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读范文
留守寸土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的,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就给您拨了这个电话。”
——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们发生过龃龉?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着头一天晚自习预习时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忖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大单位去拜望一下据说是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站起身——轮到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然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地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沉郁失落,也没有因为台词太少而掉以轻心,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掂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欣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了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倾全力去诵读自己人生的台词,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雷雨”远去了,男孩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暖暖的心。
(作者张丽钧,选自《蝴蝶的一个吻触》)
亮点借鉴
1.巧设悬念,扣人心弦。作者从深夜响起的电话铃声起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接着,插叙了自己忙于调动工作,而忽略班级管理工作的写作背景,有意为“不公平”设置了可能发生的平台,使得悬念迭生;发现“不公平”仅仅是一句学生力争读好的台词的时候,至此,真相大白。
写作时,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其中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情景,把正在发生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搁置起来,暂时不把情节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这种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有波有澜的写作方法,足以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牵引读者紧张的情绪,吸引读者的眼球。
2.处处留心,俯拾素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的“粮草”和“米”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故事。张丽钧作为一名作家教师,热爱工作,享受生活,善于观察学生,思考人生。
文章从“我”身边极为普通而又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取材:男孩“着了魔”般地演练自己仅一句的课本剧台词——着力表现男孩的认真和执着,也为“我”感谢男孩、感恩生活做了铺垫。最后,提炼并升华了主题:感恩生活,留守寸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观察有了收获,自然就有话可写了。本文的素材与作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种随手俯拾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右写文章
灯
薛怡然
晚饭后,我捧着一本书端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跟着书中人物的心情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真可谓:我为他人乐开怀,我为他人愁满脸。
突然,灯光熄灭——我恼怒至极,又有一丝恐慌。直到摸索著来到客厅,沙发上的太祖母应了我一声,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家里没有蜡烛,黑漆漆的,难道就干坐着?真是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我想发作,可是,家里只有我和太祖母两个人,实在无奈。外面也是一片漆黑,一如我此刻的心情。
莫名地,我想念起灯光普照的时光——华灯初上,凭窗眺望,高高低低的楼房间溢出满眼的灯光,或乳白色,或鹅黄色,就像淘气的小孩,把妈妈晒在竹篦上的黄豆撒了一地;又像水墨画中的梨花蕾,争相怒放。远处楼顶上的避雷红灯闪闪烁烁,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小区的楼顶,金黄色的透明灯带,直通云霄,既像童话中王子居住的城堡,又如夜晚的皇宫,华丽至极,典雅至极。曲江国际酒店门楣的霓虹灯,宛若五彩丝带,此起彼伏,轮番交替,散发着它的魅力……
太祖母笑笑,讲起了没灯的日子。
“没灯的日子?”
旧时的乡下没有电灯,煤油灯也只是富裕人家独享的财产。没灯的庄稼人,或蹲或坐在大门口、门槛上、门石上唠嗑,有人还摸黑吃着饭……
“不会吃进鼻子里吗?”我插嘴道,心中的不悦逐渐消散。
娃娃们借着满天繁星的光亮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玩耍、嬉戏,还会爬到房顶去数星星……
“数星星也是游戏吗?很好玩吗?”原来没灯的日子还真有趣,我不禁向往起这种生活来。
你爷爷他们望着月亮,会唱“月亮走,我也走”的歌曲……
“月亮会跟着人走吗?”我真想下楼去试试看,可是,鳞次栉比的高楼间,月光又隐身何处啊?
太祖母的一席话恍如一盏灯,照亮了我的眼前,那是一条金光灿灿的坦途,我要趁着这束光亮砥砺前行。
(陕西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点评
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更有意味,写出波澜,引人入胜,小作者在结构处理上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巧设悬念突停电——欲要发作苦无奈——满心欢喜忆往昔——太祖母讲那过去时——一语双关显主题。
写作文必须用材料,但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材料都包揽其中,用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都必须根据要表达的中心仔细筛选、精心组织,把最能吸引读者的材料放在最后,就能以巧取胜。这篇作文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较大,围绕“灯”一定发生了许多事,但小作者仅写了几个片段,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着无限的内容,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避免了叙事的直白。
此外,小作者以“灯”为切入点,通过太祖母之口,了解到了与自己目前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内心由原来的恼怒逐渐变得神往,表达出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主旨。
留守寸土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的,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就给您拨了这个电话。”
——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们发生过龃龉?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着头一天晚自习预习时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忖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大单位去拜望一下据说是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站起身——轮到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然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地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沉郁失落,也没有因为台词太少而掉以轻心,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掂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欣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了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倾全力去诵读自己人生的台词,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雷雨”远去了,男孩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暖暖的心。
(作者张丽钧,选自《蝴蝶的一个吻触》)
亮点借鉴
1.巧设悬念,扣人心弦。作者从深夜响起的电话铃声起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接着,插叙了自己忙于调动工作,而忽略班级管理工作的写作背景,有意为“不公平”设置了可能发生的平台,使得悬念迭生;发现“不公平”仅仅是一句学生力争读好的台词的时候,至此,真相大白。
写作时,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其中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情景,把正在发生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搁置起来,暂时不把情节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这种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有波有澜的写作方法,足以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牵引读者紧张的情绪,吸引读者的眼球。
2.处处留心,俯拾素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的“粮草”和“米”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故事。张丽钧作为一名作家教师,热爱工作,享受生活,善于观察学生,思考人生。
文章从“我”身边极为普通而又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取材:男孩“着了魔”般地演练自己仅一句的课本剧台词——着力表现男孩的认真和执着,也为“我”感谢男孩、感恩生活做了铺垫。最后,提炼并升华了主题:感恩生活,留守寸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观察有了收获,自然就有话可写了。本文的素材与作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种随手俯拾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右写文章
灯
薛怡然
晚饭后,我捧着一本书端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跟着书中人物的心情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真可谓:我为他人乐开怀,我为他人愁满脸。
突然,灯光熄灭——我恼怒至极,又有一丝恐慌。直到摸索著来到客厅,沙发上的太祖母应了我一声,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家里没有蜡烛,黑漆漆的,难道就干坐着?真是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我想发作,可是,家里只有我和太祖母两个人,实在无奈。外面也是一片漆黑,一如我此刻的心情。
莫名地,我想念起灯光普照的时光——华灯初上,凭窗眺望,高高低低的楼房间溢出满眼的灯光,或乳白色,或鹅黄色,就像淘气的小孩,把妈妈晒在竹篦上的黄豆撒了一地;又像水墨画中的梨花蕾,争相怒放。远处楼顶上的避雷红灯闪闪烁烁,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小区的楼顶,金黄色的透明灯带,直通云霄,既像童话中王子居住的城堡,又如夜晚的皇宫,华丽至极,典雅至极。曲江国际酒店门楣的霓虹灯,宛若五彩丝带,此起彼伏,轮番交替,散发着它的魅力……
太祖母笑笑,讲起了没灯的日子。
“没灯的日子?”
旧时的乡下没有电灯,煤油灯也只是富裕人家独享的财产。没灯的庄稼人,或蹲或坐在大门口、门槛上、门石上唠嗑,有人还摸黑吃着饭……
“不会吃进鼻子里吗?”我插嘴道,心中的不悦逐渐消散。
娃娃们借着满天繁星的光亮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玩耍、嬉戏,还会爬到房顶去数星星……
“数星星也是游戏吗?很好玩吗?”原来没灯的日子还真有趣,我不禁向往起这种生活来。
你爷爷他们望着月亮,会唱“月亮走,我也走”的歌曲……
“月亮会跟着人走吗?”我真想下楼去试试看,可是,鳞次栉比的高楼间,月光又隐身何处啊?
太祖母的一席话恍如一盏灯,照亮了我的眼前,那是一条金光灿灿的坦途,我要趁着这束光亮砥砺前行。
(陕西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点评
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更有意味,写出波澜,引人入胜,小作者在结构处理上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巧设悬念突停电——欲要发作苦无奈——满心欢喜忆往昔——太祖母讲那过去时——一语双关显主题。
写作文必须用材料,但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材料都包揽其中,用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都必须根据要表达的中心仔细筛选、精心组织,把最能吸引读者的材料放在最后,就能以巧取胜。这篇作文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较大,围绕“灯”一定发生了许多事,但小作者仅写了几个片段,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着无限的内容,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避免了叙事的直白。
此外,小作者以“灯”为切入点,通过太祖母之口,了解到了与自己目前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内心由原来的恼怒逐渐变得神往,表达出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