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 培先生是一位心胸宽广,性格达观的长者。投身商海数十年,他尝试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鲜领域,似乎总在尝试,常在探索,以至於充盈的一生,始终充满无限的生机,丰富的可能。得失胜败在所难免,但他极少在意,而秉持愉悦的态度,看待一切,可谓乐天知命而无忧,随遇而安而无愁。
创业心年年常在
“乱世造英雄”,原籍深圳宝安的蔡培先生,就出生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1947年,国内正值内战时期,13岁的他,还曾跟随老师参与革命,送信、暗查、发传单,倾尽绵力,保卫地区的安定。对於一个乳臭未乾的少年而言,这项工作无疑是危险的,但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全中国解放。他回忆,胜利以後,老师成为了宝安县首任县委书记,而自己则成为了政工队的一员。
蔡培先生在政工队工作了三年,本来相安无事,但一件大案的发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跡。“六名同事无辜遇害,这件事震动当时的宝安县,为了我的安全,母亲竭力反对我留下,我只好去往广州进校读书。”蔡培先生在广州完成学业,参加工作,结婚成家,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28岁的他,隻身来到香港,另谋出路。
此时已至1962年,香港的经济开始腾飞,产业发展日趋蓬勃。面对人生地疏、卻潛力巨大的环境,蔡培先生未曾慌张,他从从容容地做了一名会计,不久便转战地产,改弦更张。放棄稳定的薪资,投身未知的浪潮,无疑需要一定的勇气。带着一往无前的胆量,蔡培先生从销售做起,很快便熟悉了房产的租卖业务,最终成立了属於自己的第一间公司。
蔡培先生说,“最初由公司买楼,改作商场,再均匀分隔,进行出租。”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一年一年的进步,他渐渐巩固了本身的事业,最多时曾经营了十多家商场。但他並未满足於已有的成绩,1981年还曾回到家乡,与深圳市发展总公司合作,与三名生意夥伴一道在香蜜湖,投资度假村,筹建娱乐设施。
虽然这些早已成为过去,但於他,时年的印象还历历在目。“那时的深圳虽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是仍未完全开发,这里仍是一片荒芜,与今日的光鲜亮丽不能同日而语。”据说,後来项目中止,深圳市发展总公司又转让他人,最後归为政府。
儘管这次尝试最终不了了之,但蔡培先生继续创业、不停投资的脚步,卻依然铿锵有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後期,他还曾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在龙华买地建厂。“之前的龙华还有‘小延安’之称,但我投资时,仍较为贫瘠,很少有人到当地经商。直到十年前,为了环保,政府不再鼓励建厂,我们便把厂房改为小型酒店,供来往之人住宿。”可以说,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转型,但它的到来,为蔡培先生的人生增添了全新的一页。
蔡培先生说,“酒店有五层,员工大概有一百多人,随着深圳城市化的推进,这里的竞爭也日趋激烈。”不论如何,他都无意放棄,作为对内地、对家乡的一种服务,仍在尽心经营。就在前年,他又在日益崛起的东莞建立了一家工厂,生产汽车的导航,以内销为主,出口为辅。“这间不大,约一百多人,生意起初尚可,现在同样面临不小的竞爭。”说起时,蔡培先生面色平静,浑身透着一股得失不计的澹然。
其实,这间工厂亦是由另一间公司转化而来。“女婿在美国发展,是IT精英人士,我们原本开了一间成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但最终受中间环节限制,不得不结束,这才成立了东莞的工厂,现由儿子负责打理。教後辈汗颜的是,目前,他还经营了钟錶店、当铺,时而忙於周旋,时而忙於应对。
创业至此,蔡培先生已接触了数个领域,他说,“也许别人会觉得辛苦,但是,我不这麽认为。”闻者大概难以置信,一个人一生中,可以如此热情不褪,动力不减地与时代赛跑,於商海泛舟,卻不知疲惫,但事实已摆在面前,他正是这样的“勇士”中的一位,如今,偶尔还会穿梭於深圳、东莞,过着两地奔波,卻真正充实的生活。
看今朝分外妖娆
当今社会社团众多,蔡培先生也参加了不少,至今,尚任朝阳工商联会理事长、油麻地街坊福利会副理事长、九龙西区各界协会名誉会长,油尖之友社名誉会长等,近两年,还被任命为大龙华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民治商会副会长,对香港、家乡,周边的事务有心出力,尽力而为,在後辈的心中可谓德高望重,今年七月,为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他就被油尖旺的街坊邻居推选为巡遊大会的主席。
有两个团体,蔡培先生皆参加了二十多年,一为朝阳工商联会,一为香港老战士联谊会,他如数家珍地介绍,前者过去十分活跃,但近两年,随着会员的老年化,活动的次数已越来越少。後者情况更为复杂,“会员多为东江纵队的老战士,人数也在慢慢消减,即使有人加入,也多为老战士的家属。”
据了解,与蔡培先生不同的是,不少老战士都经济窘迫,老无所依,如今仍住在公屋,在生病时,等候医院漫长的排期。曾经厮杀战场,守卫和平的他们仿佛被人们遗忘,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蔡培先生说,“只有中央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每年都会来此探访慰问,而且从今年起,还为解放前参加战爭的老战士每人每月发放一千元的养老金。”也许这补贴是杯水车薪,但其中包含了迟到的铭记和感恩。
走过漫漫人生,蔡培先生,对待世事的态度始终都是不计人过,从容乐观的,他说,“过去便过去了,还是展望未来吧。”相形之下,推崇顺势而为的他似乎更为关注,时代给家乡和香港所带来的进步和巨变。“记得当年,学校离家极远,我们选择住校,只有周六才能回家,每次都要走上三个小时的山路,交通尚不发达,一转眼间,一切已大不一样,平地起高楼,各色大厦林立,乡村已变为城市,地铁更通到了龙华。”
的确,特殊的经历,岁月的打磨,都令蔡培先生的目光比後辈看得更为真实、悠远。谈及现居地香港回归前後,经济从起步到飞跃的感受,他同样感慨万端。“时间证明,一国两制很好。很多香港人对祖国内地的认识越来越多,对自由行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兴旺亦是充分肯定。”
蔡培先生过去因局势不明,曾移居加拿大,但他始终对祖国恋恋不捨,最终放棄了加拿大国籍,回到香港。很多人都曾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有过长长的犹豫,深深的凝望,虽然无奈地离开,但回头的冲动也许从未停止。
正因为捨不得过去的归属,放不下已有的牵掛,他们纷纷地返回,重又投入了“家”的温馨和安定。也许蔡培先生亦是如此,曾经的随风飘去,转头而来的是,大胆的向前和不老的追寻。只是,他看得淡了,不再那麽注重结果,但一直在享受这一过程中的丰盈和欢乐。
【蔡培先生,满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逸之泉酒店董事长,同时担任朝阳工商联会理事长、九龙西区各界协会名誉会长、油尖之友社名誉会长、香港老战士联谊会名誉会长、大龙华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深圳民治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创业心年年常在
“乱世造英雄”,原籍深圳宝安的蔡培先生,就出生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1947年,国内正值内战时期,13岁的他,还曾跟随老师参与革命,送信、暗查、发传单,倾尽绵力,保卫地区的安定。对於一个乳臭未乾的少年而言,这项工作无疑是危险的,但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全中国解放。他回忆,胜利以後,老师成为了宝安县首任县委书记,而自己则成为了政工队的一员。
蔡培先生在政工队工作了三年,本来相安无事,但一件大案的发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跡。“六名同事无辜遇害,这件事震动当时的宝安县,为了我的安全,母亲竭力反对我留下,我只好去往广州进校读书。”蔡培先生在广州完成学业,参加工作,结婚成家,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28岁的他,隻身来到香港,另谋出路。
此时已至1962年,香港的经济开始腾飞,产业发展日趋蓬勃。面对人生地疏、卻潛力巨大的环境,蔡培先生未曾慌张,他从从容容地做了一名会计,不久便转战地产,改弦更张。放棄稳定的薪资,投身未知的浪潮,无疑需要一定的勇气。带着一往无前的胆量,蔡培先生从销售做起,很快便熟悉了房产的租卖业务,最终成立了属於自己的第一间公司。
蔡培先生说,“最初由公司买楼,改作商场,再均匀分隔,进行出租。”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一年一年的进步,他渐渐巩固了本身的事业,最多时曾经营了十多家商场。但他並未满足於已有的成绩,1981年还曾回到家乡,与深圳市发展总公司合作,与三名生意夥伴一道在香蜜湖,投资度假村,筹建娱乐设施。
虽然这些早已成为过去,但於他,时年的印象还历历在目。“那时的深圳虽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是仍未完全开发,这里仍是一片荒芜,与今日的光鲜亮丽不能同日而语。”据说,後来项目中止,深圳市发展总公司又转让他人,最後归为政府。
儘管这次尝试最终不了了之,但蔡培先生继续创业、不停投资的脚步,卻依然铿锵有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後期,他还曾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在龙华买地建厂。“之前的龙华还有‘小延安’之称,但我投资时,仍较为贫瘠,很少有人到当地经商。直到十年前,为了环保,政府不再鼓励建厂,我们便把厂房改为小型酒店,供来往之人住宿。”可以说,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转型,但它的到来,为蔡培先生的人生增添了全新的一页。
蔡培先生说,“酒店有五层,员工大概有一百多人,随着深圳城市化的推进,这里的竞爭也日趋激烈。”不论如何,他都无意放棄,作为对内地、对家乡的一种服务,仍在尽心经营。就在前年,他又在日益崛起的东莞建立了一家工厂,生产汽车的导航,以内销为主,出口为辅。“这间不大,约一百多人,生意起初尚可,现在同样面临不小的竞爭。”说起时,蔡培先生面色平静,浑身透着一股得失不计的澹然。
其实,这间工厂亦是由另一间公司转化而来。“女婿在美国发展,是IT精英人士,我们原本开了一间成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但最终受中间环节限制,不得不结束,这才成立了东莞的工厂,现由儿子负责打理。教後辈汗颜的是,目前,他还经营了钟錶店、当铺,时而忙於周旋,时而忙於应对。
创业至此,蔡培先生已接触了数个领域,他说,“也许别人会觉得辛苦,但是,我不这麽认为。”闻者大概难以置信,一个人一生中,可以如此热情不褪,动力不减地与时代赛跑,於商海泛舟,卻不知疲惫,但事实已摆在面前,他正是这样的“勇士”中的一位,如今,偶尔还会穿梭於深圳、东莞,过着两地奔波,卻真正充实的生活。
看今朝分外妖娆
当今社会社团众多,蔡培先生也参加了不少,至今,尚任朝阳工商联会理事长、油麻地街坊福利会副理事长、九龙西区各界协会名誉会长,油尖之友社名誉会长等,近两年,还被任命为大龙华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民治商会副会长,对香港、家乡,周边的事务有心出力,尽力而为,在後辈的心中可谓德高望重,今年七月,为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他就被油尖旺的街坊邻居推选为巡遊大会的主席。
有两个团体,蔡培先生皆参加了二十多年,一为朝阳工商联会,一为香港老战士联谊会,他如数家珍地介绍,前者过去十分活跃,但近两年,随着会员的老年化,活动的次数已越来越少。後者情况更为复杂,“会员多为东江纵队的老战士,人数也在慢慢消减,即使有人加入,也多为老战士的家属。”
据了解,与蔡培先生不同的是,不少老战士都经济窘迫,老无所依,如今仍住在公屋,在生病时,等候医院漫长的排期。曾经厮杀战场,守卫和平的他们仿佛被人们遗忘,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蔡培先生说,“只有中央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每年都会来此探访慰问,而且从今年起,还为解放前参加战爭的老战士每人每月发放一千元的养老金。”也许这补贴是杯水车薪,但其中包含了迟到的铭记和感恩。
走过漫漫人生,蔡培先生,对待世事的态度始终都是不计人过,从容乐观的,他说,“过去便过去了,还是展望未来吧。”相形之下,推崇顺势而为的他似乎更为关注,时代给家乡和香港所带来的进步和巨变。“记得当年,学校离家极远,我们选择住校,只有周六才能回家,每次都要走上三个小时的山路,交通尚不发达,一转眼间,一切已大不一样,平地起高楼,各色大厦林立,乡村已变为城市,地铁更通到了龙华。”
的确,特殊的经历,岁月的打磨,都令蔡培先生的目光比後辈看得更为真实、悠远。谈及现居地香港回归前後,经济从起步到飞跃的感受,他同样感慨万端。“时间证明,一国两制很好。很多香港人对祖国内地的认识越来越多,对自由行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兴旺亦是充分肯定。”
蔡培先生过去因局势不明,曾移居加拿大,但他始终对祖国恋恋不捨,最终放棄了加拿大国籍,回到香港。很多人都曾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有过长长的犹豫,深深的凝望,虽然无奈地离开,但回头的冲动也许从未停止。
正因为捨不得过去的归属,放不下已有的牵掛,他们纷纷地返回,重又投入了“家”的温馨和安定。也许蔡培先生亦是如此,曾经的随风飘去,转头而来的是,大胆的向前和不老的追寻。只是,他看得淡了,不再那麽注重结果,但一直在享受这一过程中的丰盈和欢乐。
【蔡培先生,满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逸之泉酒店董事长,同时担任朝阳工商联会理事长、九龙西区各界协会名誉会长、油尖之友社名誉会长、香港老战士联谊会名誉会长、大龙华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深圳民治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