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愈演愈烈,然而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也日趋严重,为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校企合作情况以及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分析,探索农科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供需矛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人口素质的逐渐提高,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再加上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使得原本就业形势就不太好的大学生更加举步维艰。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间竞争日益残酷,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偏重理论知识,距离真正的实践性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企业培养费用高昂,人才流失却日渐严重,造成了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宁可多花钱找个有经验员工也不愿意自己培养,如此恶性循环,更加剧了人才供需矛盾。如何使大学生与企业更好地对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一)国外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从全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校企合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被实践证明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很多的院校的校企合作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有必要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1、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英国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是最早的校企合作教育,这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与课程相关的工商领域的工作结合起来。其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两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这种学习形式要求有非常细致、周密的组织,使得学院的学习与企业实习融为一体。
2、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的合作教育是于1906年开始实施的。在当时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一些学生在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这种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当时被称为“合作教育”。其主要表现为:(1)办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2)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分为1:1,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以上两种模式的特点:都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做支持的办学形式。它们的意义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工作训练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尽可能考虑企业的要求。
3、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双元制”培养学生不是以获得学历为目标,而是培育技术熟练的工人或农民。广而浅的理论学习,熟而精的实践操作,这种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就国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在本科院校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在高职院校的应用较多,体系也较为成熟一些,但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形式也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校企合作没有完全得到政府的支持。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
2、现阶段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企业真正想找学校合作的太少。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与實践,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使校企合作机制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运作中,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社会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
3、院校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须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二、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校企合作情况
就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近年来与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停留在最初级的水平,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但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现阶段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实践基地教育模式
实践教育基地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日渐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地数量不足;(2)基地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发展;(3)合作、建设形式单一;(4)实践内容安排不合理,效果无法保证;(5)实习经费严重不足;(6)学生自身缺乏重视;(7)指导老师方面的不足;(8)缺乏有效监管。 2、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广泛参与,制度相对完备,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如: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弱、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训练,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功利性越来越强、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参与持久性差等。
3、企业班合作模式
日前,我校与天津市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梦得班”。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校方与企业强强联合,“梦得班”在校企的共同经营下,以虚拟班级为单位,不与正常教学相冲突作为基本原则,适时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和假期的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创业积累经验,为有志于相关行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预就业的平台。
三、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
(一)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
天津市梦得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培育高产奶牛良种,坚持现代遗传理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以遗传工程、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研究重点,通过高新技术与精液(胚胎)冷冻保存、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功能实用技术的组装与集成,在多技术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产品研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就梦得集团的用人现状,我们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到梦得集团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缺乏专业性人才。现在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却跟不上,不能滿足企业日常的生产需要,更称不上是专业性的人才。
2、是缺乏实习生。实习生是企业寻求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急功近利,不愿意从实习生做起,导致企业人才缺口难以及时填补。
3、是缺乏高级人才储备。就农业类企业整体来看,员工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为了应对日益残酷的企业竞争,提前做好高级人才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四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觉得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有些人受不了这种落差便会选择转行或者跳槽,导致人才流失。
(二)农科类专业学生状况的调查分析
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是天津农学院最早成立的四个系之一,开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传统的农科类专业,在调查中,我们随机挑选了50名同学进行访谈。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反应最普遍、最强烈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专业缺乏了解和认识。80%的同学对专业缺乏客观的认识,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是专业调剂到农科类专业,对本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导致对专业学习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2、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感觉专业实践的课时较少,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和实践难以紧密结合,是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因素。
3、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随着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农科类专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和困惑。
综上所述,就目前状况来看,学生的在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如何使学生与企业完美对接”已成为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对天津市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和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现状的调查分析,积极探索校企业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无疑是解决校企供需矛盾的最好出路,校企合作也将成为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
[2] 袁胜军,黄立平,刘仲英.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12(6).
[3] 吴红宇, 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作者简介:
张芳,1991年8月,女,汉,山西,天津农学院2010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
赵秀娟,1992年3月,女,汉,内蒙,天津农学院201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
郭经宝(1980—),政工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吉飞(1963—),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病原学与免疫学研究。
基金项目: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科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310061003]
【关键词】供需矛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人口素质的逐渐提高,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再加上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使得原本就业形势就不太好的大学生更加举步维艰。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间竞争日益残酷,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偏重理论知识,距离真正的实践性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企业培养费用高昂,人才流失却日渐严重,造成了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宁可多花钱找个有经验员工也不愿意自己培养,如此恶性循环,更加剧了人才供需矛盾。如何使大学生与企业更好地对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一)国外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从全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校企合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被实践证明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很多的院校的校企合作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有必要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1、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英国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是最早的校企合作教育,这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与课程相关的工商领域的工作结合起来。其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两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这种学习形式要求有非常细致、周密的组织,使得学院的学习与企业实习融为一体。
2、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的合作教育是于1906年开始实施的。在当时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一些学生在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这种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当时被称为“合作教育”。其主要表现为:(1)办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2)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分为1:1,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以上两种模式的特点:都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做支持的办学形式。它们的意义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工作训练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尽可能考虑企业的要求。
3、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双元制”培养学生不是以获得学历为目标,而是培育技术熟练的工人或农民。广而浅的理论学习,熟而精的实践操作,这种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就国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在本科院校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在高职院校的应用较多,体系也较为成熟一些,但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形式也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校企合作没有完全得到政府的支持。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
2、现阶段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企业真正想找学校合作的太少。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与實践,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使校企合作机制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运作中,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社会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
3、院校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须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二、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校企合作情况
就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近年来与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停留在最初级的水平,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但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现阶段天津农学院农科类专业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实践基地教育模式
实践教育基地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日渐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地数量不足;(2)基地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发展;(3)合作、建设形式单一;(4)实践内容安排不合理,效果无法保证;(5)实习经费严重不足;(6)学生自身缺乏重视;(7)指导老师方面的不足;(8)缺乏有效监管。 2、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广泛参与,制度相对完备,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如: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弱、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训练,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功利性越来越强、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参与持久性差等。
3、企业班合作模式
日前,我校与天津市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梦得班”。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校方与企业强强联合,“梦得班”在校企的共同经营下,以虚拟班级为单位,不与正常教学相冲突作为基本原则,适时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和假期的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创业积累经验,为有志于相关行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预就业的平台。
三、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
(一)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
天津市梦得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培育高产奶牛良种,坚持现代遗传理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以遗传工程、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研究重点,通过高新技术与精液(胚胎)冷冻保存、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功能实用技术的组装与集成,在多技术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产品研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就梦得集团的用人现状,我们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到梦得集团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缺乏专业性人才。现在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却跟不上,不能滿足企业日常的生产需要,更称不上是专业性的人才。
2、是缺乏实习生。实习生是企业寻求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急功近利,不愿意从实习生做起,导致企业人才缺口难以及时填补。
3、是缺乏高级人才储备。就农业类企业整体来看,员工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为了应对日益残酷的企业竞争,提前做好高级人才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四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觉得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有些人受不了这种落差便会选择转行或者跳槽,导致人才流失。
(二)农科类专业学生状况的调查分析
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是天津农学院最早成立的四个系之一,开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传统的农科类专业,在调查中,我们随机挑选了50名同学进行访谈。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反应最普遍、最强烈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专业缺乏了解和认识。80%的同学对专业缺乏客观的认识,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是专业调剂到农科类专业,对本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导致对专业学习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2、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感觉专业实践的课时较少,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和实践难以紧密结合,是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因素。
3、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随着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农科类专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和困惑。
综上所述,就目前状况来看,学生的在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如何使学生与企业完美对接”已成为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对天津市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和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现状的调查分析,积极探索校企业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无疑是解决校企供需矛盾的最好出路,校企合作也将成为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
[2] 袁胜军,黄立平,刘仲英.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12(6).
[3] 吴红宇, 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作者简介:
张芳,1991年8月,女,汉,山西,天津农学院2010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
赵秀娟,1992年3月,女,汉,内蒙,天津农学院201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
郭经宝(1980—),政工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吉飞(1963—),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病原学与免疫学研究。
基金项目: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科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3100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