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扫描
  反思新课程下的低年级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我认为教材编排、教师教学、学生情况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材对估算教学内容编排不连贯、不合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把加强估算教学作为计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从现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看,对估算内容涉及不是很多。第一学段估算内容整理如下:
  从估算例题安排看,内容不是很连贯,教材其他内容中也缺少对估算知识的合理渗透,缺乏对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评价,从而使估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教师对估算本位知识的缺失,造成估算教学低效
  估算内容由原来的选学内容变为现在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但有些教师由于自身估算本位知识的缺失、估算能力在考查中难以书面评价等问题,使估算在实际教学中目标难以真正落实。
  案例:“邮递员每分钟大约行1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信和报纸,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因为问题中有“大约”二字,学生大都认为用估算解决。教师们对此题争论不休,有教师说问句中的“大约”实际上是承接着前面条件中的“大约”而来的,应该精算;有教师说问题的“大约”就是估算;还有的说都对。
  其实,这是教师对离散量和连续量认识的缺失。我们教师对这个基本概念和理论知之甚少,现实世界里的所有测量数据都是近似数,不管有没有“大约”二字,都是大约的意思。由此,估算教学也让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三)低年级学生估算意识薄弱,估算能力不足
  1.习惯于精算,缺乏估算意识
  案例:教学 “百以内加、减法估算”一课,教师出示题目(图略):用100元钱买3种生活用品够不够?
  生1:够的,只要95元。因为28 43=71、71 24=95,95<100,所以是够的。
  生2:我是这样估计的,30 40=70、1 7=8、70 8=78……
  (面对学生流利的计算,教师茫然……)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先口算出准确数,再根据准确数判断估算的结果,而且还嘴上嚷嚷“我早就算出了”,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只定向于精确计算,大多没有估算的意识。
  2.先算再估,而不是先估后算
  案例:“二年1班有39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年2班有42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上课时很多学生读题后,算出了81人,但题中要求“大约数”,于是学生就改口大约有80人参加学校运动会。
  说实在的,由于此题数据不大,直接口算很容易,估算的优越性无法体现,而学生迫于“大约”,就出现了先算后估。
  3.乱猜一通,缺乏估算方法
  案例:在“克和千克”教学中,我让学生估一估一个苹果有多重。学生有的说50克,有的说500克,有的说5千克……学生估计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但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
  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受数学知识的限制,又缺乏有效的估算方法,估计过程成了师生“一问一答”的区间游戏。
   4.方法泛滥,缺乏估算优化
  案例:在教学“万以内加减法估算”时,教师问:“第三、第四周分别收集了192个和219个矿泉水瓶,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生1:192≈200,219≈200,200 200=400。
  生2:192≈200,219≈220,200 220=420。
  生3:192≈190,219≈220,190 220=410。
   ……
  估算的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也就不同,误差大小也不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具体的情况才能判断哪种估算方法最好。
  二、策略探询
  (一)有机渗透,激发学生的估算意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用估算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而达到认知上的赞同和心理上的接纳。
  1.从关注教材的估数教学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以从估数教学开始,如一年级上册P89数辣椒、一年级下册P31百羊图、一年级下册P36百球图等。教师重视和善于挖掘教材中这些知识点,教给学生准确的估数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为估算打好基础。
  2.从灵活处理估算内容起,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计算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估算。如结合加减乘除的内容,在计算中增加估算,测量中让学生先估一估等。教师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内容的顺序,如把估算安排在口算之后、笔算之前进行教学,减少精确计算对估算的干扰,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估算的意义、作用。
  (二)联系生活,使学生感悟估算价值
  我们要结合教学让估算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估算的意识。
  1.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条件
  案例:在教学加法估算时,教师创设情境:“红红一家去饭店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酸菜鱼28元、土豆丝7元、炸香菇12元、炖排骨29元。爸爸带100元钱够吗?”对于这样的情境学生十分熟悉,也理解只需要估算就行,精算太麻烦,运用估算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对于估算,教师要注重以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认识到估算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自觉地应用估算。
  2.布置数学日记,为估算架起生活的桥梁
  案例:一学生写数学日记:“今天我和妈妈去逛超市,妈妈买了一袋米48.8元;两盒猪肉,一盒7.8元,一盒7.4元;还给我买了一个铅笔盒9.8元。妈妈要交钱了,我叫道:‘慢点,老师要我们经常估算呢!让我先算算。’我是这样算的:50 15 10=75,大约75元,精确算是75元差1.2元。妈妈付了100元给收银员,找回了26.2元。妈妈说我算得好,下次出来买东西还叫我先算。我好高兴! ”
  让学生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留心并运用估算,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对估算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数学日记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3.要求验证结果,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
  案例:531 416,有位学生算得800,当时同桌说这肯定不对,一个500多加一个400多,肯定得900多,再怎么也不能是800。他听后就去自查……可以看出正因为学生有良好的估算习惯,才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让学生多估估、问问“答案在估算范围吗”“与实际符合吗”等,及时发现与改正,不断坚持将估算内化为一种意识。
  (三)掌握估算方法,形成估算技能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多种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估算技能。
  1.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基本估算方法
  (1)凑整的方法。“一幢楼共有18层,每层8户,大约有多少住户?”20× 8≈160(户)。如估算126×8,就可以想到125×8,125的8倍大约是1000。
  (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估长方体面积时,先估出长、宽为多少再计算,可参照1个单位的量(如1厘米),再运用公式来估算出面积。
  (3)观察估算法。先观察算式、数据、图形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然后得出结论。如78×9=502,只需算一下首位7×9=63就知道错了;16×45,积的末位应当是0,否则就错。
  (4)两个数,一个数往大里估,一个数往小里估;或者一个数估,一个数不估。“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全班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元?”可以这样算,10×50=500、12× 50=600、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
  2.根据学生个性,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案例:“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家长至少需准备多少张长凳?”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出现如下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除法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第二种方法用乘法,即5×7=35,因为35>33,而5×6=30、30<33,所以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第三种方法,33÷5=6(张)……3人,要准备7张长凳。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题材,为学生积极搭建估算的平台,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估算,自觉形成估算的一种习惯,有力地促进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有一天,我和小妖讨论了有关四季的话题。  妖妈:春天好吗?  小妖:好呀!因为有小燕子!  妖妈:夏天好吗?  小妖:好呀!因为可以穿裙子。  妖妈:秋天好吗?  小妖:好呀!因为可以做“树叶画”。  妖妈:冬天好吗?  小妖:好呀!因为可以堆雪人。妈妈,你觉得四季好吗?  妖妈:不咋的!冬天冷,夏天热,春秋刮大风。  小妖:也是!瞅你那近视眼,戴眼镜出汗磨鼻子,天冷容易引起鼻炎,一年對你来说真没
“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有超过3亿人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 艾媒咨询的一项数据显示。  “宅在家”办公,曾是很多人的梦想。收到公司远程办公的通知,王城一度充满期待——不用在早晚高峰挤地铁,也不用每天洗头收拾,更不用操心在公司中午吃什么。但是复工第一周,他发现,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团队开视频会议,动辄卡顿和时延,一旦错过关键信息,就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在公司几句话说清楚的事,现在每
做作业磨蹭的孩子玩得太少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拖拖拉拉。专家说,其实有一部分孩子“所谓的磨蹭”在正常范围内,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才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确实磨蹭的,原因也分多种:有些是对学习缺乏热情,兴趣低落;有些是“慢性子”;还有一些孩子是缺乏时间和效率的观念。家长要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拖拉有时是一种惰性的表现,但我认为这和现在孩子玩得太少有关。”一
4月的朝鲜,乍暖还寒。对于朝鲜而言,因为朝鲜最重要节日太阳节的存在,这是个特殊的月份。  这两年的4月,更见证了朝鲜最重要的国家决策和战略转向。  去年4月,朝鲜劳动党中央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将集中全部力量发展经济。今年4月,在朝鲜第14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金正恩再度被推选为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他的“第二期领导班底”也正式登台。  这一年里,朝鲜在经济发展的布局逻辑被认为是“两条线”:一条是
今天早上,我收到一个盒子,打开盒子一看,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和铅笔盒差不多大小的透明玻璃瓶。瓶上系着粉色蝴蝶结缎带,瓶内装着红色液体。拿起瓶子,我看到盒子里还放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送给王钧诚的升高汽水。  我拿起这个奇怪的瓶子摇了摇,瓶内所有液体都化成了气泡。那细小的气泡在瓶内翻腾着,叫嚣着,似乎想要冲出瓶口。我将玻璃瓶直立在桌子上,气泡渐渐平静下来,又变成了液体,但是原本红色的液体此时变成了红、
以往的执教片断: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学生思考后猜想)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罐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  (学生操作后交流)  生1: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生2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应该说它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师: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先思考一下,
我從呱呱坠地的小婴孩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12年的光阴就在不经意间流走。当我翻开我们家的相册,发现爸爸一直在“变脸”……从光滑到粗糙  相册的第一张照片是爸爸30岁刚到新单位上班的一幕:照片中的爸爸昂着头挺着胸,满头乌黑的短发朝气蓬勃地立着。他右手竖起大拇指,笑容别提多灿烂了。他那时的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充满青春的自信。  再往后翻,是一张我上五年级时和爸爸的合照。知道我喜欢天文,爸爸给我报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结晶。学材是人与知识对话的纽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教材的重组与创生及开放的问题设计等来建设具有“创生视野”的新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下面,让我们以一种探究与审慎的心态走进“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课。  一、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读出下列各数:79、83、50、66、100、34。(生先自由读,后齐读)我
你是不是一个“大嘴巴”  学习压力大,你想活跃一下气氛,偶尔“大嘴巴”一下,发布一些抓人眼球的八卦,也是正常的。你发布的内容如果令人不悦,那么这样的“大嘴巴”确实让人讨厌。测试一下,看你是不是一个“大嘴巴”:  一大早,来不及吃早点了,你抓起一盒牛奶,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到了教学楼下,你举起一盒牛奶,一边喝,一边吃力地往楼上走。这时,从楼上冲下来两个追逐打闹的学生,一下子撞掉了你手中的牛奶盒,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