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前往人民日报社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该讲话篇幅不长,却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一系列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要工作部署,可谓字字珠玑。这是他2002年、2003年、2006年在不同场合就新闻宣传工作发表讲话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一次系统、深入地阐述新闻宣传工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新时期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发展的角度看,这个讲话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很多新概括、新思想,标志着“胡锦涛新闻思想正在形成和成熟”①。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就此提出了五点要求。胡锦涛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观的发展和创新,在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首次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的新论断和“舆论引导利误论”的新概括,深刻论述新闻宣传工作的艰巨任务和重大责任,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这是他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做出的新论断,也是他对舆论引导工作重要性的精辟阐释。这一新论断,是我们新时期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前提。
胡锦涛的这一论断,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当前,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都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软实力”的竞争和争夺“话语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和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新闻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西方新闻舆论不时借口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在国内,人们的思想、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渐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舆论引导利误论”的崭新概括。他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一概括,是对舆论导向重要性认识的新发展,是对1996年江泽民提出的“舆论导向祸福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②的继承和发展。
两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将舆论引导工作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见舆论引导工作何其重要!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因此,新闻宣传工作者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量,认清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自觉地在工作中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
二、进一步强调“三贴近”原则,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方针,提出舆论引导“两统一”的创新思想,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的四大权利
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是胡锦涛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是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他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闻思想的“灵魂和核心”③。胡锦涛的“三贴近”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相关新闻思想的发展和深化,是对我党新闻工作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等的精辟概括。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就指出,新闻宣传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离开了实际斗争生活,决不会有正确的宣传文字”,“离开实际的宣传,在群众中是不能发生很大影响的”。④1928年6月党的六大以后,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就成了我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思想。⑤
联系实际做宣传,围绕群众生活写新闻,也是毛泽东自土地革命时期后就已形成的新闻思想⑥:1929年,他强调:“宣传要切合群众的斗争情绪”⑦;1931年,他就《时事简报》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出,“《时事简报》的新闻,特别是本地的和近地的新闻,一定要是与群众生活紧密地关联着的”⑧;到延安时期,他于1942年3月8日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实际,不尚空谈”;1948年,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⑨的方针,再次强调了办报要密切联系群众。
1950年,邓小平强调“报纸要结合实际,结合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并提出“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是办好报纸三个重要条件之二⑩。
江泽民也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实际生活。在他1989年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首次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讲话中,他就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殷切希望全体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11}他在1991年视察新华社时又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深入,再深入”,“不断深入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从实践中,从改革和建设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12}
总之,胡锦涛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上述党的领导人新闻思想,将其精辟概括为“三贴近”原则,并创造性地赋予了其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把它上升到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把它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使其成为十六大以来我党新闻工作指导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6·20”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三贴近”原则,并直接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融合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中,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方针,同时提出舆论引导“两统一”的创新思想,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的四大权利。
⒈“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坚持“三贴近”,新闻工作者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者和宣传者,才能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弘扬者和传承者,才能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三贴近”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这是因为,“新闻传播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精神沟通,传播效果的好坏及其作用大小,归根结底,要看它是不是或能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新闻传播的研究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13}
⒉“两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两统一”中的前一条“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是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就对新闻界提出的要求,2004年9月19日,这一主张正式成为党的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就要求媒体既要反映党的方针政策,也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不能忽视、甚至压制人民的心声。这也就是说,不但要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也要做好人民的“喉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少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改版,加大了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意见的力度和信息量。诚如人民日报社原社长王晨所指出的:“需要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进一步增加群众的分量,在宣传报道的形式上进一步适合群众的需要,努力做到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14}
“两统一”中的后一条“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是胡锦涛“6·20”讲话中的新要求。结合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可以看出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也反映了党的最高领导人对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问题是了然于胸的。近年来,不少媒体尽管在舆论导向上没有什么差错,但却是以报道死气沉沉导致人民群众失望为代价的。一些媒体负责人或地方和部门领导片面理解“正确舆论导向”,动辄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借口(实则怕影响政绩和仕途),一味报喜不报忧,压制舆论监督,阻碍一些反映真实社情民意的报道,从而引起一些群众的失望甚至愤慨。长此以往,人民群众对媒体缺乏信任感、亲近感,所谓“正确舆论导向”也成为一句空话。“两统一”思想要求我们,尽快完善“正确舆论导向”观念,牢固树立“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15}的职业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将舆论引导与如实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回避人民群众所反映的各种问题、矛盾、挑战,在反映民意、化解民怨、正视问题、解决矛盾中,艺术地宣传党的主张,巧妙地引导舆论。
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讲话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重视人民群众,并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四大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既与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的现实背景有关,也是其“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四大权利是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集中提出来的,现在作为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提出来,反映出胡锦涛对新闻工作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期盼和重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切实遵照“十七大”报告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体而言,应通过尽量公开、全面、深入的报道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通过经常性地联系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以保证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通过经常性地听取群众对政府及公共部门等的意见建议、积极接待群众的信访以保证人民的监督权。
三、首次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在五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明确了工作重点
讲话中首次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党和国家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发挥五大方面的积极作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以笔者理解,这五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互相依存,其中,“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犹为重要,是后四者“传播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因为只有打牢了共同的思想基础、思想统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去;后四者是“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胡锦涛对新闻宣传工作“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主流舆论”等五大方面的强调,是对邓小平1980年提出的“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6}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更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内不少报刊相继刊发“忧思”、“危机”等一系列文章,似乎中国处在灾难与动荡之中,令人忧心忡忡。新闻报道给人以“危机感”、“忧患意识”固然需要,但不能让人民感到一片漆黑,“灰其心,丧其志”。如果新闻报道过多地揭露工作中的错误、消极因素,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形象,必然打击人民群众前进的信心,易于引起人民群众惊慌失措的情绪,甚至可能导致社会混乱。{17} 20多年过去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局部地区和局部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些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渐增大。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片面理解舆论监督,公开集中报道了不少社会阴暗面的内容,尤其是一些网络媒体,有意无意地背离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些批评报道没有坚持好“帮忙而不添乱”、“解决问题而不渲染不满情绪”的立场,使得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舆论危机事件,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带来被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胡锦涛明确强调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发挥的五大积极作用,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科学立场的精练概括,为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明确了工作重点。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妥善处理好批评报道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批评报道要富有理性和建设性,要“帮忙而不添乱”,以利于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当前,尤其要为灾后重建等报道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胡锦涛在讲话中还强调“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提出“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等创新思想(由于篇幅所限,对此本文难以展开论述),这些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观的发展和创新,在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我国新闻界应该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以开创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新局面。{18}
(本文为作者参加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新格局新机制研究》的成果)
注释
①尹韵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大推进》,《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7期
②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1996年9月26日),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③参见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3页
④《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第43页
⑤ 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⑥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⑦毛泽东:《红军宣传工作问题》(1929年12月),载于《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8页
⑧毛泽东:《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1931年3月),载于《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264页
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载于《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⑩ 另一个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参见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0年5月16日),载于《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11}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1989年11月3日在中宣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于《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2页
{12}江泽民:《视察新华社的讲话》(1991年11月4日),《中国新闻年鉴》1992年卷,第1页、第2页
{13}尹韵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闻传播学研究——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新闻战线》,2003年第11期,第10页
{14}王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人民日报》,2003年6月26日
{15}李东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弘扬新闻职业精神》(2005年11月9日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http://gb.cri.cn/16664/2007/02/09/146 @ 1448319.htm
{16}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载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
{17}参见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页
{18}本文引文未注明来源者,均引自200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7409348.html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教师)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发展的角度看,这个讲话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很多新概括、新思想,标志着“胡锦涛新闻思想正在形成和成熟”①。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就此提出了五点要求。胡锦涛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观的发展和创新,在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首次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的新论断和“舆论引导利误论”的新概括,深刻论述新闻宣传工作的艰巨任务和重大责任,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这是他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做出的新论断,也是他对舆论引导工作重要性的精辟阐释。这一新论断,是我们新时期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前提。
胡锦涛的这一论断,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当前,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都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软实力”的竞争和争夺“话语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和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新闻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西方新闻舆论不时借口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在国内,人们的思想、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渐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舆论引导利误论”的崭新概括。他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一概括,是对舆论导向重要性认识的新发展,是对1996年江泽民提出的“舆论导向祸福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②的继承和发展。
两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将舆论引导工作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见舆论引导工作何其重要!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因此,新闻宣传工作者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量,认清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自觉地在工作中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
二、进一步强调“三贴近”原则,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方针,提出舆论引导“两统一”的创新思想,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的四大权利
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是胡锦涛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是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他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闻思想的“灵魂和核心”③。胡锦涛的“三贴近”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相关新闻思想的发展和深化,是对我党新闻工作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等的精辟概括。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就指出,新闻宣传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离开了实际斗争生活,决不会有正确的宣传文字”,“离开实际的宣传,在群众中是不能发生很大影响的”。④1928年6月党的六大以后,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就成了我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思想。⑤
联系实际做宣传,围绕群众生活写新闻,也是毛泽东自土地革命时期后就已形成的新闻思想⑥:1929年,他强调:“宣传要切合群众的斗争情绪”⑦;1931年,他就《时事简报》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出,“《时事简报》的新闻,特别是本地的和近地的新闻,一定要是与群众生活紧密地关联着的”⑧;到延安时期,他于1942年3月8日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实际,不尚空谈”;1948年,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⑨的方针,再次强调了办报要密切联系群众。
1950年,邓小平强调“报纸要结合实际,结合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并提出“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是办好报纸三个重要条件之二⑩。
江泽民也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实际生活。在他1989年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首次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讲话中,他就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殷切希望全体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11}他在1991年视察新华社时又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深入,再深入”,“不断深入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从实践中,从改革和建设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12}
总之,胡锦涛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上述党的领导人新闻思想,将其精辟概括为“三贴近”原则,并创造性地赋予了其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把它上升到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把它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使其成为十六大以来我党新闻工作指导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6·20”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三贴近”原则,并直接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融合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中,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方针,同时提出舆论引导“两统一”的创新思想,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的四大权利。
⒈“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坚持“三贴近”,新闻工作者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者和宣传者,才能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弘扬者和传承者,才能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三贴近”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这是因为,“新闻传播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精神沟通,传播效果的好坏及其作用大小,归根结底,要看它是不是或能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新闻传播的研究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13}
⒉“两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两统一”中的前一条“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是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就对新闻界提出的要求,2004年9月19日,这一主张正式成为党的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就要求媒体既要反映党的方针政策,也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不能忽视、甚至压制人民的心声。这也就是说,不但要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也要做好人民的“喉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少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改版,加大了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意见的力度和信息量。诚如人民日报社原社长王晨所指出的:“需要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进一步增加群众的分量,在宣传报道的形式上进一步适合群众的需要,努力做到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14}
“两统一”中的后一条“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是胡锦涛“6·20”讲话中的新要求。结合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可以看出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也反映了党的最高领导人对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问题是了然于胸的。近年来,不少媒体尽管在舆论导向上没有什么差错,但却是以报道死气沉沉导致人民群众失望为代价的。一些媒体负责人或地方和部门领导片面理解“正确舆论导向”,动辄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借口(实则怕影响政绩和仕途),一味报喜不报忧,压制舆论监督,阻碍一些反映真实社情民意的报道,从而引起一些群众的失望甚至愤慨。长此以往,人民群众对媒体缺乏信任感、亲近感,所谓“正确舆论导向”也成为一句空话。“两统一”思想要求我们,尽快完善“正确舆论导向”观念,牢固树立“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15}的职业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将舆论引导与如实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回避人民群众所反映的各种问题、矛盾、挑战,在反映民意、化解民怨、正视问题、解决矛盾中,艺术地宣传党的主张,巧妙地引导舆论。
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讲话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重视人民群众,并明确提出要保证人民四大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既与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的现实背景有关,也是其“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四大权利是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集中提出来的,现在作为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提出来,反映出胡锦涛对新闻工作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期盼和重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切实遵照“十七大”报告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体而言,应通过尽量公开、全面、深入的报道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通过经常性地联系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以保证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通过经常性地听取群众对政府及公共部门等的意见建议、积极接待群众的信访以保证人民的监督权。
三、首次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在五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明确了工作重点
讲话中首次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党和国家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发挥五大方面的积极作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以笔者理解,这五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互相依存,其中,“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犹为重要,是后四者“传播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因为只有打牢了共同的思想基础、思想统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去;后四者是“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胡锦涛对新闻宣传工作“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主流舆论”等五大方面的强调,是对邓小平1980年提出的“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6}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更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内不少报刊相继刊发“忧思”、“危机”等一系列文章,似乎中国处在灾难与动荡之中,令人忧心忡忡。新闻报道给人以“危机感”、“忧患意识”固然需要,但不能让人民感到一片漆黑,“灰其心,丧其志”。如果新闻报道过多地揭露工作中的错误、消极因素,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形象,必然打击人民群众前进的信心,易于引起人民群众惊慌失措的情绪,甚至可能导致社会混乱。{17} 20多年过去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局部地区和局部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些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渐增大。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片面理解舆论监督,公开集中报道了不少社会阴暗面的内容,尤其是一些网络媒体,有意无意地背离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些批评报道没有坚持好“帮忙而不添乱”、“解决问题而不渲染不满情绪”的立场,使得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舆论危机事件,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带来被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胡锦涛明确强调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发挥的五大积极作用,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科学立场的精练概括,为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明确了工作重点。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妥善处理好批评报道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批评报道要富有理性和建设性,要“帮忙而不添乱”,以利于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当前,尤其要为灾后重建等报道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胡锦涛在讲话中还强调“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提出“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等创新思想(由于篇幅所限,对此本文难以展开论述),这些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观的发展和创新,在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我国新闻界应该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以开创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新局面。{18}
(本文为作者参加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新格局新机制研究》的成果)
注释
①尹韵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大推进》,《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7期
②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1996年9月26日),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③参见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3页
④《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第43页
⑤ 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⑥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⑦毛泽东:《红军宣传工作问题》(1929年12月),载于《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8页
⑧毛泽东:《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1931年3月),载于《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264页
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载于《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⑩ 另一个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参见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0年5月16日),载于《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11}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1989年11月3日在中宣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于《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2页
{12}江泽民:《视察新华社的讲话》(1991年11月4日),《中国新闻年鉴》1992年卷,第1页、第2页
{13}尹韵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闻传播学研究——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新闻战线》,2003年第11期,第10页
{14}王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人民日报》,2003年6月26日
{15}李东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弘扬新闻职业精神》(2005年11月9日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http://gb.cri.cn/16664/2007/02/09/146 @ 1448319.htm
{16}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载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
{17}参见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页
{18}本文引文未注明来源者,均引自200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7409348.html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