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丽薯7号产量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4—2015年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丽薯7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以种植密度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57 761.2 kg/hm2;其次是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平均产量为54 552.2 kg/hm2,综合商品性状分析,丽薯7号最佳栽培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适宜隆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丽薯7号;栽培密度;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65-02
  继水稻、小麦、玉米后,马铃薯被国家列入第四大主粮作物。云南省农业厅对马铃薯生产加大投入力度,下达马铃薯高产创建样板,旨在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总量,这项举措为马铃薯高产高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隆阳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2 000 hm2,主要种植小春马铃薯,品种多乱杂,栽培密度大,用种量大,管理粗放,单产低,平均产量22.5 t/hm2,经济价值4.5万元/hm2,种植效益低。密度是构成产量的基本因素,增加种植密度,可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茎数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结薯数增加[2]。因而在密度偏低的情况下,增加密度可有效地提高产量,但在密度过大时,单株性状过度被削弱,结薯数量虽然增加,但大中薯率会降低,产量可能反而下降。合理密植在于既能发挥个体植株的生产潜力,又能形成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为了探索隆阳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效益,笔者抓住这一机遇,于2013—2016年依托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开展马铃薯不同密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筛选出最佳密度,提供隆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是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总产、提升马铃薯品质和效益的唯一途径[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2015年度在保山市隆阳区保山坝北部金鸡乡郑官村植保站基地进行,当地海拔1 670 m,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雨量900~1 200 mm,试验地前作为玉米,土质砂壤土,肥力中等,交通便利,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丽薯7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种植密度不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3次重复,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净面积13.4 m2(4.05 m×3.30 m),小区间走道0.5 m,重复间沟宽0.8 m,种植方式为高垄双行种植,每处理3垄6行,试验四周均设保护行,收获时不去小区边行,试验观察记载按云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记载标准执行。
  1.3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4年12月10日机械翻耕晒垡,2015年 1月5日试验地采用机械开沟,墒面宽1.1 m,播种沟宽0.3 m,沟深0.25 m,每小区播种3垄6行,小区种植株数分别为70、80、90、100、110、120株。1月7日人工播种,采用高垄双行种植,在播种沟中两侧交错播种马铃薯,播种后,施底肥,在施足有机肥6 t/hm2的基础上,用25%通用复合肥600 kg/hm2、50%硫酸钾300 kg/hm2、18%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46.6%尿素240 kg/hm2、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充分混合后施于播种沟,一次性覆土起高垄(覆土厚15 cm)。于1月13日用33%二甲戊灵2 250 mL/hm2兑水750 kg/hm2进行芽前除草(土壤处理),3月18日在薯块形成期施追肥,用量为有机肥450 kg/hm2、25%通用复合肥225 kg/hm2、50%硫酸钾150 kg/hm2、18%普通过磷酸钙375 kg/hm2、46.6%尿素75 kg/hm2充分混合后施于马铃薯穴与穴之间,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马铃薯植株,施肥后进行中耕培土并适时灌水。整个生育期灌水2次,防治地下害虫1次,试验防治病虫害采取投放黄蓝板、蚜茧蜂等绿色防控措施,5月25日适时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1、2可以看出,不同的栽培密度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以密度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57 761.2 kg/hm2;其次是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平均产量为54 552.2 kg/hm2;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超過7.50万株/hm2时,商品薯率降低。经方差分析,密度为
  9.00万、8.25万株/hm2的产量与密度6.00万、5.25万株/hm2的产量差异显著;密度为8.25万株/hm2的产量与密度为5.25万株/hm2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余各密度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经综合商品性状分析,筛选出丽薯7号的最佳植株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适宜隆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由于试验重复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差异不大,试验结论真实可靠。推荐类似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生态气候条件的小春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6.75万~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马铃薯出苗率不同,以密度为5.25万株/hm2的出苗率最高,为100%,随着密度增加,出苗率降低,当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出苗率为85.8%;出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差异不大;全生育期为123~133 d,成熟期相差2~10 d,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的生育期最短,为123 d,随着密度增加,后期病害加重,植株脱肥早衰,生育期提早成熟,商品薯率降低。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商品薯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平均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的增减趋势变化明显。以密度5.25万株/hm2的商品薯率最高,为94.5%;密度9.00万株/hm2的最低,为88.8%;单株产量以密度5.25万、6.75万、8.25万株/hm2的最高,均为0.76 kg,密度为9.00万株/hm2的最低,为0.63 kg。
  2.4 不同种植密度与马铃薯的需肥量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据试验,每生产1 t块茎,需要吸收氮5~6 kg、磷2 kg、钾8~10 kg。在马铃薯全生育期中,幼苗期需肥较少,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块茎形成至块茎膨大期需肥最多,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需肥又减少,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4]。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现象突出,特别是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肥力不足,导致马铃薯后期生长脱肥早衰,商品薯率降低。
  2.5 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土壤的关系
  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正常生长,但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良好的土壤,才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对氧气的需要。砂壤土或壤土、泥炭土、腐殖土最为适宜[5],这些类型土壤种植马铃薯出苗快,块茎形成早,薯块整齐,薯皮光滑,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马铃薯的不同种植密度与土壤类型要求是一致的。
  3 结论与讨论
  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密度,可改善田间的光照和小气候条件,提高光合强度,使群体和个体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最大程度获得较高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也随着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密度范围,密度过大,商品薯比例降低,小薯比例偏高,不利于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该试验结果表明,丽薯7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适宜隆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建议类似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生态气候条件的小春马铃薯种植区域推广应用[6]。目前,该项技术已推广使用面积达5 200 hm2,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庞万福,金黎平,卞春松,等.马铃薯中薯3号品种密度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9(4):67-69.
  [2] 赵小燕,甘果.不同栽培模式對马铃薯产量影响研究[J].吉林农业,2010(9):46-48.
  [3] 杨玉珠,杨荣权,刘玉印,等.云南保山隆阳区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Z].云南保山隆阳区农业局,2013—2015.
  [4] 覃勇军,蒙懿,覃金鼓.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J].耕作与栽培,2011(2):32-34.
  [5] 王慧,郑元红,肖莉,等.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11-114.
  [6] 赵沛义,妥德宝,段玉,等.内蒙古后山旱农区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12):10-14.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武穴市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分析发病条件,提出相应的综防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生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湖北武穴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0-01  武穴市地处鄂东南,以平原为主,河湖港渠众多,地下水位较高,纹枯病发生较重,常年损失在10%~20%,特别是梅雨季
摘要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阳山县为例,分析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性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农地资源;障碍性因素;可持续利用;粤北岩溶山区;广东阳山  中图分类号 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332-02  Study on Obstacles and Co
摘要 高粱是人类栽培的重要谷物之一。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目前高粱生产还是主要靠人工完成。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很大,国内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高粱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实现高粱机械化需要的2个条件是种子和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关键词 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要 介绍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配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  中图分类号 S567.3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74-02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Fr.],又名蛹虫草,与冬
摘要 介绍了刺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针对其病虫害,包括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梨小食心虫、食叶害虫、月季长管蚜、白粉虱等分别总结防治技术,以期为刺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刺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75-02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Contro
摘要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化肥,合理配比,节本增效,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开展了不同钾、镁肥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拉萨市种植马铃薯最佳的施肥量为在纯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22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镁肥90 kg/hm2,增产效果显著,平均产量高达60 410 kg/hm2。通过对各处
摘要 黔丰1A是贵州省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复合杂交方式及多代回交筛选培育而成的新质源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剑叶直立、育性稳定、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高、易于高产制种等特点。介绍其选育过程、繁殖技术要点,以促进黔丰1A的应用。  关键词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新质源;育性;配合力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53-01  在杂交
摘要 对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750 g/hm2的用量在发病初期和中期防治2次,其防效可达80%以上,高于常用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用52.5%三环·丙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预防作用好于治疗作用。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52.5%三环·丙环唑悬乳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
摘要 介绍引胜沟八里桥水文站的基本情况,从测验河段水流形势、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断面冲淤变化、水位流量关系、单沙断沙等方面对湟水民和水文站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水文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八里桥水文站;测站特性;青海乐都  中图分类号 P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03-02  八里桥水文站系引胜沟主要控制站,在青海省乐都县境内,位于北纬36
摘要 辣木是一种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其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VA等营养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水平都符合优质蛋白质饲料的标准,是一种不与粮食争土地的饲料源。该文综述了辣木的营养特点及其作为畜禽饲料对畜禽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畜禽产品品质的影响、在畜禽养殖上的保健作用。辣木作为动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对畜禽生长和产品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在畜禽动物保健上也具有一定的功效,从而可为新型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