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就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什么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兴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它不只强调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更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促进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一、创造教学氛围,激发参与兴趣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中,教师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处在紧张、沉闷、压抑的环境中,扼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其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切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也是一种敞开和接纳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就会学会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能采用“高压”政策,冷若冰霜。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第一要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给学生一种愉悦感,语言风趣,表情和善,从心理上让学生精神放松,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让学生从快乐中求学、求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自觉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讲授新知识、新观点时,要随时把新的信息知识充实进去。如讲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时,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死刑的例子,让学生先听实例,后思考,再讨论。教师要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大胆去说,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直观操作、放映幻灯片、剪辑录像镜头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只有先做到“善导”,才有学生的“善学”。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讲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时,教师首先放映“大气、海洋严重污染、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等一组剪辑录像镜头,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使环境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当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自己身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这样,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探求新知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教材下的思想品德内容呈现主要是基于生活、案例、活动,围绕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力求内容的呈现生活化、活动化,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课程目标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宜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环节的策划上,尽量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面对升学考试,你是如何调适学习压力的?将你的调控方法介绍给同学,与大家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将自己的调控方法介绍给同学。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情境性的活动,这些问题和情境的设置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和教育性强,如果一味地进行说教,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一些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培养正确学习观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同学中开展一次有关“为什么要学习?”的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初步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又如在教学《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参观炎帝陵,引领学生去感悟炎帝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包容性,使学生懂得炎帝文化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和普天下炎黄子孙的心灵里,弘扬炎帝文化,发扬炎帝精神,能增进民族团结,培育民族精神。
五、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教材中突出了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情境设计,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如在讲“人的生命独特性”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假设有一对双胞胎站在讲台上,接下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老师为什么要假设让一对双胞胎站在这里,他们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学生产生问题和探究的意向,既然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解决的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潜在的知识储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依据新课程理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善于组织学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平时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讨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能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多向思维。在相互讨论中,学生不仅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而且还能生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师要遵从认知规律适当地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把思想品德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追求,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实现思品课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兴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它不只强调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更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促进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一、创造教学氛围,激发参与兴趣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中,教师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处在紧张、沉闷、压抑的环境中,扼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其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切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也是一种敞开和接纳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就会学会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能采用“高压”政策,冷若冰霜。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第一要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给学生一种愉悦感,语言风趣,表情和善,从心理上让学生精神放松,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让学生从快乐中求学、求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自觉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讲授新知识、新观点时,要随时把新的信息知识充实进去。如讲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时,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死刑的例子,让学生先听实例,后思考,再讨论。教师要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大胆去说,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直观操作、放映幻灯片、剪辑录像镜头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只有先做到“善导”,才有学生的“善学”。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讲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时,教师首先放映“大气、海洋严重污染、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等一组剪辑录像镜头,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使环境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当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自己身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这样,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探求新知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教材下的思想品德内容呈现主要是基于生活、案例、活动,围绕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力求内容的呈现生活化、活动化,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课程目标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宜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环节的策划上,尽量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面对升学考试,你是如何调适学习压力的?将你的调控方法介绍给同学,与大家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将自己的调控方法介绍给同学。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情境性的活动,这些问题和情境的设置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和教育性强,如果一味地进行说教,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一些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培养正确学习观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同学中开展一次有关“为什么要学习?”的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初步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又如在教学《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参观炎帝陵,引领学生去感悟炎帝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包容性,使学生懂得炎帝文化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和普天下炎黄子孙的心灵里,弘扬炎帝文化,发扬炎帝精神,能增进民族团结,培育民族精神。
五、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教材中突出了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情境设计,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如在讲“人的生命独特性”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假设有一对双胞胎站在讲台上,接下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老师为什么要假设让一对双胞胎站在这里,他们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学生产生问题和探究的意向,既然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解决的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潜在的知识储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依据新课程理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善于组织学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平时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讨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能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多向思维。在相互讨论中,学生不仅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而且还能生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师要遵从认知规律适当地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把思想品德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追求,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实现思品课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