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倡议书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于2006年10月28~29日在天津举行以纪念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汉字简化方案》50周年为主题的第七次学术会议。
  会议认为,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有必要向全社会发出如下倡议:
  一、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爱普通话、爱规范汉字、爱汉语拼音的宣传教育。要正确处理汉语与兄弟民族语言的关系,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正确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和睦相处,各司其职,共同发展”为原则,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批评忽视母语教育和片面鼓吹“保护方言”的言论和现象。
  二、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自觉遵守《宪法》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确保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对教师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教育,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活动中。
  三、各级公务员应该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公务用语用字,在全社会积极发挥带头作用。
  四、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公共媒体应该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设语言文字专栏和专题节目,推动社会语言文字观念的现代化,并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全社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榜样。
  五、正确使用汉语拼音,并不断扩大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应加注汉语拼音,报刊应恢复给生僻字、难字注音的做法。
  六、《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汉语人名拼写应姓在前,名在后。公共场所的路名牌、标示牌应加注汉语拼音,以《汉语拼音方案》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为拼写规范。部委局及其他机构的代码,航空、网络、体育等方面的缩写,应以汉语拼音缩写代替英文缩写,例如用ZG而不用CN代表“中国”,用BJ而不用PEK代表“北京”。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也是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素质而共同努力!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全体代表
  2006年10月29日于天津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有关审美语言(文学语言)的问题:什么是审美语言?审美语言与实用语言(科学语言、新闻语言、日常语言)是否象某些学者所讲的那样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
《咬文嚼字》2002年第9期“一针见血”栏目内有《“胆如牛”闻所未闻》一文,指出《联合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贪官缘何胆如牛”有误,并且说:“要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不如把‘胆如牛’改为‘胆大包天’或‘胆大妄为’。”  “胆如牛”的说法确实闻所未闻,但仔细分析,恐怕作者原本用的是“胆如斗”,在编印过程中,不知在哪个环节误成了“胆如牛”。因为“斗”与“牛”字形极为近似,容易误认,唐代曹邺《官仓鼠》诗:“
名句名篇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和落实默写的教学环节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和混写现象。同音字即读音完全相同而意义、形体不同的字,结合《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30篇古诗、10篇古文,笔者拟就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字加以辨析。兹略举几例,抛砖引玉,望见教于大方之家。    1.“常”与“长”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出师
初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是化学学习入门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化学用语学习中,由于化学用语比较抽象、枯燥,需要记的东西较多,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导致部分学生对
以马粪海胆为原料,对不同温度(0、4℃、常温)和保鲜剂(EDTA、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下高溶氧水袋海胆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细菌总数(TVC)、pH指标的变化进
虽然“饣”部是常见偏旁之一,但目前汉字学理论还不能完全解释“饣”部的作用和功能。本文拟从认知学角度对“饣”部来源和认知功能作以初步探索,以深化汉字偏旁研究和简化字结构分析,进一步丰富汉字偏旁认知理论。。    一、“饣”部的由来    “饣”部是由“食”字的变体“飠”简化而来的,通过一定的变化,成为一个偏旁。这一演变过程有的学者称其为“汉字的偏旁化”,指一个独体字当用作偏旁构成合体字时所发生的一种
法律是通过词语订立和公布的,法律在诞生之日便和语言产生了亲密的关系,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是这样描述法律和语言之间关系的:
1928年冬,我在上海当学生的时候,第一次见到陶先生是在晓庄师范。我是随南国社去南京演出后去晓庄师范的。陶先生主持开了欢迎会。
“语言=显语言+潜语言。”在语言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存在着“潜”与“显”的对立与互补,语言世界内部的潜与显并非固定不变、永远对立的,而是可以转化的,是与语言世界的自身发展相吻合的。“潜语言的显性化是交际需要的产物,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的产物……都带有强烈的修辞色彩——好的或坏的”而且是语言的发展之路。那么,流行语是如何实现潜性语言向显性语言转化的呢?它们的显现不具有任意性,而是受到诸多因素
“郁闷”一词,早已有之,《汉语大词典》解释为:①积聚在内心的烦闷。巴金《秋序》:“在我的郁闷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郁的颜色。”②沉闷,不舒畅。沈从文《边城》十九:“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③谓烦闷郁结。罗荪《深切的悼念》:“[屈原的形象]在观众心里唤起来的正是郁闷在人民心底的呼声。  据说,新流行语“郁闷”一词产生于《大话西游》。随着《大话西游》在新生代中产生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