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学校、父母越来越多的重视。幼儿园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教育的方式也由之前的单一变得越来越丰富,最初,幼儿活动更趋向于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更多幼儿园的主要学习重点是以习得知识经验为导向。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进步,教育的目标更趋向于全人教育,更关心幼儿的内部心理发育,越来越多声音指出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下,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习得经验,这样才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在班本课程背景下,依据幼儿的认知及兴趣,在表演区的游戏中有目的再现并不断延伸,更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价值。本文就班本课程背景下开展表演区游戏进行新思考。
关键词:班本课程背景;表演区;游戏
3—6岁的幼儿处于认知快速发展阶段,对世间一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当幼儿产生兴趣的发光点时,如果不加以发现、重视和引导,很可能转瞬即逝,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细节,吸取有价值的兴趣点,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参与探索,以项目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而表演区游戏时班级区域游戏的一种,表演区环境自由,游戏形式多样,将班本课程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迁移经验和兴趣点,在学中玩,玩中学,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在游戏活动中,也能在遇到困难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中获得经验,认知水平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发展。并且游戏的引导方式也更贴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这种方式不会引发幼儿的厌烦心理,可确保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一、班本课程概念
班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儿童生来就有能力,教育更多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感兴趣的内容由点及面不断放大,让其在各种活动中不断积累、比较,进而把某些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认知、行为结构,实现在原有能力上的发展。游戏形式下的班本课程就是这样一种载体,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可以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感受,这能有效满足其心理需求。参与活动带来的体验也能内化为自身经验,这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
二、班本课程优势
(一)班本课程是幼儿发展成长的需要
从班本课程的内容来看,也具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班本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课程的总体实施。而狭义上的班本课程主要包括对班级独立开发的具有特色的课程的集合。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的需求,班本课程建设中应充分贴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保持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班本课程开发中,活动的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及认知经验来不断延伸,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就算存在好奇心,也会很快消失。因此感兴趣的内容非常重要,其能保障幼儿积极参与。幼儿认知不成熟,在面对无法理解的内容时,并不会产生深入了解的想法。因此,若想赢得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就一定要贴合幼儿的认知和兴趣开发班本课程,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身心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的全面感知和发展。
(二)班本课程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健康包括身体和生理两方面,幼儿阶段的儿童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体健康的标识。幼儿时期也是儿童情绪体验及生活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安全、乐观的外界感受标志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班本课程由于更贴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在温馨的班级环境下,幼儿可形成更稳定的情绪。并且班本课程更强调幼儿的自我体验感,这可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学习机会和能力,从而拥有更完善、独立的性格。
三、班本课程背景下开展表演区游戏的新思考
(一)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生活化的内容更贴合幼儿的认知,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下,幼儿会产生更高的安全感与代入感,这有利于幼儿的参与表达。因此在开展表演区游戏时,教师要尽可能从幼儿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只需要支架辅助式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尽情发挥,将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游戏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比如,在废旧物品变为宝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去收集生活中安全、卫生的废弃物,如纸箱、旧衣服、泡沫板等。随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收集到的物品洗干净,并将之放在表演区作为备用道具。在今后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表演游戏所需的材料。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丰富表演游戏材料,另外还能充分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有效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游戏形式取决于幼儿需要
游戏能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这样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设计活动时,应当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这样才会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且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心发展。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要将对幼儿的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满足幼儿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或者很多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可以作为教育的教学材料,这样生活中的事情,不仅使得幼儿容易理解,并且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发现事物的能力,对其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比如在“小兔乖乖”表演中,扮演大灰狼的幼儿对小兔子无动于衷,在教师询问后,该幼儿回答由于刚吃饱,现在不饿,所以不想抓住小兔子吃,现在最主要的是消化。教师并一定要让幼儿遵循规定表演,这种表达正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如果教师制止,让幼儿依照文本表演,这会影响到其表演热情,并且还会导致幼儿养成需要依据文本表演的定向思维,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幼儿来讲,何种形式的表演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表演游戏中能获得良好体验,如果能获得想象力及创造思维的发展,无疑是更好的结果。 (三)游戏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坚持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与学结合起来。玩是一个孩子的天性,由于孩子的年龄尚小等问题,要注意使得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定期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幼儿园老师和学生参观博物馆,为幼儿讲解一些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活动、孩子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培养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课余兴趣,使学生有兴趣特长。比如在“有趣的博物馆”主题下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院,幼儿会了解到博物馆作用、物品分类及人员分工。为了让幼儿对讲解员这一工作產生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收集次材料并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内容可以是民族大联欢各民族介绍,也可以是天气预报到新闻播报。幼儿在收集资料与讲解过程中会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亲子互动提升幼儿参与度
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父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孩子感受到爱,从而懂得如何爱别人。在表演游戏中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共同参与其中,让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完成同一目标,这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并且表演中父母参与,幼儿会有更高的安全感,这可促使幼儿在表演中有更好的表现。在“小兔乖乖”这一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别出心裁的让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幼儿扮演兔妈妈,妈妈扮演兔宝宝,爸爸则扮演大灰狼。身为“兔妈妈”的孩子要保护扮演“兔宝宝”的妈妈,打走扮演大灰狼的“爸爸”,这样的方式会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表演过程中,其他幼儿在观看中也会感受到极大的乐趣,产生跃跃欲试的表现。并且,扮演大人角色也能让幼儿明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保护,从而萌发感恩父母的思想。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自主学习,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树立自信心。真切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和探究的需要,发现幼儿的无限可能。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互相合作的精神。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了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释放孩子的天性,使得孩子的学习乐趣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玲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51-52.
[2]程国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11.
[3]徐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研究[J].学周刊,2019(34):171.
[4]王鹏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困境[J].教育观察,2019(12):23-24.
[5]左晓静.创设开放性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性游戏——教师面临的困惑、挑战及对策[J].学前教育,2016(10):16-20.
[6]朱娜珍.孙彩霞.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案例研究[J].福建教育,2016(20):26-28.
[7]覃丹婷.从一个案例看如何通过“共情”建立和谐师幼关系[J].学前教育,2017(5):56-57.
关键词:班本课程背景;表演区;游戏
3—6岁的幼儿处于认知快速发展阶段,对世间一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当幼儿产生兴趣的发光点时,如果不加以发现、重视和引导,很可能转瞬即逝,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细节,吸取有价值的兴趣点,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参与探索,以项目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而表演区游戏时班级区域游戏的一种,表演区环境自由,游戏形式多样,将班本课程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迁移经验和兴趣点,在学中玩,玩中学,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在游戏活动中,也能在遇到困难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中获得经验,认知水平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发展。并且游戏的引导方式也更贴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这种方式不会引发幼儿的厌烦心理,可确保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一、班本课程概念
班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儿童生来就有能力,教育更多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感兴趣的内容由点及面不断放大,让其在各种活动中不断积累、比较,进而把某些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认知、行为结构,实现在原有能力上的发展。游戏形式下的班本课程就是这样一种载体,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可以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感受,这能有效满足其心理需求。参与活动带来的体验也能内化为自身经验,这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
二、班本课程优势
(一)班本课程是幼儿发展成长的需要
从班本课程的内容来看,也具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班本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课程的总体实施。而狭义上的班本课程主要包括对班级独立开发的具有特色的课程的集合。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的需求,班本课程建设中应充分贴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保持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班本课程开发中,活动的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及认知经验来不断延伸,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就算存在好奇心,也会很快消失。因此感兴趣的内容非常重要,其能保障幼儿积极参与。幼儿认知不成熟,在面对无法理解的内容时,并不会产生深入了解的想法。因此,若想赢得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就一定要贴合幼儿的认知和兴趣开发班本课程,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身心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的全面感知和发展。
(二)班本课程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健康包括身体和生理两方面,幼儿阶段的儿童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体健康的标识。幼儿时期也是儿童情绪体验及生活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安全、乐观的外界感受标志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班本课程由于更贴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在温馨的班级环境下,幼儿可形成更稳定的情绪。并且班本课程更强调幼儿的自我体验感,这可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学习机会和能力,从而拥有更完善、独立的性格。
三、班本课程背景下开展表演区游戏的新思考
(一)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生活化的内容更贴合幼儿的认知,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下,幼儿会产生更高的安全感与代入感,这有利于幼儿的参与表达。因此在开展表演区游戏时,教师要尽可能从幼儿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只需要支架辅助式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尽情发挥,将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游戏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比如,在废旧物品变为宝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去收集生活中安全、卫生的废弃物,如纸箱、旧衣服、泡沫板等。随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收集到的物品洗干净,并将之放在表演区作为备用道具。在今后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表演游戏所需的材料。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丰富表演游戏材料,另外还能充分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有效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游戏形式取决于幼儿需要
游戏能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这样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设计活动时,应当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这样才会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且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心发展。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要将对幼儿的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满足幼儿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或者很多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可以作为教育的教学材料,这样生活中的事情,不仅使得幼儿容易理解,并且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发现事物的能力,对其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比如在“小兔乖乖”表演中,扮演大灰狼的幼儿对小兔子无动于衷,在教师询问后,该幼儿回答由于刚吃饱,现在不饿,所以不想抓住小兔子吃,现在最主要的是消化。教师并一定要让幼儿遵循规定表演,这种表达正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如果教师制止,让幼儿依照文本表演,这会影响到其表演热情,并且还会导致幼儿养成需要依据文本表演的定向思维,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幼儿来讲,何种形式的表演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表演游戏中能获得良好体验,如果能获得想象力及创造思维的发展,无疑是更好的结果。 (三)游戏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坚持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与学结合起来。玩是一个孩子的天性,由于孩子的年龄尚小等问题,要注意使得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定期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幼儿园老师和学生参观博物馆,为幼儿讲解一些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活动、孩子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培养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课余兴趣,使学生有兴趣特长。比如在“有趣的博物馆”主题下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院,幼儿会了解到博物馆作用、物品分类及人员分工。为了让幼儿对讲解员这一工作產生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收集次材料并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内容可以是民族大联欢各民族介绍,也可以是天气预报到新闻播报。幼儿在收集资料与讲解过程中会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亲子互动提升幼儿参与度
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父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孩子感受到爱,从而懂得如何爱别人。在表演游戏中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共同参与其中,让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完成同一目标,这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并且表演中父母参与,幼儿会有更高的安全感,这可促使幼儿在表演中有更好的表现。在“小兔乖乖”这一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别出心裁的让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幼儿扮演兔妈妈,妈妈扮演兔宝宝,爸爸则扮演大灰狼。身为“兔妈妈”的孩子要保护扮演“兔宝宝”的妈妈,打走扮演大灰狼的“爸爸”,这样的方式会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表演过程中,其他幼儿在观看中也会感受到极大的乐趣,产生跃跃欲试的表现。并且,扮演大人角色也能让幼儿明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保护,从而萌发感恩父母的思想。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自主学习,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树立自信心。真切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和探究的需要,发现幼儿的无限可能。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互相合作的精神。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了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释放孩子的天性,使得孩子的学习乐趣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玲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51-52.
[2]程国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11.
[3]徐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研究[J].学周刊,2019(34):171.
[4]王鹏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困境[J].教育观察,2019(12):23-24.
[5]左晓静.创设开放性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性游戏——教师面临的困惑、挑战及对策[J].学前教育,2016(10):16-20.
[6]朱娜珍.孙彩霞.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案例研究[J].福建教育,2016(20):26-28.
[7]覃丹婷.从一个案例看如何通过“共情”建立和谐师幼关系[J].学前教育,2017(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