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期高校的重要使命和担当,关涉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最本质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影响更深刻,意识形态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外语院(系)的大学生,由于其接触交流的人群、学习的教材课程、成长的环境与专业背景、外教教学、涉外社会实践、西式思维习惯等,接受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也相对自由开放,这些决定了这个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更值得关切。为此,本文从高校外语院(系)师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切实探求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加强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一、调查样本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走访调查法,选取了韶关学院、五邑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外语院(系)在校大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调查随机抽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有效回收175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7.22%。
  样本选取不同性别、年级、院校,涵盖了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日语、韩语、翻译等专业语种类别,覆盖面广,样本分布均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调查通过对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情况、认同态度、思政理论学习、实践参与以及价值观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通过进一步的剖析反映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与特征
  (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不足
   根据调查发现,当问到“您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吗?”9.6%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35.69%的大学生“听过,但了解不多”,“比较了解”的占39.51%,而“非常了解”的仅占15.20%。当问到“你能否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时,27.3%的大学生表示“完全能说出”,69.6%的大学生“部分能说出”,“不能说出”的有3.10%,可见,外语院(系)大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基础了解,但深入了解的不多,总体认知不够全面、深入。
   (二)学生入党意愿及思政热衷度偏低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外语院(系)的大学生往往参与度、热衷度不高。根据调查发现,相比高校其他专业院系,外语院(系)的大学生党员比例偏低,入党意愿没有那么强烈。被调查对象中仅有2.11%的党员学生,97.89%的学生为非党员,可见,外语院(系)大学生党员比例较低。当问到“您入党的意愿强烈吗?”24.8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强烈”,21.0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强烈”,38.91%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强烈”,而将近有15.2%表示不强烈(如图1)。
   外语院(系)的大学生对于思政参与度、热衷度亦不高,主要体现对于毛泽东概论、马克思原理等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态度方面。高校外语院(系)的专业主修课程主要为语言类课程,思政理论课程每周约2~4节课,学习课时少,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当问到“对于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毛概等思修理论课您通常?”12%的大学生表示“经常缺课”,26.23%的大学生表示“偶尔缺课”,存在缺课情况的学生占40.46%,而“从不缺课”的学生仅占21.31%,可见,学生对于思政类课程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学习主动性欠缺(如图2)。
   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也了解到,45.41%的学生参加思政理论课主要是因为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约占一半的學生对于思政理论课是被动式学习,而仅有16.11%的学生是因为喜欢而上该门课程。关于“您喜欢(或不喜欢)马克思原理和毛概等思政类理论课的理由”,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枯燥”“对生活工作等影响不大”“老师授课乏味”等原因。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的热衷度和积极性。
   (三)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引导有待加强
   根据对学生意识形态认同态度进行调查,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支持,如表2所示。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一定的认知并较认同,但会发现很多青年学生是抽象式、被动式认知状态,缺乏相应的有效实际行动,如,很多学生表示“缺少环境氛围”“不知如何做起”,他们尽管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具体行动却明显落后于自我认知,出现认知与行动相背离的情况,这除了学生的主观原因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根基、人文环境、所接触社群和教育引导等有较大的关联。
   (四)文化价值取向开放多元不稳定
   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由于专业特色和学习环境特殊,会接触更多外国师友人群、教材、书籍等;加之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涉外学习实践等,文化价值取向更趋向于多元化特点。为此,我们对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特征进行了调查,30.40%的调查对象认为外语院(系)大学生“接触渠道广,价值观多元化”,26.17%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思想自由开放、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大”,20.46%则认为其“受互联网影响,意识形态不稳定”,此外还呈现出“思想自由、理想信念不坚定以及缺少信仰”等其他特征。总体而言,外语院(系)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呈现为多元性、开放性以及不够稳定等特征。
   近年来,西方国家热衷于输出价值观,往往打着“自由、民主、平等”的幌子进行价值宣传和文化输出,对我国广大民众(尤其是高校青年学子)进行多渠道的意识形态渗透,当问到“您认为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对您影响大不大?”有近37.37%的学生表示“影响很大,衣食住行各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外国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对于身处前沿的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相对明显。   三、加强高校外语院(系)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学生思想防线
  
   一是要加强学生思想和方向引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运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转化为在实践中的积极行动力和引领力。在学生日常管理中,以学生聚集的课堂教学、党建团学、第二课堂、宿舍文化、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阵地,通过多渠道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二是注重引导学生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多元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探讨意识形态问题,在差异中求认同,在多元中求共识。面对外语院(系)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主流引导,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充分发挥好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从而使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下形成健康多元的意识形态。
   (二)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对渠道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疏通引导
   一是充分利用官网、官微、自媒体等阵地优势,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和引领,让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引领学生思想和行动;二是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相处共存的能力。注重在微信、微博、抖音、论坛、QQ等学生线上聚集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主动占领舆论制高点,对于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到主动出击,快速响应,正面疏导;三是要加强舆论监管,尤其对一些敏感问题和不当言论,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和鉴别力,第一时间对渠道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疏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避免非主流价值观冲击下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走向正确对立面。
   (三)注重教育引导,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强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一是加强外语教材建设,在外语教材编制中有意识地将中国历史传统和本土文化内容纳入,加强本土文化的导入;二是创新课程思政,丰富外语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方式,更多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加强学生对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三是强化外语教师关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自身本土文化学习和政治修养,在教学中强化中国本土文化渗透,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中;四是合理完善思政课程设置,加大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力度,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所喜欢的思政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图3所示)。若思政课堂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并结合生活,将学习内容有效融入专业能够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学生满意的思政课堂,有助于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实际行动。
  (四)发挥第二课堂渠道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在外语院(系)学生中全面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外语学院的“译通两会”“中华状元红”;韶关学院外语学院的“学习强国”知识竞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朗诵会等,通过第二课堂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对相关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刻剖析和认真解读。
  二是通过党建引领团建,在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以外语院(系)为主阵地,以师生党支部为引领,结合高校外语院(系)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发挥好正能量的传播引领作用。
  三是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学生干部等的纽带作用,上下联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师生价值观偏颇、思想涣散等问题,有效提升外语院(系)意识形态安全应对能力,全面加强高校外语院(系)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36(05):73-76.
  [2]夏自军.美国利用“网络自由”侵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3(03):91-92.
  [3]穆凤良.外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S1):53-57.
  [4]陈建兵,梅长青,胡姣姣.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36-42.
  [5]黄建明,杜阿奇.积极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04):32-35.
  [6]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36(05):73-76.
  [7]吴爱邦,彭新东.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2012(S1):207-209.
  [8]凤凰网资讯.中国官方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https://news.ifeng.com/c/7rY8HzESBPc.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改革开放40周年党建工作研究项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研究——基于广东高校外语院(系)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实践(项目编号:2018JKDJ08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外语院系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项目編号:GDGM2018-ZDC-01)。]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进行思政教育,既要坚持思政课堂的主阵地,又要拓宽社会课堂“大思政课”的主渠道;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坚持思政育人的政治高度  1.明确思政课程性质与任务  第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项目教学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完整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项目的完成,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项目教学的关键是创设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一般为8~15分钟,是只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围绕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炼、目标明确、重复学习、灵活自主等特点。二、中职汽修专业教育手段现状  大多数汽修专业的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自我管理能力差,这些问题都会
一、前言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们社会化学习的重要指引者,担负着塑造人的光荣使命。唐代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基本上概括了为师者的基本使命和重要职责,为千百年来主流社会所认可和推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教育事业,并对师德建设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他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7个地市8家企业、140余所中高职业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模式第一批试点工作。2018年12月佛山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市顺利通过试点验收。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现代学徒制佛山模式的试点单位,机器人应用与维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弘扬和推广素质教育,促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健全人的个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其美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美术教育的质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共识。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仅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
一、课题的提出   中职学校升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三二分段、贯通班、高职班等),英语教学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现行的中职英语教学存在较多问题。   1.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全校1个年级,8~9个专业,10多个行政班,好几百名学生,且英语基础差异相当大(中考入学英语成绩有的是110多分,有的是十几分),但在英语课堂上却“同读一本书,同做一样练习”,
教育部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指出:有序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及和应用。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教学方法,并助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种课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教材往往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讲授与实践脱节;内容单调,与现实脱节;没有足够的研究和思考的空间,导致
目前中职工科专业如数控、机电、模具等的实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学过程反馈不足,教学目标达成有难度。为破解实训教学的难题,探索信息化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方式,阐述基于移动互联实训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理清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探究信息化作为实训教学模式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突破实训空间、环境和设备的羁绊,重构教学组织方法、创新学生实训方式、科学评估实训质量,让实训教学不是单一的“
一、引言  心理弹性是积极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了个体在经历了困难、逆境等压力事件后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换句话说,即一个人面对艰难的挑战和困难,包括日常的烦扰与阻碍,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以至于可以成功地面对这些困难并且正常地生活下去。  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心理弹性是其情绪问题的重要保护因素,是促进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拥有良好心理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