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州的东隅,在春意盎然的东湖畔,在一间充满人文气息的办公室里,《木兰从军》邮票设计者之一、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郭承辉先生向笔者畅谈了创作《木兰从军》的过程。
郭承辉的额头很高很亮,短短的头发配上一袭黑衣,使他透出一种艺术家独特的气质。在提起那些让人瞩目的成绩时,郭先生连声说,我刚涉足邮票设计领域,这个行业的很多前辈以及朋友对我帮助很大。接着他如数家珍般地说起了和他共同设计过邮票的设计师:1996年和阎炳武、黄里先生共同设计了《香港经济建设》,1997年和王虎鸣、阎炳武先生设计了《中国电信》,1998年和阎炳武先生、潘可明女士设计了《岭南庭园》。1999年我国最后一套邮票《二十世纪回顾》是和黄里先生合作设计的。今年4月30日面世的《木兰从军》也是和黄里先生共同设计的。在今年,和黄里先生合作并入选的作品还有《庚辰年》邮票、《中国古钟》邮票。当话题转到《木兰从军》时,郭先生来了兴趣。
郭说,“木兰从军”在中国已经成了女性自强奋斗的经典故事,《木兰辞》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其他国家的许多孩子却是从美国大型动画片《花木兰》中知道的木兰。所以当郭拿到这个题材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木兰从军》设计成最具民族风格的中国邮票。这样一个基调确定以后,随之迸出一个“冒险大胆”的构想,即将整篇优美的《木兰辞》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在邮票中展现出来,给中国古代诗歌一个“说法”。
《木兰从军》一套4枚,分别为纺织、从军、征战和还乡。方寸之间,如何将一个动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深邃的思想内容同时突显出来?这确实是非常困难的。郭坦言,在构思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该怎样去做,而是不该怎么做,也就是不能用图解全诗的方法。很显然,这首诗的文字已经高度凝练,画面不可能也无必要完全重复原诗的内容,而是要以画面说话,以形象说话,使之与原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画面怎样才能恰当表达内容呢?郭想到了肖像。肖像既简洁又有表现力,木兰在各个时间的肖像一定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肖像就能够表现出木兰的形象和精神。于是,4个肖像初步定了出来。第一个强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农家少女形象。接着代父从军,要有穿上战袍的形象;但这时候的木兰仍保留农家少女的纯朴天真,为了体现这一特征,郭给木兰穿上战袍却没给她戴上头盔,既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豪气,也保留了些许女子气息。第三个画面则突出木兰秀眉倒立、横枪跃马的英姿,以强调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第四个画面本来想用一个穿着女儿装的木兰,以表现回乡的情形;但深入分析后发现,此时的木兰虽然回复女儿身,但毕竟与从军前那个农家少女已大不一样了。如何表达木兰十年征战后,放弃功名回归故里以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复杂心情呢?此时,郭想起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借鉴了古人这种弦外有音、回味无穷的手法。于是,郭画了一只纤手,手里拿着一面铜镜,铜镜中是一只顾盼生辉的美目,一下子将那种经过沙场考验的成熟女性韵味以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了。显然,这样的处理使邮票的联想空间更大了,思想内涵更深了,同时使整套邮票的画面设计既有中景、近景,又有特写,节奏上更趋完美。
谈到为何参照皮影的方式来表现,郭说:美感是多元的,凝重是一种美,单纯也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简练也是一种美;质朴是一种美,华丽也是一种美,条件是这些美必须与内容相协调。在我看来,皮影这种古老的表现形式既质朴又华丽,其外形很质朴,但内形细腻而华丽。非常适合表现木兰从军的主题郭承辉先生长期从事邮品设计,且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对版式的把握颇能得心应手。在《木兰从军》邮票的设计中,郭采用了宋代书籍的装帧手法,诗画疏密有致,书卷味扑面而来。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CHINA中国邮政”及面值的位置也相当讲究。“从军”、“征战”两枚的文字衬以黑底,与“纺织”、“还乡”两枚形成凝重与空灵的对比,以衬托木兰各个时期的境况;整套邮票也显得整体中不乏变化。
采访结束时,郭补充说,在设计中,黄里老师与我酝酿的时间比较长,到上电脑制作时,一气呵成,十分的顺利。笔者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吧。
郭承辉的额头很高很亮,短短的头发配上一袭黑衣,使他透出一种艺术家独特的气质。在提起那些让人瞩目的成绩时,郭先生连声说,我刚涉足邮票设计领域,这个行业的很多前辈以及朋友对我帮助很大。接着他如数家珍般地说起了和他共同设计过邮票的设计师:1996年和阎炳武、黄里先生共同设计了《香港经济建设》,1997年和王虎鸣、阎炳武先生设计了《中国电信》,1998年和阎炳武先生、潘可明女士设计了《岭南庭园》。1999年我国最后一套邮票《二十世纪回顾》是和黄里先生合作设计的。今年4月30日面世的《木兰从军》也是和黄里先生共同设计的。在今年,和黄里先生合作并入选的作品还有《庚辰年》邮票、《中国古钟》邮票。当话题转到《木兰从军》时,郭先生来了兴趣。
郭说,“木兰从军”在中国已经成了女性自强奋斗的经典故事,《木兰辞》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其他国家的许多孩子却是从美国大型动画片《花木兰》中知道的木兰。所以当郭拿到这个题材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木兰从军》设计成最具民族风格的中国邮票。这样一个基调确定以后,随之迸出一个“冒险大胆”的构想,即将整篇优美的《木兰辞》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在邮票中展现出来,给中国古代诗歌一个“说法”。
《木兰从军》一套4枚,分别为纺织、从军、征战和还乡。方寸之间,如何将一个动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深邃的思想内容同时突显出来?这确实是非常困难的。郭坦言,在构思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该怎样去做,而是不该怎么做,也就是不能用图解全诗的方法。很显然,这首诗的文字已经高度凝练,画面不可能也无必要完全重复原诗的内容,而是要以画面说话,以形象说话,使之与原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画面怎样才能恰当表达内容呢?郭想到了肖像。肖像既简洁又有表现力,木兰在各个时间的肖像一定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肖像就能够表现出木兰的形象和精神。于是,4个肖像初步定了出来。第一个强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农家少女形象。接着代父从军,要有穿上战袍的形象;但这时候的木兰仍保留农家少女的纯朴天真,为了体现这一特征,郭给木兰穿上战袍却没给她戴上头盔,既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豪气,也保留了些许女子气息。第三个画面则突出木兰秀眉倒立、横枪跃马的英姿,以强调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第四个画面本来想用一个穿着女儿装的木兰,以表现回乡的情形;但深入分析后发现,此时的木兰虽然回复女儿身,但毕竟与从军前那个农家少女已大不一样了。如何表达木兰十年征战后,放弃功名回归故里以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复杂心情呢?此时,郭想起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借鉴了古人这种弦外有音、回味无穷的手法。于是,郭画了一只纤手,手里拿着一面铜镜,铜镜中是一只顾盼生辉的美目,一下子将那种经过沙场考验的成熟女性韵味以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了。显然,这样的处理使邮票的联想空间更大了,思想内涵更深了,同时使整套邮票的画面设计既有中景、近景,又有特写,节奏上更趋完美。
谈到为何参照皮影的方式来表现,郭说:美感是多元的,凝重是一种美,单纯也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简练也是一种美;质朴是一种美,华丽也是一种美,条件是这些美必须与内容相协调。在我看来,皮影这种古老的表现形式既质朴又华丽,其外形很质朴,但内形细腻而华丽。非常适合表现木兰从军的主题郭承辉先生长期从事邮品设计,且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对版式的把握颇能得心应手。在《木兰从军》邮票的设计中,郭采用了宋代书籍的装帧手法,诗画疏密有致,书卷味扑面而来。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CHINA中国邮政”及面值的位置也相当讲究。“从军”、“征战”两枚的文字衬以黑底,与“纺织”、“还乡”两枚形成凝重与空灵的对比,以衬托木兰各个时期的境况;整套邮票也显得整体中不乏变化。
采访结束时,郭补充说,在设计中,黄里老师与我酝酿的时间比较长,到上电脑制作时,一气呵成,十分的顺利。笔者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