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欢喜,几多愁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教学弊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影视、图像于一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乐于接受,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
  ⑴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披文入境。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模拟逼真,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感知,披文入境,视听并举,使学生身心投入。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可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授《苏州园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相关的历史资料视频及欣赏一张张真实图片,古朴、典雅的苏州园林,堂皇、雄伟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尽显眼前,建筑整体设计美与局部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生动直观地了解了苏州园林、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轻松学习了说明文,可谓一举两得。
  (2)运用多媒体,挖掘文本,加深理解。优秀课例《春》,讲授时正值深秋,教师先播放视频再现春天的美景,重温春的气息:冰雪消融,流水潺潺,小草冒出的新芽嫩嫩的、绿绿的,杨柳疏影横斜、风拂柳动,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沉醉于如诗如画的春天,品味着美的内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领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借助于多媒体可再现课文景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丰富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学生情感体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收量。也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启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3.运用多媒体,扩充教学信息量,增加教学容量。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二、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1.一味追求形式,喧宾夺主,脱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文字虽不能像直观的图像那样给学生视觉、听觉的直接享受,却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可以使学生获得间接的享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再配上音乐、动画等元素……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程序化,大容量,抑制师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力求课件设计得完美,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设计全放进了课件。如果过分依赖课件,表面上看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也会使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程式,显示不出教师的教学机智。绚丽的演示,也会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且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虽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课件中大量的背景材料也填充了语文课堂,让学生应接不暇。所以就语文学科而言,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用所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应该相信,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认真考虑、缜密思考、科学设计、扬长避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其他文献
所谓公德养成教育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对学生的公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公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公德心理结构的教育。  学校是推进公德教育的主阵地,班级理应把公德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在班级活动中该如何有效推进公德教育呢?    一、理解公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公德养成教育的内涵包括
期刊
摘 要:在传统文化观照下生成的“以歌舞演故事本体写意性”的演剧观、虚实相生的创作原则、舞台假定性质及程式化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决定了戏曲舞台美术“空台”体系存在的合理性和若干特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台;空台形态;生成;特质    一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长期以来以“空台”为主干,而迥异于其他戏剧体系。从现在舞台意义的角度而言,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不过是一个空空如也的裸台而已。
期刊
摘 要:凡高及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原则,向后来的画家展示了色彩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精神表现力,为他们的进一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情感;力量;色彩;表现    文森特·凡高的绘画是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又不失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而为人们熟知的。凡高开始其艺术生涯的年代正是西方绘画艺术在诸多层面都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年代,而色彩的解放就是其
期刊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及重点任务之一。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倡导问题意识的原因  1.学生观的变化  新课程强
期刊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这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感言,也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经验积淀。王老师在语文教学课上,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显示出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王老师有艺术家的充满激情的心灵  王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课堂上,有这样一个实录镜头:  生(朗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
期刊
一  2001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未得到根本扭转,身为一线教师,笔者对这种现状深有体会:过去怎样布置家庭作业现在还是怎样布置。就是实行“减负”以来,作业量也并未有明显减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了一个“瓶子”,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  1.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  教师布置的语文家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如抄写默写、练习卷等。由此可见,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使语文教学真正摆脱拘泥于对文字的考证、词语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这一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困境,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之目的。只有开放课堂教学,努力摆脱各种枷锁,才能使语文
期刊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盐与汤的启示”。“盐”,就是我们炒菜时放的那个盐;“汤”,就是我们用餐时喝的那个汤。我们知道,盐对人体很重要,那么,现在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是没有人爱吃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个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爱喝。错误的做法是: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人先吃盐,然后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人们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由
期刊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当今教育者应具备的教育观念。如何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呢?下面笔者将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提出来,供各位同仁交流。  一、主动探究,质疑问难  探源于思,思必生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先声。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在不断出现的“为什么”中提升自己。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人类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也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观。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让众多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体育教学观、学校体育亟待新生力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它要求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