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难就业季来临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2015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严峻形势后,大家反而对2016年的就业情况格外关注。而765万这一数据足以表明,今年的就业情形只会更难。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企业都减少招聘了,找工作能不难吗。”在近来一些校园招聘会上,不少大学毕业生深刻感受到2016年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注明各样优先条件,还有的单位对应聘者提出各项明确规定。
  “谁都不想被淘汰,可面对应聘大军,能在招聘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已经通过三轮考试顺利拿到了某出版社编辑岗位Offer的北京语言大学文学硕士王胜(化名)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当不少同学正忧心地找工作时,他很庆幸自己在毕业半年前时间里率先解决了后顾之忧。他说,经过了2015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严峻就业形势后,大家反而对2016年的就业情况格外关注。
  据教育部披露的数据,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65万人,再次创下高校毕业人数历史新高。《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教育部公示中得知,其中高校毕业生群体已经占到新进入市场劳动力总数的近半数,就业创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就业难再现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呢?就这一问题,《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豆瓣群组发起讨论调查。数据显示,占比46.2%的参与讨论的网友认为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
  另外在讨论中,还有55%的网友间接透露,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颇具吸引力。而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来自深圳韶音科技公司创始人陈皞的肯定。
  陈皞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前不久刚刚结束了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高校的校园招聘,“过去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一毕业就进入国营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全球500强名企等,以此解决户籍或者‘铁饭碗’问题,鲜有人选择加入创业型公司。”招聘现场同学们的踊跃令陈皞有些惊讶。
  但今年的校招结果并不乐观。陈皞指出,2015年当韶音在进行依托骨传导技术做心率监测相关产品研发时,通过校招得以吸引了分别来自清华物理电子专业以及北大生物工程专业的两名学子,并顺利通过考察与公司顺利签约,“而2016年的校招远未达到理想状态。”陈皞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尽管是名校毕业生,但大多数仍欠缺实操经验,甚至与我们所要求的基础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陈皞明确表示,作为用人方,每一轮基础考察都是毕业生难以逃避的必经之路,而“实操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双效考验,更成为当下企业选择人才并实施招聘的标准所在。
  在校园招聘时,用人方的能力要求及核查日趋严格,不仅成为大批毕业生的就业拦路虎,更让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打消了“应付了事”的态度。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作为应聘方的毕业生初入社会,起薪愈发提高反倒让不少用人单位“拒之千里”。有数据指出,2016年本科毕业生的月薪平均值约超3000元。根据豆瓣群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网友中,占比57.2%网友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占比15.9%的网友月薪则在3000元-5000元之间,仅有占比1.4%的网友第一份工作在万元以上。
  相较“80后”大学毕业生维持了数年的2500元起薪,近几年由“90后”撑起的毕业生职场上,起薪甚至翻倍至“高价”。不少评论指出,尤其伴随房地产、机械重工行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做大,提升了大学生的整体起薪水平。殊不知,近两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跨国企业在校园招聘中的薪酬增长放缓。如此一来,不少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起薪都不会太高,由此造成了双方在薪酬方面的失衡,也是如今就业难的一大影响因素。
  因为无论毕业生起薪多少,都会需要企业花费巨大精力提供培养和辅导,3至6个月后发挥才干已属快速。因此,如何留住毕业生才是招聘后一个更大的难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并不指望通过工作实现人生理想。同时,非高校毕业生的起薪也有很大的增长,职业学校毕业生们的起薪逼近大学生,用人方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产出而轻视学历,创造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成为以年轻人为主力员工的企业用人方的重任,而由于毕业时起薪居高不下,平衡不同时期员工的收入差距也成为企业人才管理的一大挑战。
  招聘季再来袭
  如今,2016届的毕业生们纷纷进入了招聘市场。
  王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虽然往年的招聘季中总不乏有拿到十个以上Offer的牛人,但也有不少人披荆斩棘才拿到一个Offer。”在豆瓣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占比约80%的网友毕业时拿到两个或以下的Offer,其中,占比45.2%的网友只拿到一个Offer,占比12.1%的网友拿到三个Offer,有4个或以上Offer的网友仅占比9.8%。“一些师哥师姐也会给一些经验,让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们以此为参考,不断调整期望值。”王胜说。
  刚刚过去的2015年,可谓是“互联网+”之年,包括BAT及新兴创业公司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国企等“铁饭碗”,成为不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究竟什么行业才是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呢?
  豆瓣群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占比34.5%的网友推荐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还有分别占比13.9%以及15.1%的网友推荐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或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业。另外,占比55%的网友认为互联网科技企业对毕业生就业最有吸引力,其次是占比27.2%的网友选择的金融业。
  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毕业找工作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调查显示,通过招聘会、求职网站和亲友推荐是网友们在毕业时收获第一份工作的最常用渠道。虽然近两年来创业风盛行,但在本次调查结果中看,第一份工作就选择创业的网友仅占比0.5%。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本科生被视为自主创业的主力军,并且有数据指出,接近半数左右的毕业生曾在各种程度上参与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实际比例可能只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左右。
  多么严酷的一个数据对比。765万——这是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1%与765万,这两个数据恰恰反映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难、创业配套政策跟不上的尴尬。
  创业更不易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获悉,为全力做好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高校分别作出指示:以开阔的思路和务实的作风,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打好基础,完善机制,迎难而上。
  更早些时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还将“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这一条内容“置顶”为重要部分。其中,“创业课程算学分、允许休学创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通知更是传递着国家对扶持创业愈发重视的信号。
  河北师范大学的李珊就是其中的受益人,身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之中的一位2015级硕士毕业生,李珊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惆怅。善于思考的她将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创业课程活学活用,现如今已经是石家庄市一家小型外贸公司的创始人。李珊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创业课程对创业实践帮助不少,“法律、经济、管理等与创业紧密相关的方面都有涉及,让我如今遇见签合同、招工等具体问题时不会太盲目。”
其他文献
Zungle是一款太阳镜,同时也是一个骨传导耳机,可通过蓝牙连接手机。这款耳机可以用来听音乐,也可以接听电话,眼镜右方的镜腿上有一个小控制钮,可以单手轻松调整音量、接听电话以及
文章以《科举学导论》一书为中心,讨论科举制度与科举学对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与启发。科举制度横亘中国1300多年,作为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与价值判
一、管理机构湖北省内河航轮管理局关于该局成立及局长就职视事的训令(字第13号)令沙市事务所:本年三月十七日奉湖北省政府省秘一字第七七一六号委令开:兹委洪雁宾为湖北省内
正如梁启超所言,近世是一个"过渡时代"。这体现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即传统交通向新式交通的转变,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向集中的大众化公共交通转变。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自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硕士研究生招考改革空前频繁。硕士研究生招考改革涉及多个方面,改革至今,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已明确了初复试的功能和定位、
纵览十九大报告,很多内容都是新时代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注脚。  近日,一位金融行业的朋友考察完欧洲某国交易所后感叹自己的幸福感增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原来,该国交易所一共400家上市企业,而且去年还减少了两家,反观中国,仅2017年上半年,沪深股市IPO就超过240家。这位朋友感慨,还是中国的投资机会多。  2017年上半年,证监会在严把上市企业质量的前提下,实行了IPO常态化机制。对于IPO
初名米黻米芾去唐宋年代上海地区唯一的丝路重镇——青龙镇上任的时候,姓名还写作米黻。黻也读fu,第二声,和芾的读音一样,但笔画要繁复得多,书写不便。米芾入仕在朝,而且是名
投资的前提,是选择一家好公司。某种程度上,好公司往往拥有一个优秀的董事会。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形似而神不似”。  就在中国股市大起大落,一次次演绎悲欢离合和人间百态的时候,2015年12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报告2015》。报告显示,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总体水平偏低,及格率仅为0.16%。  与这份报告同
2020年4月8日,这一天注定载入史册。历时整整76天的"沉寂",武汉迎来"解封",逐步恢复对外交通。人们翘首以盼,"熟悉的武汉又回来了"。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坐拥千万人口,
在1946—1954年间,国立安徽大学是安徽省内最高学府,其招生考试制度几经变化,从多元入学招生考试到自主招生考试,再到统一招生考试,招生考试制度不断地完善。自主招生考试出现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