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儿童肾移植一例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供者为男性,年龄49岁,属“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的中国三类;受者为男性,14岁,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取供者右侧肾脏作为供肾,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髂总动脉、静脉行端侧吻合,移植肾输尿管内置带线双J管后与受者膀胱行隧道式包埋手术,将移植肾放置于受者右侧髂窝上方腹膜后腔.供肾热缺血时间为12 min,冷缺血时间为2h.使用巴利昔单抗和甲泼尼龙行免疫诱导治疗,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术后1d时,受者出现ALT急剧升高,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后,ALT降至正常;术后3d时,受者出现腹部肠道不完全梗阻症状,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受者顺利出院,至今随访6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儿童肾移植手术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反应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级联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1],铁是自由基最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且缺氧和游离铁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损伤的发生[2].近年来发现,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Hepcidin是机体铁代谢的重要调节分子[3],但肾移植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缺氧、失血和炎症反应对血清Hepcidin表达的影响报道少见.本研究观察了肾移植后血清Hepcidin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清
期刊
4.亲属活体肝移植和扩大标准的供肝移植:由于供移植的器官来源短缺,亲属活体肝移植和扩大标准的供肝移植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伦理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更多地出现在交流讨论中.朱志军等介绍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扩大供肝来源的经验:(1)开展新的术式,如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2)合理使用扩大标准的供肝,如高龄供肝、脂肪肝、华支睾吸虫供肝、肝炎病毒阳性等供肝的使用.汤晓寅等报告,活体部分肝移植术
期刊
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是麦考酚酸(MPA)的肠溶型制剂,在肠道释放并吸收,它在预防成人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同时,能改善使用吗替麦考酚酯(MMF)时常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EC-MPS于2009年4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将对EC-M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以供读者参考。
期刊
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不同时间对药物均存在较明显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差异.对狭窄治疗指数(NTI)药物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早在1985年,就有学者提出需对NTI类药物环孢素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目前,监测受者NTI血药浓度以优化移植存活结果仍是移植医生关注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和改善受者依从性,安斯泰来公司开发了每天1次的他克莫司(Tac)缓释剂型(即新普乐可复(R)).免疫抑制剂血药
期刊
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仅少数出现单纯髓外复发(EMR)或EMR后出现骨髓复发,而浆膜腔复发更为罕见,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1].我们收治了2例allo-HSCT后浆膜腔复发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原位心肝联合移植1例的诊治体会.方法 2011年11月24日施行了1例原位心肝联合移植,患者原发病为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置换术后5年,合并淤血性肝硬化,术前心功能Ⅳ级,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为B级.手术采用分次体外循环辅助的方式,先建立腔静脉主动脉转流完成心脏移植,然后建立股静脉-升主动脉转流完成肝移植,最后停机中和.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4min,无肝期为38 min,
由于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供肾有限,因此各移植单位开始尝试使用扩大标准的供肾,其中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者的供肾.因区域性HBV感染率高,潜在的尸体器官捐献者中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可能性就越大.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供者,应评估受者使用此类供肾移植后感染HBV的风险,现作如下综述。
期刊
当前,在临床上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遗传代谢性肝病通常指由于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物质中间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肝脏形态、结构和(或)功能的病变,常伴有其他器官的损害.目前认为,这类肝病的发生机制有酶缺陷导致代谢底物或衍生物蓄积、代谢产物减少或缺如、正常的次要代谢途径开放产生的副产品蓄积、膜转运功能异常、反馈抑制作用消失以及药物代谢异常等。
期刊
目的 探讨冻存的供者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介导肾移植受者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肾移植前取供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取冻存的供者骨髓细胞分离CD34+细胞,并培养DC,检测各时期DC活细胞的比率;同时,分别以供者D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作为刺激细胞,以术前未冻存过的供者骨髓源性DC作为对照,观察健康志愿者以及受者淋巴细胞对冻存不同时间的供者DC和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常用的预处理药物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氟达拉滨(Flu),我们对采用Flu者和ATG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预处理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