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障教育是现代社会对智障儿童给予关怀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种势头。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与普通教育目的相一致,通过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其掌握相应的技术与方法,本文将对具体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智障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策略;应用价值研究
本文对智障儿童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对智障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关于开展智障儿童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就得出的理论基础来提出几点实际教学策略,为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智障儿童的鉴定方法与特点概述
国际上对于智障儿童的定义为: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之前的,在治理功能上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的阻碍,无法正常进行的,一般称之为智力障碍人群。其中,适应性行为表现为社会性质的以及应用性质的适应性技能。而我国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为:智力比正常人低,适应性行为存在实施障碍。另外,智力障碍儿童一般具有如下特点: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平时表现为多动、易怒、孤僻、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智力儿童在平时都会保持安静,精神恍惚。智障儿童的身体也会有一些具体表现,如智障儿童面部肥大,看起来不协调,身体素质也与正常儿童存在一定差异,且语言能力较弱,对周围事物关心不足等表现。
2美术教育对智障儿童成长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补偿作用,作为艺术展现的一种主要形式,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对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举止进行分析,美术教育均能对其起到补偿作用,艺术能够让幼儿进行放松,同时让其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和注意力,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逐渐朝着正常儿童的发展方向来发展,艺术活动还能让该类儿童保持安静,内心逐渐趋于平静,有利于儿童的正常发展。
3关于面向智障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几点策略
3.1美术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智障儿童在其对应的年龄段,接触到的美术活动形式有限,有些形式的美术活动难度过高,孩子容易接受不了或者不适应,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简单的,且孩子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来开展实践活动。画画这种活动,既能够被智障儿童所接受,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此类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能够通过纸笔来画出内心所想,眼里所见的事物,从而抒发内心情感。教师要对孩子画出的东西给予重视,通过分析其中的情感来观察孩子近期的发展状况
3.2美术教学与儿童感知能力训练相结合
美术教学对于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其智力较一般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导致了幼儿的各项感知能力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要想让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力能够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就需要一些启蒙性质的手段和教育,让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美术教学对于幼儿的启智过程来说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美术教学的机会,对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其他特长优势进行开发。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不同的智障儿童对于美术的感兴趣方面也不同,有的幼儿喜欢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风景,还有的喜欢临摹人物肖像,这时教师就要进行细致分类,对兴趣不同的孩子进行分类集中培养,根据其感兴趣的方面来设置培养方向,在教学中逐渐让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接近常人水平。
3.3美术教学需要与音乐相结合
美术教学需要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方能发挥其实际价值。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能够帮助智力障碍人群获得心灵上的抚慰以及对世界进行感知。艺术在智障儿童的生活中,对其行为举止、情绪等方面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结合,比如音乐。要根据智障孩童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根据一些专家的建议,在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其需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逐渐弥补心里的空缺,从而达到心理逐渐康复以逐渐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并逐渐融入其中。因而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缓和教学气氛,以美术作为渠道,与智障孩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这些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怀,内心的不健全发展才能有所改善。
4结语
总的来說,随着我国社会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关心程度逐渐上升,社会各界对于智障儿童身心发展逐渐重视起来。智障儿童虽然与一般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力,也会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对于智障儿童进行美术教育,能够唤醒儿童内心深处对于美的追求,能够让孩子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美。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从实践、对儿童感知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儿童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能力进行培养为目标,对美术教学进行细节优化,让智障儿童能够在其中获得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美媛.美术——一把打开智障儿童心灵的钥匙[J].现代职业教育,2017,(6):368-369.
[2] 卓巧珠.有效改善智障儿童动手能力的策略[J].新一代,2018,(2):215.
关键词:智障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策略;应用价值研究
本文对智障儿童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对智障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关于开展智障儿童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就得出的理论基础来提出几点实际教学策略,为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智障儿童的鉴定方法与特点概述
国际上对于智障儿童的定义为: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之前的,在治理功能上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的阻碍,无法正常进行的,一般称之为智力障碍人群。其中,适应性行为表现为社会性质的以及应用性质的适应性技能。而我国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为:智力比正常人低,适应性行为存在实施障碍。另外,智力障碍儿童一般具有如下特点: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平时表现为多动、易怒、孤僻、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智力儿童在平时都会保持安静,精神恍惚。智障儿童的身体也会有一些具体表现,如智障儿童面部肥大,看起来不协调,身体素质也与正常儿童存在一定差异,且语言能力较弱,对周围事物关心不足等表现。
2美术教育对智障儿童成长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补偿作用,作为艺术展现的一种主要形式,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对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举止进行分析,美术教育均能对其起到补偿作用,艺术能够让幼儿进行放松,同时让其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和注意力,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逐渐朝着正常儿童的发展方向来发展,艺术活动还能让该类儿童保持安静,内心逐渐趋于平静,有利于儿童的正常发展。
3关于面向智障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几点策略
3.1美术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智障儿童在其对应的年龄段,接触到的美术活动形式有限,有些形式的美术活动难度过高,孩子容易接受不了或者不适应,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简单的,且孩子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来开展实践活动。画画这种活动,既能够被智障儿童所接受,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此类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能够通过纸笔来画出内心所想,眼里所见的事物,从而抒发内心情感。教师要对孩子画出的东西给予重视,通过分析其中的情感来观察孩子近期的发展状况
3.2美术教学与儿童感知能力训练相结合
美术教学对于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其智力较一般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导致了幼儿的各项感知能力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要想让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力能够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就需要一些启蒙性质的手段和教育,让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美术教学对于幼儿的启智过程来说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美术教学的机会,对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其他特长优势进行开发。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不同的智障儿童对于美术的感兴趣方面也不同,有的幼儿喜欢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风景,还有的喜欢临摹人物肖像,这时教师就要进行细致分类,对兴趣不同的孩子进行分类集中培养,根据其感兴趣的方面来设置培养方向,在教学中逐渐让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接近常人水平。
3.3美术教学需要与音乐相结合
美术教学需要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方能发挥其实际价值。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能够帮助智力障碍人群获得心灵上的抚慰以及对世界进行感知。艺术在智障儿童的生活中,对其行为举止、情绪等方面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结合,比如音乐。要根据智障孩童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根据一些专家的建议,在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其需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逐渐弥补心里的空缺,从而达到心理逐渐康复以逐渐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并逐渐融入其中。因而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缓和教学气氛,以美术作为渠道,与智障孩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这些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怀,内心的不健全发展才能有所改善。
4结语
总的来說,随着我国社会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关心程度逐渐上升,社会各界对于智障儿童身心发展逐渐重视起来。智障儿童虽然与一般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力,也会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对于智障儿童进行美术教育,能够唤醒儿童内心深处对于美的追求,能够让孩子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美。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从实践、对儿童感知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儿童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能力进行培养为目标,对美术教学进行细节优化,让智障儿童能够在其中获得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美媛.美术——一把打开智障儿童心灵的钥匙[J].现代职业教育,2017,(6):368-369.
[2] 卓巧珠.有效改善智障儿童动手能力的策略[J].新一代,201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