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上海“流浪大师”沈巍在网络上爆红。网传沈巍1991年毕业于上海某大学并且在上海市徐汇区审计局工作,1993年,沈巍因提倡垃圾分类与所在单位领导、家人观念冲突,被人看成“脑子有病”而劝退病休,从此,沈巍开始捡拾废品,露宿街头到处流浪,为垃圾分类付诸行动,他一边捡垃圾一边读诗书,坚持了26年。
过去,沈巍一人因垃圾分类而“疯”,可最近,所有上海人都要為垃圾分类而“疯”了。从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人每天都要为垃圾分类接受一次次智力考试:哪个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地游客)还会受到处罚。个人混投垃圾,最高可罚 200 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 5 万元。而且垃圾分类还有时间限制,早晨7︰30-8︰30,晚上19︰00-20︰00。为了简单明了,上海人还编出了各种垃圾分类顺口溜: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万事开头难,经过一阵调侃之后,上海人普遍认为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垃圾分类只是上海人的文明选择吗?不是。这场自上而下的垃圾分类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重点城市都要跑步进入垃圾分类的时代。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上海、北京、沈阳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让人备受折磨的垃圾分类,同时也意味着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以上海为例,2015~2018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依次为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984.3万吨,增长十分惊人。垃圾如果不分类,当垃圾焚烧致癌率上升、环境污染与危害更加严重时,我们将束手无策。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我们要全民行动起来,持之以恒打好垃圾分类这场人民战争。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减少垃圾产生。在工业品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废物量,如避免过度包装、净菜进城、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快递包装物等。在能产生垃圾的源头进行控制,减少垃圾制造。第二,改掉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倡导不留垃圾的生活品质。通过广泛开展从儿童到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工作,让绿色发展观根植于全民的自觉行动中。通过宣传鼓励、政策引导,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随手捡拾、分类垃圾的好习惯。第三,建设好垃圾管理制度和分装设施。垃圾分类不是一时之举,是持之以恒常态化发展的模式,要有制度保障。根据国家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就是要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做到安全化、便利化、智能化、科学化。
从沈巍26年的流浪坚守,到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至全国范围的全覆盖,垃圾分类充分体现了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过去,沈巍一人因垃圾分类而“疯”,可最近,所有上海人都要為垃圾分类而“疯”了。从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人每天都要为垃圾分类接受一次次智力考试:哪个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地游客)还会受到处罚。个人混投垃圾,最高可罚 200 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 5 万元。而且垃圾分类还有时间限制,早晨7︰30-8︰30,晚上19︰00-20︰00。为了简单明了,上海人还编出了各种垃圾分类顺口溜: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万事开头难,经过一阵调侃之后,上海人普遍认为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垃圾分类只是上海人的文明选择吗?不是。这场自上而下的垃圾分类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重点城市都要跑步进入垃圾分类的时代。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上海、北京、沈阳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让人备受折磨的垃圾分类,同时也意味着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以上海为例,2015~2018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依次为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984.3万吨,增长十分惊人。垃圾如果不分类,当垃圾焚烧致癌率上升、环境污染与危害更加严重时,我们将束手无策。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我们要全民行动起来,持之以恒打好垃圾分类这场人民战争。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减少垃圾产生。在工业品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废物量,如避免过度包装、净菜进城、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快递包装物等。在能产生垃圾的源头进行控制,减少垃圾制造。第二,改掉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倡导不留垃圾的生活品质。通过广泛开展从儿童到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工作,让绿色发展观根植于全民的自觉行动中。通过宣传鼓励、政策引导,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随手捡拾、分类垃圾的好习惯。第三,建设好垃圾管理制度和分装设施。垃圾分类不是一时之举,是持之以恒常态化发展的模式,要有制度保障。根据国家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就是要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做到安全化、便利化、智能化、科学化。
从沈巍26年的流浪坚守,到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至全国范围的全覆盖,垃圾分类充分体现了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