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4.12~2015.1)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背景依据﹒实践价值﹒困境原因﹒对策建议:关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若干思考/陈茂荣//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52~61
  从土人到土族:以土族为个案重新审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祁进玉//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67~73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解读/黄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7~12
  共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新疆阿勒泰草原一个微型多民族社区的个案/罗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⑿-29~33
  基本制度与政策完善:中国民族权益保障的政策供给/周竞红//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3~16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郝时远//民族研究-2014,⑹-1~11
  利益分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边疆政治/尹学明,王国宁//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11~18
  论社会转型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雷振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6
  民族冲突治理的理念、方法和范式/王建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5~14
  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何龙群//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93~99
  民族国家的内在边界:基于欧洲的讨论/张金岭//贵州民族研究-2014,⑾-13~19
  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供给与制度约束/陈建樾//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5~12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回顾与展望/朱玉福//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44~5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新形势下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孙懿//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39~43
  民族认同与价值观建设/蒋红//思想战线-2015,⑴-39~43
  内蒙古牧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汉民族关系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为例/张云霏,金浩//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24~28
  确立“最大公约数”的“永字八法”:中国梦与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理论研究系列之六/龚永辉//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1~10
  涉及民族问题的国家安全:内涵界定与政策选择/李学保//民族研究-2014,⑹-12~21
  云南蒙古族的民族认同调适与原有探析/聂迅,王世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8~23
  政治传播与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张燚//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10
  中国民族政策能采用美国/印度模式?(下)/沙伯力著;林紫薇,张俊一译;张海洋校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5~27
  中国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青觉//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62~68
  周恩来与西藏和平解放/孟平//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19~23
  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张雪雁//民族研究-2014,⑹-22~34
  族群认同的宗教性建构:以兴蒙乡蒙古族为例/蒲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11~17
  二、 理论综述
  “本土”之辨/彭兆荣//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16~20
  边缘、移动与反思/王明珂//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1~6
  创新中国学派 倡导理论自觉:纪念恩师郑杭生教授/郭星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44~47
  多点合作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医药调查的启示/赖立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2~16
  多民族地区的乡市化与文化区发展/吴毅,张小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7~22
  多民族国家的多元文化公民/【加】威尔·金里卡著;周少青译//世界民族-2014,⑹-50~63
  多元生成文化区论说:以新疆历史地缘文化区为例/周泓//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3~28
  个体自觉、问题意识与本土人类学构建/赵旭东//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7~15
  索引共识社群:简论中国乡村中的国家构造与地方社会/【英】石汉著;廖佩佩译;谭同学校//民族学刊-2014,⑹-1~10
  国家意识与美国人类学理论的历史演变/周典恩//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59~66
  海外民族志之于中国人类学价值与意义/刘明//世界民族-2014,⑹-30~39
  汉语“民族志”溯源再议:以中国早期西南边疆民族调查为例/王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⑿-6~11
  记忆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邵卉芳//云南社会科学-2014,⑹-83~88
  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路径模式:解读相际经营原理/田广,张林林//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21~25
  跨越边界与范式:《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导论/王铭铭,舒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24~37
  拉铁摩尔与施坚雅:边疆研究内亚范式与西南传统中的歧异与互通/袁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⑿-1~5
  李绍明“武陵民族区”概念内涵与“黔中文化研究”基础理论/赵心宪//民族学刊-2014,⑹-63~71
  李绍明先生与酉水流域土家族调查:以《川东酉水土家》为考察中心/王希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⑿-12~15
  论杜尔干学术思想对特纳的影响/吴孝刚//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6~29   论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理论中的“体验结构”思想/邓韵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38~42
  论影视人类学视域的拓展/周晓红//思想战线-2015,⑴-28~32
  旅游人类学“单向度”研究取向之反思/向玉成//思想战线-2015,⑴-20~27
  旅游仪式论质疑/田敏,撒露莎//思想战线-2015,⑴-14~19
  民族话语权力建构与再生产/潘宝//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59~63
  全面提高“理论自觉阶段”基本功的功力:在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2014)开幕式上的致辞/郑杭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41~43
  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的新实践/林敏霞//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26~31
  儒家经典的人类学研究与反思:以《周礼》研究为中心/唐启翠//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32~36
  体-用-造-化:文化遗产“格致论”/彭兆荣,巴胜超//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⑷-72~76
  文化建构下的民族志权威/张晓佳//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⑹-30~33
  文化与边界:社会如何分类/纳日碧力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63~70
  文化与人类发展:法国文化发展区的启示/庄晨燕//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9~33
  虚构式影像民族志:内在世界的视觉化/朱靖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3~47
  伊斯兰人类学:学科的历史及意义/杨德亮//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67~71
  郑杭生先生对中国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巨大贡献/王道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53~57
  郑杭生先生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58~61
  整体观的延续和拓展:都市民族志范式的构建/杨小柳//民族研究-2014,⑹-46~57
  中国传统医学的人类学研究: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十二/赖立里问;冯珠娣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4
  主体性缺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思/陈沛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87~92
  追思郑杭生先生对人类学等学科发展的支持/陆益龙//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48~52
  三、 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被遮蔽的妇科病:广西柳州侗寨妇女的就医选择/程瑜,黄韵诗//民族研究-2014,⑹-69~75
  边境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实证研究:基于滇越边境10个民族的调查问卷分析/谷家荣,陈晨//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67~73
  代际关系的张弛之道:基于福建一个多姓宗族村落田村的考察/舒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06~109
  傣医传统口功吹气疗法的医学人类学解读/段忠玉,郑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53~59
  傣族村庄政治关系的变迁:以云南省孟连县和双江县为例/周俊华,刀丽凤//云南社会科学-2014,⑹-103~108
  当代发展语境下民族杂居区文化适应研究:基于贵州的人类学观察/刘勇,杨昌儒//贵州民族研究-2014,⑾-59~64
  德昂族龙文化的变迁及原因探析/陈瑞琪//云南社会科学-2014,⑹-109~114
  地方性知识与族群标识:文化的传承与建构:云南迪庆汝柯村玛丽玛萨人文化及节日考察/郭志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⑹-24~29
  地缘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例/孙九霞,刘相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71~77
  东巴教与纳西村寨社会治理: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依陇村个案研究/戴宁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78~82
  多样与统一:人类学视野中的回族宗教信仰:以宁夏西海固一个回族村为例/孙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83~87
  俄罗斯远东土著民族与跨界民族研究/刘晓春//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157~162
  法人类学视角下的乡土葬礼及其行为逻辑:基于皖北李圩村的观察/李亮,戴彦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73~83
  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以赣南地区为例/林晓平,雷天来//民俗研究-2014,⑹-124~133
  海外藏胞的发展状况与多元分化/李明欢//世界民族-2014,⑹-83~92
  纪实影像生产与灾后家园重建:以茂县实践为例/刘广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48~52
  记忆、实践与文化遗产:中越跨境族群侬智高信仰比较研究/黄玲//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87~93
  疾病的重量:一项“未知病毒感染者”的人类学考察/苏春艳//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86~91
  近代日本爱努人国民化措施与当前文化保护政策/张小敏,王延中//世界民族-2014,⑹-73~82
  “金枝国王”:禅让制度起源的人类学阐释/陈心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⑿-16~21
  民间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丽江古城客栈为例/孙九霞//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67~74
  客家文化行销的经济社会学考察/周建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62~66
  空间力量与象征表达:贵州三门塘的“邪气”与权力关系/钱晶晶,海云志//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97~100
  空间与迁移:柴达木地区四次规模性族群入迁考察/关丙胜,吴海霞//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48~53   老龄化视角下的尊老习俗问题探讨:基于辽宁省沈阳市HB村的尊老习俗考察/李晓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⑹-98~104
  老挝北部阿卡人移居坝区的历程与文化调适:孟新县帕雅洛村的民族志个案研究/张雨龙//世界民族-2014,⑹-40~49
  黎族祖先崇拜论略/谢东莉//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193~196
  龙绍讷之竹枝辞及其文化性格的文学人类学解读/吴玲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25~132
  论藏族游牧生计与寒漠带冻土层的维护/罗康隆//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⑷-36~45
  旅游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以湘西芙蓉镇为例/崔榕,崔蕤//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⑹-13~17
  迈向“民族博物馆”新纪元:台湾两座泰雅族博物馆的创置经验分析/马腾嶽//民族研究-2014,⑹-58~68
  满族萨满祭祀礼俗探异:以宁安关氏与九台石姓家族为中心的考察/邱广军//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163~167
  庙、社结合与中国乡村社会整合/周大鸣//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9~25
  民族民间医疗的规范化新探:以老羌医的被规范化为例/张丹,张静,张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7~20
  民族性的表述:一个土家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陈心林//贵州民族研究-2014,⑾-83~86
  农民合作社的组织文化研究/和柳,庄孔韶//思想战线-2015,⑴-9~13
  普米族当代文化变迁特征述论/段红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⑿-56~60
  羌族地区文化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蒋彬//民族学刊-2014,⑹-34~45
  人观与秩序:布努瑶送魂仪式分析/叶建芳//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100~105
  人与自然适应状态和互动关系的生态人类学阐释:基于达斡尔族农业发展个案的讨论/戴嘉艳//青海民族研究-2014,⑹-64~66
  萨满医术:北方民族精神医学/色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31~36
  山神空间的性别化建构:以西藏东南部察瓦龙河谷为例/张劲夫//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92~96
  社会性别视角下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研究/陈业强//思想战线-2015,⑴-44~47
  “社”文化之于“地方”与“地方性”的人类学阐释/尤明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66~71
  身体认知与疾病:红瑶民俗医疗观念及其实践/冯智明//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94~99
  神性的交集与关系的分殊:陕西炎帝信仰的三种类型比较/赵翠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1~29
  试论匈奴人的天崇拜文化/毕力贡达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88~93
  台湾当代“食材文化旅行”的一场深描/洪馨兰//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43~47
  台湾、日本的灾后重建与人类学的对话/满田弥生//青海民族研究-2014,⑷-37~42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美术教育/康笑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57~160
  文化展演与游移的边界:以湘西为例/赵树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75~80
  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现状研究/肖昕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⑴-60~65
  五个民族自治区家庭结构分析:基于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王跃生//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39~51
  西南山地民族现代转型研究/杨小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100~105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调查/马克坚,杨玉琪,杨剑,戴水平,张静//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5~11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勒布沟”模式/马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81~86
  想象与真实之旅:在韩朝鲜族的跨国体验和流动的象征边界/李梅花//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⑹-34~38
  新疆东乡族婚姻文化变迁探析:关于霍城县老城村的田野考察/陈文祥,马秀萍//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⑷-91~97
  新疆哈萨克族城市文化适应探析:基于“人口流动”和“文化流动”两种不同适应模式/沙彦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⑷-83~90
  兴边富民政策实施效果与转型问题研究:关于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五旗市兴边富民政策实施的调研报告/周民良,马博,刘云喜//民族研究-2014,⑹-35~45
  需求与认同:土家族医药传承探析/杨付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5~30
  “眼红”与开矿纠纷:一种人类学解读/张慧//民俗研究-2014,⑹-115~123
  瑶医养成与医药传承:对盘瑶民间医者的调查/方梅坚,陈智平,刘华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21~24
  伊斯兰文化的想象之再造:一个苏南回民村的乡村建设考察/王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56~60
  移民族群民间信仰变迁的人类学考察:以鄂西南官坝苗寨为例/谭志满,杜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⑹-18~23
  “隐约的祖先”:从民间信仰看客家的族群来源:以赣南寒信村“水府老爷”信仰为例/邹春生//民俗研究-2014,⑹-134~141
  云南跨境婚姻管理/李向春,袁春生//云南社会科学-2015,⑴-117~121
  再论仫佬族族称、族源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吴国富,林义雯//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52~58
  中国乡村慢性病的社会根源: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郇建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⑹-80~85
  中药意义系统与现代建构:以“东北野山参”为例/王修晓,孙晓舒//思想战线-2015,⑴-33~38
  四、 研究动态与书评
  从社会到群体:1949年以来西南中国人类学研究概念与视角的学术梳理/卢成仁//云南社会科学-2015,⑴-111~116
  2013年中国羌学研究述评/张世均,白珍//民族学刊-2014,⑹-52~62
  2013年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综述/张姗//民族学刊-2014,⑹-79~8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东北少数民族村寨研究/王艳//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⑹-580~587
  近代外国人笔下的川边社会经济状况述论/向玉成//民族学刊-2014,⑹-11~17
  民俗的未来:多样化研究视角和方法探求与反思——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综述/肖远平,王伟杰//民俗研究-2014,⑹-149~153
  文化的可比性——“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研讨会集萃/吴乔,高美惠//世界民族-2014,⑹-101~108
  壮学的发展与前瞻/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2014,⑹-74~83
  “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游红霞//民俗研究-2014,⑹-154~157
  〔责任编辑:陈家柳〕
其他文献
【摘要】土地可以满足人类衣食足行的基本需求,基于土地创造的农业收入是农业人口家庭经济来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运动却将农业人口与土地分离,由此引发许多矛盾。本文以广西一个边境村庄的征地行为为线索,探索村民之间、村庄内部秩序以及村民与政府三组关系在征地前后的变化,以此说明基于土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稳定人心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
期刊
【摘 要】民族是人的社会性及其文化性的自然载体。从天赋人权之权利根源于人这一立场出发,民族也当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享有其集体性的权利。在民族集体性权利得以证成之时,民族族格就已经蕴含其中。民族族格的生成,既有权利逻辑的论证,还有政治逻辑的论证,更有历史逻辑的论证。  【关键词】族格;天赋人权;社会性;文化  【作 者】朱俊,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与法律学副教授、法学博士。贵阳,550025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大量数据和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新世纪以来裕固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当地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裕固族地区当前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既有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够找到一条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关键。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建立及相关政策,既为裕固族
期刊
【摘要】  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生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婚约、结婚、离婚等方面描述了传统婚姻习惯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从观念层面、立法层面及司法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之融合。  【关键词】冲突与融合;白裤瑶;婚姻习惯法;国家法  【作者】李远龙,广西民族法学研究院院长,法学博士、教授、硕士
期刊
【摘要】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生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婚约、结婚、离婚等方面描述了传统婚姻习惯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从观念层面、立法层面及司法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之融合。  【关键词】冲突与融合;白裤瑶;婚姻习惯法;国家法  【作者】李远龙,法学博士,广西民族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
期刊
【摘要】以现代民族为主体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就是协调国家政治与民族社会关系的过程。现代社会民族权力的形式及其运用均与民族国家密切相关,民族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民族权力的形式与民族国家格局、全球化下民族权力的特征等,都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中心话题。国家治理体系对民族权力的有机整合与公民权益的有效维护,是抑制全球化下民族权力的异化与离析、克服国家认同危机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民族权力;治
期刊
【摘要】位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的上岩坪寨是典型的侗寨。该侗寨的河流、井、鱼塘、消防渠、稻田等,共同构成水资源的活性系统。从当地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传统利用模式来看,侗寨呈现的是人与生态和谐共居的图景。侗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源自村民对水资源的集体维护。  【关键词】侗寨;水资源;利用模式;和谐共居  【作者】周大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李陶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
期刊
【摘要】移民文化变迁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课题。毛南族20多年来大量生态移民使多数传统社区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移民社区成为毛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单元。通过研究S屯个案透视其生态移民文化变迁及适应情况,对研究毛南族文化乃至移民文化变迁机制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南族;移民;文化变迁;文化适应  【作者】刘银妹,广西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在读博士。南宁,530006  【
期刊
【摘要】壮语是广西大多数壮族儿童的母语,民族文化是壮族教育的重要根基。长期以来,广西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民族文化教育的关照。本文基于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提出了建构壮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的设想,为学校教育中传承壮族文化提供学理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壮族;民族文化课程;壮汉双语教育模式  【作者】韦兰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壮文推行办公室主任。
期刊
【摘要】姻亲纽带与通婚网络是社会学、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不少学者从市场圈和地域因素等角度对其展开探讨。近年来,沿着文化及信仰要素的分析进路,关注中国乡村宗教的研究者也注意到姻亲纽带构建与宗教信仰维系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对冀中若干天主教群体的田野研究为基础,探讨和反思了市场、地域和信仰因素对乡村天主教姻亲纽带的影响,指出:市场性、地域性因素可以解释华北普通村民的通婚状况,但不适用于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