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牌两个月之后,道博股份(600136.SH)宣布拟以7.8亿元收购浙江强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强视传媒”)。凭借此次收购,道博股份由磷矿石贸易商变身为影视新贵。
强视传媒对未来业绩做出了高额承诺;然而,面对影视业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极其紧张的强视传媒如何兑现承诺成为隐忧。更加让市场迷惑的是,号称浸淫影视业二十余年的强视传媒,为何在重组草案中,只有六年历史呢?
曲线上市:叶璇、乐视网大赚
6月11日,道博股份披露重组草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合计作价7.8亿元收购强视传媒100%股权,同时向现大股东武汉新星汉宜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新星汉宜”)发行股份募集2.6亿元配套资金。其中,1.5亿元用于现金支付对价,剩余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标的公司营运资金。
根据方案,此次股票发行价格为11.75元/股,复牌之后,道博股份股价涨幅一度接近30%,对于一众PE和明星演员来说,强视传媒借道上市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溢。
按照交易方案,道博股份拟发行5361.7万股股份购买游建鸣等9名自然人及乐视网(300104.SZ)等6家机构合计持有的强视传媒80.77%股权;支付1.5亿元现金购买游建鸣等11名自然人及乐视网等5家机构合计持有的强视传媒19.23%股权。
在上述众多股东之中,包括演员叶璇和杜淳等,其中叶璇选择套现,其于2011年12月31日出资1000万元获得公司2.63%的股份,此次全部套现将获得2055万元的收益。
与叶璇的全部套现不同,杜淳选择部分套现。杜淳与叶璇同时入股强视传媒,出资额为327.5万元,获得0.85%的股份;重组完成后,杜淳将获得127.7万元现金和45.66万股股份,按照6月18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已经达到715.95万元。
与之类似,包括乐视网在内的几家机构在获得部分现金的同时,仍保留了大多数股份。
乐视网于2011年8月投资强视传媒2000万元,获得7.5%的股份,如今在拿到788.83万元现金的同时,还将保有281.97万股股份,市值超过4400万元,回报接近1.5倍。
但获益最大的无疑还是强视传媒的大股东游建鸣。游建鸣是强视传媒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交易前持有强视传媒3513.5万股股份,占58.56%。另外,一致行动人金华东影持股6.88%;重组后 游建鸣与金华东影合计持有20.14%的道博股份, 接近武汉新星汉宜23.52%的持股比例。
根据6月18日的收盘价,游建鸣持有的道博股份市值已经超过5亿元,加上已经获得的7372.35万元现金,游建鸣的身价已经接近6亿元,而这一切仅仅是源于两年半之前付出的900万元。
强视传媒隐去的历史
根据公告,强视传媒成立于2008年6月,前身是中山市经纬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经纬”)出资100万元独资设立的东阳九天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东阳九天”)。
2011年6月,中山经纬将其持有的东阳九天全部股份转让给游建鸣,后者同时对东阳九天增资900万元,东阳九天成为游建鸣独资控股的企业。
从完成股权转让的2011年9月到2013年3月,仅仅一年半时间,包括引进乐视网在内,东阳九天共发生了4次股权转让及5次增资行为,游建鸣的股份下降至58.56%,公司股东则变为共计18个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
但强视传媒的官网却表示,早在1993年,公司就以中山经纬的名义开始涉足影视业,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下辖子公司包括广东强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强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道博股份的重组草案显示,广东强视和北京强视分别成立于2000年6月和2001年4月,两家公司在2011年4月21日同时转让给了东阳九天,两个月之后,游建鸣接棒中山经纬,完成对东阳九天的控制。
道博股份称,“中山经纬系游建鸣控制的全资公司,股权转让系游建鸣对下属企业架构的调整。”既然如此,在东阳九天成立之前,强视传媒的历史为何隐去不讲呢?
在强视传媒历次股权转让中,乐视网无疑是值得一提的重要股东,因为乐视网不但是公司最早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可奇怪的是,对于乐视在强视传媒中所拥有的股份,双方表述截然不同。
“公司于2011年8月4日与游建鸣等签订《增资协议书》,拟以现金2000万元对东阳九天进行增资,其中81.08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投入,以取得公司7.5%的股权,余下的1918.92万元作为资本公积金投入标的公司。”约三年前,乐视网刊登了上述投资公告。
随着其他股东的引进,乐视网的股份被稀释,2012年年报显示,乐视网在强视传媒的股份被稀释至5.45%,2013年保持不变。
但在道博股份的重组草案中,乐视网的股份却被再次“缩水”。根据道博股份的陈述,2011年9月,乐视网出资2000万元,其中81.08万元作为公司注册资本,其余作为公司资本公积,持有东阳九天6.65%的股份。
两家公司对乐视网持有东阳九天股份比例的表述相差接近1%,难道是其中一方出现了“笔误”?
与纷繁凌乱的股权转让相比,强视传媒的业绩才是市场所真正担心的。跟一线影视公司相比,无论在业绩增速还是未来项目储备上,强视传媒都很难兑现其高额的业绩承诺。
业绩承诺隐忧
作为对高估值的回应,强视传媒原股东也做出了高盈利的承诺。
根据《业绩补偿协议》,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14-201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50.68万元、8043.2万元和1.06亿元。
强视传媒投资和发行的主要电视剧包括《金粉世家》、《小李飞刀》、《聊斋之狐仙》等。公司2013年的营收为1.34亿元,同比增速只有16.09%,而净利润不过3463.28万元,增速更是只有14.27%,这意味着公司业绩接近翻番才能实现2014年的业绩承诺。 实际上,早在2011年乐视网入股时,强视传媒的前身东阳九天就曾承诺2012年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2013年及2014年每年税后净利润增速同比不低于30%。
2012年,强视传媒的净利润为3030.85万元,精准完成承诺业绩,但2013年的净利增速不足15%,尚不及承诺的一半。
而且,强视传媒2013年最大客户是天宝华映影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天宝华映”),贡献收入3301.89万元,占1/4,且这部分收入竟然是十几年前电视剧《金粉世家》的衍生收入。有意思的是,公司2012年的最大收入同样来自于销售衍生品,这在相关上市公司中极其罕见。
对此,强视传媒称这是其将“《金粉世家》舞台及实景音乐表演之独家开发投资权利以3500万元对价授权给天宝华映在北京市或河北省境内投资开发的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实景演出项目。”如果没有这种一次性收入,强视传媒业绩将不可避免地下降,而天宝华映的法人正是《金粉世家》的编剧,公司此时选择转让,背后动机不得而知。
除了天宝华映,关联人乐视网连续两年都是强视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公司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但收入却集中在两三部上,强视传媒难言强势。
以2013年江西卫视独播的《嫁给爱情》(原名《隐婚日记》)为例,该剧共33集,强视传媒获得收入1400.94万元,单集收入仅42.45万元,这与热门影视剧动辄单集上百万元的收入差距明显。
单集收入低、收入又集中于几部剧集,这意味着强视传媒要想完成业绩承诺需拍摄更多的作品,然而,强视传媒从2012年以来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数量却在直线下降:2012年6部电视剧共计224集,其中主投和参投各半;2013年仅3部88集,全部是主投,集数缩水60%;2014年截至目前,只取得2部65集的发行许可证,且只有一部是主投。
影视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拍摄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投入,但在应收款和存货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强视传媒的现金流却不甚乐观,公司2012年和201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151.2万元和-789.48万元,其货币资金仅剩下2000余万元。
不得不提的是,从2015年开始,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将采用“一剧两星、一剧两集”新政,这意味着电视剧价格将下降,一线的华策影视(300133.SZ)等早已开始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独守电视剧市场的强视传媒如何避免冲击呢?
强视传媒对未来业绩做出了高额承诺;然而,面对影视业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极其紧张的强视传媒如何兑现承诺成为隐忧。更加让市场迷惑的是,号称浸淫影视业二十余年的强视传媒,为何在重组草案中,只有六年历史呢?
曲线上市:叶璇、乐视网大赚
6月11日,道博股份披露重组草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合计作价7.8亿元收购强视传媒100%股权,同时向现大股东武汉新星汉宜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新星汉宜”)发行股份募集2.6亿元配套资金。其中,1.5亿元用于现金支付对价,剩余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标的公司营运资金。
根据方案,此次股票发行价格为11.75元/股,复牌之后,道博股份股价涨幅一度接近30%,对于一众PE和明星演员来说,强视传媒借道上市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溢。
按照交易方案,道博股份拟发行5361.7万股股份购买游建鸣等9名自然人及乐视网(300104.SZ)等6家机构合计持有的强视传媒80.77%股权;支付1.5亿元现金购买游建鸣等11名自然人及乐视网等5家机构合计持有的强视传媒19.23%股权。
在上述众多股东之中,包括演员叶璇和杜淳等,其中叶璇选择套现,其于2011年12月31日出资1000万元获得公司2.63%的股份,此次全部套现将获得2055万元的收益。
与叶璇的全部套现不同,杜淳选择部分套现。杜淳与叶璇同时入股强视传媒,出资额为327.5万元,获得0.85%的股份;重组完成后,杜淳将获得127.7万元现金和45.66万股股份,按照6月18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已经达到715.95万元。
与之类似,包括乐视网在内的几家机构在获得部分现金的同时,仍保留了大多数股份。
乐视网于2011年8月投资强视传媒2000万元,获得7.5%的股份,如今在拿到788.83万元现金的同时,还将保有281.97万股股份,市值超过4400万元,回报接近1.5倍。
但获益最大的无疑还是强视传媒的大股东游建鸣。游建鸣是强视传媒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交易前持有强视传媒3513.5万股股份,占58.56%。另外,一致行动人金华东影持股6.88%;重组后 游建鸣与金华东影合计持有20.14%的道博股份, 接近武汉新星汉宜23.52%的持股比例。
根据6月18日的收盘价,游建鸣持有的道博股份市值已经超过5亿元,加上已经获得的7372.35万元现金,游建鸣的身价已经接近6亿元,而这一切仅仅是源于两年半之前付出的900万元。
强视传媒隐去的历史
根据公告,强视传媒成立于2008年6月,前身是中山市经纬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经纬”)出资100万元独资设立的东阳九天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东阳九天”)。
2011年6月,中山经纬将其持有的东阳九天全部股份转让给游建鸣,后者同时对东阳九天增资900万元,东阳九天成为游建鸣独资控股的企业。
从完成股权转让的2011年9月到2013年3月,仅仅一年半时间,包括引进乐视网在内,东阳九天共发生了4次股权转让及5次增资行为,游建鸣的股份下降至58.56%,公司股东则变为共计18个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
但强视传媒的官网却表示,早在1993年,公司就以中山经纬的名义开始涉足影视业,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下辖子公司包括广东强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强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道博股份的重组草案显示,广东强视和北京强视分别成立于2000年6月和2001年4月,两家公司在2011年4月21日同时转让给了东阳九天,两个月之后,游建鸣接棒中山经纬,完成对东阳九天的控制。
道博股份称,“中山经纬系游建鸣控制的全资公司,股权转让系游建鸣对下属企业架构的调整。”既然如此,在东阳九天成立之前,强视传媒的历史为何隐去不讲呢?
在强视传媒历次股权转让中,乐视网无疑是值得一提的重要股东,因为乐视网不但是公司最早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可奇怪的是,对于乐视在强视传媒中所拥有的股份,双方表述截然不同。
“公司于2011年8月4日与游建鸣等签订《增资协议书》,拟以现金2000万元对东阳九天进行增资,其中81.08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投入,以取得公司7.5%的股权,余下的1918.92万元作为资本公积金投入标的公司。”约三年前,乐视网刊登了上述投资公告。
随着其他股东的引进,乐视网的股份被稀释,2012年年报显示,乐视网在强视传媒的股份被稀释至5.45%,2013年保持不变。
但在道博股份的重组草案中,乐视网的股份却被再次“缩水”。根据道博股份的陈述,2011年9月,乐视网出资2000万元,其中81.08万元作为公司注册资本,其余作为公司资本公积,持有东阳九天6.65%的股份。
两家公司对乐视网持有东阳九天股份比例的表述相差接近1%,难道是其中一方出现了“笔误”?
与纷繁凌乱的股权转让相比,强视传媒的业绩才是市场所真正担心的。跟一线影视公司相比,无论在业绩增速还是未来项目储备上,强视传媒都很难兑现其高额的业绩承诺。
业绩承诺隐忧
作为对高估值的回应,强视传媒原股东也做出了高盈利的承诺。
根据《业绩补偿协议》,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14-201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50.68万元、8043.2万元和1.06亿元。
强视传媒投资和发行的主要电视剧包括《金粉世家》、《小李飞刀》、《聊斋之狐仙》等。公司2013年的营收为1.34亿元,同比增速只有16.09%,而净利润不过3463.28万元,增速更是只有14.27%,这意味着公司业绩接近翻番才能实现2014年的业绩承诺。 实际上,早在2011年乐视网入股时,强视传媒的前身东阳九天就曾承诺2012年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2013年及2014年每年税后净利润增速同比不低于30%。
2012年,强视传媒的净利润为3030.85万元,精准完成承诺业绩,但2013年的净利增速不足15%,尚不及承诺的一半。
而且,强视传媒2013年最大客户是天宝华映影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天宝华映”),贡献收入3301.89万元,占1/4,且这部分收入竟然是十几年前电视剧《金粉世家》的衍生收入。有意思的是,公司2012年的最大收入同样来自于销售衍生品,这在相关上市公司中极其罕见。
对此,强视传媒称这是其将“《金粉世家》舞台及实景音乐表演之独家开发投资权利以3500万元对价授权给天宝华映在北京市或河北省境内投资开发的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实景演出项目。”如果没有这种一次性收入,强视传媒业绩将不可避免地下降,而天宝华映的法人正是《金粉世家》的编剧,公司此时选择转让,背后动机不得而知。
除了天宝华映,关联人乐视网连续两年都是强视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公司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但收入却集中在两三部上,强视传媒难言强势。
以2013年江西卫视独播的《嫁给爱情》(原名《隐婚日记》)为例,该剧共33集,强视传媒获得收入1400.94万元,单集收入仅42.45万元,这与热门影视剧动辄单集上百万元的收入差距明显。
单集收入低、收入又集中于几部剧集,这意味着强视传媒要想完成业绩承诺需拍摄更多的作品,然而,强视传媒从2012年以来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数量却在直线下降:2012年6部电视剧共计224集,其中主投和参投各半;2013年仅3部88集,全部是主投,集数缩水60%;2014年截至目前,只取得2部65集的发行许可证,且只有一部是主投。
影视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拍摄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投入,但在应收款和存货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强视传媒的现金流却不甚乐观,公司2012年和201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151.2万元和-789.48万元,其货币资金仅剩下2000余万元。
不得不提的是,从2015年开始,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将采用“一剧两星、一剧两集”新政,这意味着电视剧价格将下降,一线的华策影视(300133.SZ)等早已开始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独守电视剧市场的强视传媒如何避免冲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