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解说词写作的艺术追求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94895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解说词写作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构思、行文到表现形式都有许多同文学创作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要为“看”而写。
  解说词的写作要尽量做到充实具体、含蓄简约,有创造性、感染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总的来说,要提高解说词写作的水平,创作者要有主动的艺术追求,不能语言平平,毫无特色,要讲究艺术性。除了掌握一般的写作技巧外,还要注意电视写作中特殊的艺术要求和语言处理技巧。下面笔者就一些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艺术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能更好地表现画面
  
  画面与解说词之间,有许多对立的范畴,如虚实、主次、多少、动静、详略、刚柔、形神等方面,运用艺术辩证法的规律,可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反而会取得更加明显的艺术效果。
  画面是虚的,解说可以实写;画面是实的,解说可以虚写。画面表现得详尽,解说可以简略;画面表现得简略,解说可以详写。比如中央台播出的专题片《井冈抒怀》中,画面上有一组镜头拍的是山中的一条小路,被杂草覆盖,若隐若现地伸向远方。以这组画面为基础展开了以下解说:在这崇山峻岭中,一条荒芜的小径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牵引着我的双眼,也牵引着我的心。透过那层层荒草,我仿佛看到了红军留下的脚印,也仿佛看到了他们行进的足迹。是的,革命正是从这崎岖的小径走上了胜利的坦途。画面很简单,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没有红军,也没有脚印和足迹。然而,通过解说词的巧妙点化,观众仿佛从画面上看到了想象中的一切,使外在的直观形象与主题所需要的内在意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对画面起到了补充作用,更好地表现了画面。
  另外,如果画面气氛比较热烈,已有足够的表现力,不一定要加上热烈而快节奏的解说,要注意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如“以动写静”、“以小写大”、“以冷写热”等,就是这种辩证关系的巧妙处理。
  
  解说词要含蓄适中,更好地表现主题
  
  含蓄是一种技巧,以一当十,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含蓄是一种艺术追求,以有限的语言去追求无限的意趣,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画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解说词是这样的,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财富,当现代文明离青山越来越近时,它的那一抹绿色还会依旧吗?这句含蓄的解说,把对工业化污染的忧虑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收到了弦外之音的效果,既含蓄又韵味无穷,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另外,解说词还要注意适中,一定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过于绝对,要留有退路,避免作茧自缚。解说词要掌握这种技巧:“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意思是说把弓弦拉满,箭就是不射出去,不去硬下结论,让人感到其潜在力量不可限量。而一些片子出于宣传需要,拼命在语言上加码。诸如搞什么活动都来一句“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其结果都是“促进发展,各方面工作有了进一步突破”等,这些空话、套话连篇的解说,没有一点新意,主题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表现。
  
  提高解说词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播音主持的风格
  
  电视解说词不像文字报道,可以反复重读,它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要尽量提高解说词的艺术感染力,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具体,感情充沛,并能更好地表现播音主持的风格,这样才能深深地打动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兴趣。像下面几段解说,就很有特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滴雨的檐下,小镇的少女沽酒归来,纤巧的身影,在悠长的巷子里飘逸,而那一把油纸伞,仿佛就是江南最诗意的岁月里,正在盛开的莲花。(摘自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系列专题片《江南》)
  于是,初唐四杰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于是,李白来了,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超级巨人,把盛唐文化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摘自中央电视台三套播出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唐之韵》)
  长江已暴跳了千万年,但是它也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样,具有粗中有细的性格。(摘自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
  这些解说词之所以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除了播音主持声情并茂的解说外,在语言创作上也是下了工夫的。当然,任何人写解说词,都不可能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但是,一部片子的解说词也不可能全是白开水,过于平淡,总要有那么几句十分精彩的“点睛”之笔,给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再提一下解说词的简洁性。对于解说词的简洁性要求,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对电视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电视解说词是受画面时间严格限制的艺术,要在有限的字数内传达较多的信息量,必须使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解说词要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一针见血地说明问题。比如: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性大转折,但是中央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个年代:“1976年的天安门广场,三次降下了半旗。”其简洁有力的概括,令人惊叹。有时我们不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往往说了很多,还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博士卖驴,书尽三卷不见‘驴’字”,“碗大的西瓜半尺厚的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电视解说词写作的艺术追求是多方面的,也是没有止境的,这里不可能做出全面的论述。比如解说词写作还要求流畅、自然、有生活气息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总之,电视解说词写作艺术水平的高低,往往能成为一部片子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适时出现、恰到好处的解说,能大大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那些意味隽永,脍炙人口的解说,常常令观众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成为提高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杞县广播电视局)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探讨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美容美发专业的学科特点,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质性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和评价的不合理。 This paper
言语交流传播既强调张口说,更强调侧耳听,所谓“闭目吟诵者有,掩耳朗读者无,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让人更好地听必然牵扯到对象的信息接收问题,而播音创作中的对象是虚拟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对播音创作中对象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播音学著作中对播音创作中的对象、对象感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论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觉得关于对象感的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比如说,对象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播音活动中,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以及现阶段对高职机电人才的相应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信息化教学
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让“讲故事”、“设悬念”之风横扫全国各家电视台,“悬念”这个原本属于电影艺术手段之一的元素,一下子在中国电视界风靡一时,瞬间变成了攫取高收视率的一大法宝。现在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能看到主持人拧着眉头问观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时,几乎每个“选秀节目”现场都会回荡一个声音:“究竟谁会成功晋级(或遭到淘汰)呢?”电视市场这种新的变化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悬念营造的能力和水平提
成长中的青少年很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赞赏,他们总是希望自已的某些想法和做法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而一旦他们的“理想”变成现实,他们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从而更加奋发向上,以良
电视新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一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姿态,它开始试着俯下身来,亲近观众:不仅在内容上更贴近受众的生活,主持人也都变得和蔼可亲,像邻居或好友一样,开始以拉家常的形式“播”新闻了。新式电视新闻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即新闻娱乐化,将新闻信息与娱乐相结合,在现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挽回了不少受众的目光。  作为西方商业化媒介代表的美国,他们将被娱乐化了的新闻称为“娱讯”,指的是将新闻事件化
中职专业课程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所有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在各个阶段都学有所乐、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院校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科学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探究士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寻找完善评价
近年来,随着网上交易以及国际交易等经济交易的发展,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培养现在市场所需的专业物流人才成为物流专业课堂上的只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打破一事一报、一事一议的新闻报道旧框框。可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电视魅力的具体体现,更是观众日益提升的收视心理、审美情趣的需要,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做好深度报道。    要把好选题关    新闻深度报道是关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