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是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准确理解说明文”的教学,可指导学生用反复默读法、画线法、摘录法等三种阅读方法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引导学生感受和总结出准确理解说明文介绍的主要知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准确理解;阅读方法
一、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
现今,多数教师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指向单一而固定,一般都是直接指向应试考点,较多停留在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教学上,“程式化”和“机械化”训练较为普遍。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道理而传递知识的文章。它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运用范围极为广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学生如果能自主地大量阅读说明文,就等于获得了一座知识宝库。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就等于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就成了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笔者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和《落日的幻觉》的教学中,只制订了一个教学目标:准确理解课文所介绍的主要知识。所谓准确理解,主要是指能够把握所阅读的文本的主要内容,并能对这些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
二、怎样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和《落日的幻觉》的阅读教学,笔者安排了2个课时。
(一)第一课时
笔者把全班30名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组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依据,3个小组的语文综合素养基本均衡,每组10人)。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生物入侵者》:A组反复默读课文,B组默读课文并画出重要内容,C组默读课文并摘录课文的重要内容。10分钟后,所有学生把课本合上,每人尽可能多地回憶并在作文本上写下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写在作文本上是为了便于统计字数。
各小组写完回忆内容后,分组交换作文本,共同解读课文内容,并确定内容要点,然后进行互批。内容要点分为5个部分,满分为9分。
1.什么是“ 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写全得2分,写到部分内容得1分)
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破坏生态系统(毁灭物种或威胁物种多样性)、造成经济损失、传播疾病。(写出1点得1分,共3分;光写“危害其他物种”也给1分)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国际(跨国)贸易。(1分)
4.不同人士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观点: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更多的学者持反对意见。(2分,光写“意见不同”给1分)
5.许多国家已认识到“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分,写“监控”也给1分)
各小组互批完毕后统计自己组内的阅读数量、回忆课文的平均文字数量和内容要点的准确率,然后感受、比较、反思这三种阅读课文的方法(反复默读法、画线法、摘录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
(二)第二课时
教师不再指定分组,由学生自行采用一种改进后的阅读方法阅读《落日的幻觉》。同样限时10分钟,时间到后,所有学生合上课本,每人尽可能多地回忆并在作文本上写下课文内容。7分钟后,学生互相交换作文本,共同解读课文内容要点,然后进行互批、统计。
最后学生总结准确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
三、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的效果如何
在第一课时中,各小组写的理解的效果如表1所示。
这里的内容要点由学生交流后共同确定,按照9个得分点计算,内容要点的正确率的计算方法为:小组个人实际得分相加除以90分。
在确定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得分点时,学生很有争议。课本原文是: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各组都有学生认为: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而“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其危害,不能算得分点。
一部分学生表示:破折号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所以“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也是对“生物入侵者”的解释,不写,这个概念就不全面。
另有一部分学生反驳:破折号也可以表示话题的转变,这里就是转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了。
这时,笔者提问:在我国历史上,葡萄、胡萝卜、豌豆、核桃等物种由外国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中原地区,它们是入侵者吗?
学生恍然大悟。最后有学生补充:西瓜、土豆、玉米也都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引进我国的,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所以我认为只有像斑贝、棕树蛇这样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才是生物入侵者。
全班掌声雷动。
在统计数据出来前,教师和学生们都认为各小组回忆课文的平均文字数量和内容要点正确率应该是C组>B组>A组,但事实是C组>A组>B组,而且内容要点正确率普遍偏低,B组更是明显落后其他两组。这一数据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学生在比较三种阅读课文的方法的优缺点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表2):
这说明,准确理解是建立在熟练阅读和正确筛选文本主要信息的基础上的。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自行采用一种改进后的阅读方法进行了阅读,相关情况如表3所示。
经过第一课时的指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平均文字数量和内容要点的正确率都有提高,特别是采用画线法的学生增量明显,但最优秀的依然是采取摘录法的学生。
最后,学生对准确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结论:改进后的反复默读法不太有效,而改进后的“画线法”和“摘录法”则较为有效。
课后,学生写了这两堂课的收获。有18名(60%)学生提到要重视学习方法,有效的阅读方法能迅速提高阅读准确率;有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加短时记忆能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还有2名(6.7%)学生表示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上课速度太快,老师讲解不够细致,文章看不懂,这可能和有些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而不习惯自主学习有关。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说明文,进而自主地大量阅读说明文,并将说明文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笔者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师生持之以恒地实践。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准确理解;阅读方法
一、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
现今,多数教师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指向单一而固定,一般都是直接指向应试考点,较多停留在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教学上,“程式化”和“机械化”训练较为普遍。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道理而传递知识的文章。它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运用范围极为广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学生如果能自主地大量阅读说明文,就等于获得了一座知识宝库。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就等于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就成了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笔者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和《落日的幻觉》的教学中,只制订了一个教学目标:准确理解课文所介绍的主要知识。所谓准确理解,主要是指能够把握所阅读的文本的主要内容,并能对这些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
二、怎样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和《落日的幻觉》的阅读教学,笔者安排了2个课时。
(一)第一课时
笔者把全班30名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组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依据,3个小组的语文综合素养基本均衡,每组10人)。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生物入侵者》:A组反复默读课文,B组默读课文并画出重要内容,C组默读课文并摘录课文的重要内容。10分钟后,所有学生把课本合上,每人尽可能多地回憶并在作文本上写下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写在作文本上是为了便于统计字数。
各小组写完回忆内容后,分组交换作文本,共同解读课文内容,并确定内容要点,然后进行互批。内容要点分为5个部分,满分为9分。
1.什么是“ 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写全得2分,写到部分内容得1分)
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破坏生态系统(毁灭物种或威胁物种多样性)、造成经济损失、传播疾病。(写出1点得1分,共3分;光写“危害其他物种”也给1分)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国际(跨国)贸易。(1分)
4.不同人士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观点: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更多的学者持反对意见。(2分,光写“意见不同”给1分)
5.许多国家已认识到“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分,写“监控”也给1分)
各小组互批完毕后统计自己组内的阅读数量、回忆课文的平均文字数量和内容要点的准确率,然后感受、比较、反思这三种阅读课文的方法(反复默读法、画线法、摘录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
(二)第二课时
教师不再指定分组,由学生自行采用一种改进后的阅读方法阅读《落日的幻觉》。同样限时10分钟,时间到后,所有学生合上课本,每人尽可能多地回忆并在作文本上写下课文内容。7分钟后,学生互相交换作文本,共同解读课文内容要点,然后进行互批、统计。
最后学生总结准确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
三、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的效果如何
在第一课时中,各小组写的理解的效果如表1所示。
这里的内容要点由学生交流后共同确定,按照9个得分点计算,内容要点的正确率的计算方法为:小组个人实际得分相加除以90分。
在确定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得分点时,学生很有争议。课本原文是: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各组都有学生认为: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而“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其危害,不能算得分点。
一部分学生表示:破折号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所以“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也是对“生物入侵者”的解释,不写,这个概念就不全面。
另有一部分学生反驳:破折号也可以表示话题的转变,这里就是转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了。
这时,笔者提问:在我国历史上,葡萄、胡萝卜、豌豆、核桃等物种由外国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中原地区,它们是入侵者吗?
学生恍然大悟。最后有学生补充:西瓜、土豆、玉米也都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引进我国的,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所以我认为只有像斑贝、棕树蛇这样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才是生物入侵者。
全班掌声雷动。
在统计数据出来前,教师和学生们都认为各小组回忆课文的平均文字数量和内容要点正确率应该是C组>B组>A组,但事实是C组>A组>B组,而且内容要点正确率普遍偏低,B组更是明显落后其他两组。这一数据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学生在比较三种阅读课文的方法的优缺点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表2):
这说明,准确理解是建立在熟练阅读和正确筛选文本主要信息的基础上的。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自行采用一种改进后的阅读方法进行了阅读,相关情况如表3所示。
经过第一课时的指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平均文字数量和内容要点的正确率都有提高,特别是采用画线法的学生增量明显,但最优秀的依然是采取摘录法的学生。
最后,学生对准确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结论:改进后的反复默读法不太有效,而改进后的“画线法”和“摘录法”则较为有效。
课后,学生写了这两堂课的收获。有18名(60%)学生提到要重视学习方法,有效的阅读方法能迅速提高阅读准确率;有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加短时记忆能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还有2名(6.7%)学生表示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上课速度太快,老师讲解不够细致,文章看不懂,这可能和有些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而不习惯自主学习有关。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说明文,进而自主地大量阅读说明文,并将说明文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笔者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师生持之以恒地实践。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