把握机遇,利用家喻户晓具有辨识度的川剧脸谱符号,进行元素探析与文创研发,让文化精神内核与艺术创新相辅相成,打造川剧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链,重塑其新时代艺术价值,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人们视野。  关键词:川
期刊
摘要:什么是好的当代艺术,什么才能算作当代艺术?毫无审美和现实意义的作品给当代艺术造成了无法消除的影响,有的作者用跳梁小丑的方法想要活跃在大众视野,丝毫不顾及民众的感受,试图拉下整个当代艺术领域的声誉。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如何保持质朴的态度、保持艺术创作的纯粹性,找到艺术张力同公众社会的接受能力的一个关键平衡点,把握好艺术创作的尺寸,都是当代艺术家需要认真且慎重解决和考量的。  关键词:装置艺术;
期刊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生对每一位艺术家来说都是最熟悉的创作手段。蒋兆和先生是一位让20世纪中国画坛由传统走向现代转型时期的代表性现实主义水墨家。《流民图》无疑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由写生到创作的作品。  关键词:流民图;写生创作;水墨人物  蒋兆和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感受自身经历环境而创作出《流民图》这一幅巨作,证实了任何一位艺术家的生活境况和文化知识情操,对其艺术的价值取向与绘画风格有一定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如今,传统文化也与艺术设计接轨,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应用传统文化也成为了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艺术设计;应用  基金项目:2017 江西省文化艺术规划 青年项目 YG2017168 古村文化与手机游戏的结合的研究 
期刊
摘要:明清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清家具”。明清坐具种类居多,有宝座、交椅、圈椅、梳背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太师椅等。  关键词:明清家具;官帽椅;梳背椅;太师椅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家具文化最高的工艺艺术水平,同时在古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以及审美情趣下,明清家具基本可以分为“京作”“
期刊
摘要:青龙寺作为隋唐长安著名佛寺,对该时期佛教文化发展、中日文化交流、民俗文化生活及都城规划思想的发展均有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唐城队在1973-1980年曾多次勘察发掘,发现殿堂、回廊及塔基等建筑遗迹。2012年在遗址的基础上建成青龙寺遗址公园,本文拟对青龙寺遗址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青龙寺遗址;文化遗产;价值分析  青龙寺,隋唐长安著名佛寺,位于新昌坊东南隅(今西安铁炉
期刊
摘要: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疏凿时间最早、历史文化最为丰富的大运河主要河段,然而对于通济渠的河道研究,由于受历史文献和考古挖掘制约,长期未能够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认识。通过泗县运河的考古勘探、挖掘情况的分析,从考古学视野研究泗县运河河道形态,为研究通济渠河道的历史文化情况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考古;运河;通济渠;泗县  大运河蕴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无愧于文
期刊
摘要:凤翔木版年画是传统木版年画中的一个重要支系,它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我国传统民间文化,饱含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愿景。凤翔木版年画具有西北独特的年画风格和地域特色,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曾经的民间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发展,凤翔木版年画的发展與传承逐渐陷入了停滞阶段,年轻人更喜爱多元化的新奇事物,对这类传统艺术的关注度已经非常低了。本文探究如何让凤翔木版年画与现代艺术和设计应用有效
期刊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河西走廊丝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编号:2018A-134)   苏辙经学著作颇多,留下了《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等诸多著作,在中国经学史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苏辙的文名太高,掩盖了其经学成就,人们对其经学著作关注甚少。下面对苏辙经学著作的版本做一概述。  一、苏辙经学著作版本录  (一)《诗集传》20卷  《诗经》
期刊
摘要:继唐太宗、宋徽宗以及元文宗之后,清乾隆朝内府所收藏的书画,其艺术价值再一次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时期海外和内陆基本实现了统一,并且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也逐渐朝着稳定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转型,将内府当中所收藏的书画进行聚集,并为书画的保管与鉴赏提供了助力保障。由于受到喜好与个性等主观因素影响,促使乾隆帝对书画收藏有着浓厚兴趣,推动了书画鉴赏活动的发展。其在政事处理结束之后,常以鉴赏书画为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