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一个梁晓声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
  梁晓声  著 定价:238元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年11月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辞中写到。
  《人世间》(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2019年7月,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8月16日,以最高票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全书共115万字,梁晓声从2010年开始酝酿、构思《人世间》,到2018年创作完成用了八年时间。作品中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作者感同身受,满怀深情,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梁晓声专注于生活中的百姓,也乐于琢磨百姓的生活。他说:“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我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五六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
  這样,在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中,把这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一一告诉了今天的读者。
  《人世间》共有三卷本,第一卷是对未来充满向往的青年,具有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第二卷挣扎于生活的焦虑,写实主义色彩浓厚。第三卷写豁达的晚年,批判现实主义思辨风。三部曲节奏是变化的。青年评论家刘大先谈到,“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从来没觉得梁老师是老年人,只感觉到了充满激情的、饱满的生命力。”
  梁晓声生于1949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他经历了新时期十年文学繁荣,创作出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作品《人世间》获得2019年茅盾文学奖,继续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关注社会发展,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写完这部长篇小说,梁晓声70岁了。
  除了知青文学代表作家,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似乎更贴近梁晓声近年来的创作。《中国生存启示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梁晓声说》《郁闷的中国人》…… 看多了社会,阅多了人,世界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思想越发凌厉,处世却平和许多,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沉稳而内敛的“大气象”,以至有读者说,《人世间》,一听名字就符合梁晓声的风格,也是他能写出来的东西。
  “尽管文学有各式各样的流派、各式各样的主义,但是影响我最深的、我最喜欢的,还是现实主义。”在任何时候,梁晓声都坦言对“现实主义”的热爱和坚守。
  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把百姓生活放进近50年的时间长河里去浸润、磨洗,这确实需要胆识和勇气。而百姓生活作为现实生活的基础和根本,也最能印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于是,在作者构建的人世间的生活场景里,我们读到了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奋斗,读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系与经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读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亲疏远近,读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我们在《人世间》里,还读到了平民百姓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读到了读书影响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提示,以及作者对人间世事的忧思和感怀。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当时明月在》是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是邹丹的又一部散文力作。邹丹从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深圳这个经济和思想都活跃的前沿城市,以独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激扬着文字,形成了清丽、朴实、亲切的写作风格。  出生在洞庭湖边,水情水患是绕不开的话题。“家乡水系列”(4篇)是鄒丹经过多年采访积淀,结合儿时成长经历写成。1949年前大水泛滥时节,洞庭湖边无数家庭在风雨中飘摇生存,辛酸苦楚
期刊
2019年8月由江苏省科协、省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局、省科技厅、省广电局、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评选工作圆满结束。《鬼脸化学课·元素家族》从150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鬼脸化学课·元素家族》这套书博采众长。该书从广阔的视角讲述了化学元素的知识和故事,关联了天文、地理、经济、社会、历史等来讲述。全书约56万字,2000幅图。作品在文字的可读性、图片
期刊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日,蛰居陋室,翻捡历年所写书话,发现旧稿之中竟有多篇科幻的读书札记,虽无新知,亦非空言,多少尚有一得之见。现略加删削,以飨读者诸君。  《猫城记》:一部被冷落的经典  北京街头很少有作家的雕像,不过在天桥以东的金鱼池,却有一尊老舍的浮雕,屹立在大道一侧。雕塑正面是老舍的浮雕,遥望着熙熙攘攘的大街,侧面看去却是三本立着的书,依次是《骆驼祥子》《龙须沟》和《茶馆》,凸显了老舍的文学成
期刊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出版以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助力科技强国为己任,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研究,荟萃科技发展成果,引领科技发展,传承人类文明,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科技类出版社承担着我国科技出版的重任,人民邮电出版社作为一家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的大型专业科技类出版社,建社60多年来一直以服务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科技发
期刊
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联合举办一本书的研讨会,是不多见的。这是国务院参事室对参事的关心和支持,也是中国作协对写作人的鼓励。我既是参事也是作家,跨了两界,我以双重身份,祝贺樊希安参事的长篇小说《乌蒙战歌》出版。  这些年在参事室教科文卫组,我和樊希安先生一直是调研搭档,搞全民阅读的研究,多次合作写过参事建议,所以我对樊参事比较了解。樊希安先生担任出版领导工作多年,有非常丰富和成功的出版创新
期刊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针对总体目标,《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上海教育出版社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直以来都
期刊
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50部)发布会举行。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庆邦,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江苏作协副主席鲁敏,丛书总主编、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室主任何向阳,丛书主编、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纪委书记王大玮,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杰出席。  王大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秉
期刊
2020年,适值美国科普泰斗兼科幻巨擘艾萨克·阿西莫夫百年诞辰。40多年来,我发表的关于阿西莫夫的文章已不下40篇,它们或视角不同,或主题各异,或深浅有别,或详略不一。今又逢读书日,正好借书缅怀已辞世28载的阿西莫夫。  “比他们想知道的还要多”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阿西莫夫就说过:“作家自己写的作品最能说明其人。倘若有人坚持要我谈谈我自己的情况,那么他们可以读一下我的几本书:《作品第100号》《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看来,积极推动全民科学阅读是落实总书记要求,提高民族自信、繁荣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普遍形式,应让科学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亮点和最为活跃的部分。  众所周知,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一场跨时空对话,阅读活动天然
期刊
书院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教育组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不同于私塾,也与官学有区别。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是在私家聚书藏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作为讲学授徒培育人才的书院,始于南唐昇元四年(939)建立的白鹿洞书院,当时称“庐山国学馆”。但是真正具有学校性质,又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始于中唐时期,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大约可以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