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颅脑损伤; 术后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CP)的增高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对颅脑损伤治疗有指导意义,因此持续有创动态ICP监测已经被广泛应用[2]。本文通过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进行大骨瓣开颅术后ICP监测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持续有创动态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颅脑损伤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5~75岁,平均(35.23±6.2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术中将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安置于额部硬脑膜下;损伤情况:脑挫裂伤伴出血32例,广泛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出血15例,外伤性硬膜外出血13例,伴有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53例,9~12分18例,13~15分9例;住院时间为5~131 d,平均(32.15±19.14)d。
1.2 颅内压监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手术后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ICP进行监测,观察患者ICP的变化情况,控制在7~13 mm Hg[3]。如果患者发生ICP升高现象,应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降压或结合具体病情复查头颅CT。
1.3 ICP评定标准 正常:<15 mm Hg;轻度增高:15~20 mm Hg;中度增高:20~40 mm Hg;重度增高:>40 mm Hg[4]。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伤后6个月按GOS治疗结果分级,将患者生存状态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以及死亡[5]。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本研究术后第1天ICP正常13例,未使用降颅压药物;其余6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应用白蛋白、甘油果糖、甘露醇、速尿等降颅压药物,应用时间为3~15 d。所有患者中有7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颅内压突然升高,经复查头颅CT发现为再发出血,对患者采取了再次手术治疗。
2.2 ICP与GCS关系 观察术后第l、3、5、7天ICP与GCS的关系,ICP越高,GCS越低,见表1。
2.3 ICP与预后 观察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预后的关系,ICP越高,预后越差,见表2。
表2 ICP与预后的关系 例
3 讨论
随着神经外科监控技术的进步,ICP监测已成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6]。连续ICP监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每个瞬间颅内压的变化的动态。此前采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基础上观察和治疗,通过神经系统疾病、GCS,等确定病情变化,以确定是否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实际水平很难准确发现。
3.1 持续ICP 监测有助于病情监测 ICP术后持续的动态观察,可以帮助检测迟发性颅内出血以及再出血的早期诊断,并创造条件,再次手术[7]。本研究中,有7例发生在监测中ICP突然增加,通过审查头颅CT,及时发现再出血和手术,挽救患者的生命,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2 为降压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持续监测ICP可以为术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通常控制ICP增高的主要药物是应用脱水剂,当没有ICP监测时,通常遵循常规脱水或药物剂量的临床使用经验和周期,可能会有并发症。如经典的脱水剂:甘露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渗透性利尿,从而降低大脑的体积,进而降低ICP水平。因此,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使用不当,会使脑水肿病情加重。ICP连续监测通常被认为是脱水药物的用法、用量的重要科学依据。
当ICP在正常范围时,不需使用降压药物;当ICP出现轻度增高,给予患者20%甘露醇125 mL,每12小时1次[8-9];当颅内压中度增高,给予患者20%甘露醇125 mL,每8小时1次,使用低温治疗,如有必要,应用白蛋白和速尿[10];严重的颅内压升高时,增加20%甘露醇125 mL,用量为每6小时1次,使用亚低温治疗并给白蛋白和速尿。ICP连续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使用甘露醇,过度使用甘露醇使心脏,肾脏产生不良反应,以及产生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损害。
3.3 ICP监测有利于判断预后 研究发现,ICP的高低与GCS水平成负相关,ICP增高对脑功能有较大影响,ICP越高,患者昏迷越严重。如果ICP正常,预后良好;轻度至中度ICP增高,多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健康;严重的ICP增高,血压偏低,颅内灌注压低于60 mm Hg,预后较差。如果ICP>43 mm Hg,说明组织内有显著肿胀,预后差,多数患者死亡[11];当ICP>60 mm Hg时,患者的死亡率为100%。另外要特别注意术后ICP监测应积极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避免体温过高,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平静和稳定,保持呼吸道顺畅等。可见,持续动态ICP的监测对于颅脑损伤治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军,钟天安,黄仕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4,25(11):1277-1279.
[2]雷鸣.国内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方法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5(3):45-46.
[3]曾春生,荆国杰,姚晓腾,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06-107.
[4]李增惠,只达石,张赛.颅内压监护在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2(1):105-106.
[5]杨智勇,温中华.重型颅脑损伤并高钠血症死亡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9(13):58-59.
[6]盛英武,韩德清,陈玉光,等.颅脑损伤损伤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3(32):39-40.
[7] Chambers I R,Banister K,Mendelow A D.Intracranial pressure within a develop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Br J Neurosurg,2001,15(2):140-145.
[8]凌英,黄纯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8(3):45-46.
[9]万剑.76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6-47.
[10]周红杰,王景周,张侨申,等.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无创动态监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7):14-15.
[11]梅海峰,王大鹏.老年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8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8(17):22-23.
(收稿日期:2013-12-28)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颅脑损伤; 术后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CP)的增高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对颅脑损伤治疗有指导意义,因此持续有创动态ICP监测已经被广泛应用[2]。本文通过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进行大骨瓣开颅术后ICP监测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持续有创动态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颅脑损伤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5~75岁,平均(35.23±6.2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术中将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安置于额部硬脑膜下;损伤情况:脑挫裂伤伴出血32例,广泛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出血15例,外伤性硬膜外出血13例,伴有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53例,9~12分18例,13~15分9例;住院时间为5~131 d,平均(32.15±19.14)d。
1.2 颅内压监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手术后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ICP进行监测,观察患者ICP的变化情况,控制在7~13 mm Hg[3]。如果患者发生ICP升高现象,应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降压或结合具体病情复查头颅CT。
1.3 ICP评定标准 正常:<15 mm Hg;轻度增高:15~20 mm Hg;中度增高:20~40 mm Hg;重度增高:>40 mm Hg[4]。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伤后6个月按GOS治疗结果分级,将患者生存状态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以及死亡[5]。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本研究术后第1天ICP正常13例,未使用降颅压药物;其余6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应用白蛋白、甘油果糖、甘露醇、速尿等降颅压药物,应用时间为3~15 d。所有患者中有7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颅内压突然升高,经复查头颅CT发现为再发出血,对患者采取了再次手术治疗。
2.2 ICP与GCS关系 观察术后第l、3、5、7天ICP与GCS的关系,ICP越高,GCS越低,见表1。
2.3 ICP与预后 观察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预后的关系,ICP越高,预后越差,见表2。
表2 ICP与预后的关系 例
3 讨论
随着神经外科监控技术的进步,ICP监测已成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6]。连续ICP监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每个瞬间颅内压的变化的动态。此前采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基础上观察和治疗,通过神经系统疾病、GCS,等确定病情变化,以确定是否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实际水平很难准确发现。
3.1 持续ICP 监测有助于病情监测 ICP术后持续的动态观察,可以帮助检测迟发性颅内出血以及再出血的早期诊断,并创造条件,再次手术[7]。本研究中,有7例发生在监测中ICP突然增加,通过审查头颅CT,及时发现再出血和手术,挽救患者的生命,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2 为降压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持续监测ICP可以为术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通常控制ICP增高的主要药物是应用脱水剂,当没有ICP监测时,通常遵循常规脱水或药物剂量的临床使用经验和周期,可能会有并发症。如经典的脱水剂:甘露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渗透性利尿,从而降低大脑的体积,进而降低ICP水平。因此,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使用不当,会使脑水肿病情加重。ICP连续监测通常被认为是脱水药物的用法、用量的重要科学依据。
当ICP在正常范围时,不需使用降压药物;当ICP出现轻度增高,给予患者20%甘露醇125 mL,每12小时1次[8-9];当颅内压中度增高,给予患者20%甘露醇125 mL,每8小时1次,使用低温治疗,如有必要,应用白蛋白和速尿[10];严重的颅内压升高时,增加20%甘露醇125 mL,用量为每6小时1次,使用亚低温治疗并给白蛋白和速尿。ICP连续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使用甘露醇,过度使用甘露醇使心脏,肾脏产生不良反应,以及产生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损害。
3.3 ICP监测有利于判断预后 研究发现,ICP的高低与GCS水平成负相关,ICP增高对脑功能有较大影响,ICP越高,患者昏迷越严重。如果ICP正常,预后良好;轻度至中度ICP增高,多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健康;严重的ICP增高,血压偏低,颅内灌注压低于60 mm Hg,预后较差。如果ICP>43 mm Hg,说明组织内有显著肿胀,预后差,多数患者死亡[11];当ICP>60 mm Hg时,患者的死亡率为100%。另外要特别注意术后ICP监测应积极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避免体温过高,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平静和稳定,保持呼吸道顺畅等。可见,持续动态ICP的监测对于颅脑损伤治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军,钟天安,黄仕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4,25(11):1277-1279.
[2]雷鸣.国内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方法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5(3):45-46.
[3]曾春生,荆国杰,姚晓腾,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06-107.
[4]李增惠,只达石,张赛.颅内压监护在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2(1):105-106.
[5]杨智勇,温中华.重型颅脑损伤并高钠血症死亡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9(13):58-59.
[6]盛英武,韩德清,陈玉光,等.颅脑损伤损伤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3(32):39-40.
[7] Chambers I R,Banister K,Mendelow A D.Intracranial pressure within a develop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Br J Neurosurg,2001,15(2):140-145.
[8]凌英,黄纯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8(3):45-46.
[9]万剑.76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6-47.
[10]周红杰,王景周,张侨申,等.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无创动态监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7):14-15.
[11]梅海峰,王大鹏.老年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8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8(17):22-23.
(收稿日期:2013-12-28)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