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生姓杨,名家树。乃维扬乡下农人子弟。先生发硬,平头,白发如繁星。先生不过四十有六。先生戴眼镜,镜片上不下十个圈,像是漫画人物。吾辈看书离一尺,先生看书离一寸,基本就紧贴书本。先生害近视害得苦。
先生清贫,常年穿师娘的粗布工作服。工作服上斑斑点点,是洗不掉的红墨水。先生嗜酒,竟日渐酡颜,喜凑人前说话,是一种难闻的老白干味道。先生嗜烟,抽八分钱一包的“经济”。先生嗜茶,喝粗枝大叶的苦茶。
先生上课,未得进门先清嗓子——嗯哼——嗯哼——班上霎时肃静。先生是老虎。一杯浓茶一卷书,乃先生两件行头。
先生说书,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操浓重的苏北口音;先生喝茶,大口饮,咕嘟咕嘟,又常径自端了空杯出门,回头接着说书。
吾辈习以为常。
先生不讲究,常当众擤鼻涕,左一边,右一边,哧哧有声。说得累了,先生竟能坐到前排空桌之上,叉腿晃脚。忽一日竟忘记扣扣儿,害女生低头,男生坏笑。先生不知缘由,怒气冲冲,问谁在捣乱?有谁就叫了:老师你的炉门开了!先生很窘。
先生深知吾辈古文功底薄弱,决心恶补。先生五时起身六时到校,抄写一黑板“之乎者也”,数月不间断。七时未到,先生即立于门前挽臂掐表。但凡迟到,必遭先生臭骂。恍恍然戚戚然,骇骇如过街老鼠。待先生骂够,大手一挥,一干人方得鱼贯而入,已是灰头土脸。
先生见我似可造就便紧盯不放。课堂提问无人举手先生必瞄准于我,提将而出,令我当众出丑。先生又另设小灶,课业之外增古文若干,嘱我课外研读;又令写抒情记叙议论说明四类文体共计八篇,余苦不堪言。
诚不敢恨先生。但此后竟与先生若即若离,避之唯恐不及。作业收齐,差人先行打探。若先生不在,即飞奔入室,放下作业,又飞奔而出。仿佛十万火急!
高考第一日中午从考场上下来,学校送来饭食,然我头痛欲裂咽食不下,先生心急如焚。次日即安排我到考场附近同学家中午餐小憩。如此,我竟成了学校文科班唯一一名被录取的本科生,也是自母校创办以来第一名文科生。去学校看红榜,见着先生我喊先生,先生就笑,我也笑,我却不曾谢先生。先生辛苦,我没有负先生。那年我十七。自此远走他乡与先生未有联络。
岁月蹉跎,半生虚掷,偶然想念先生。心切切向往之,又觉相见无颜。先生为农人子弟,最懂辛勤耕作而后收獲;我是先生催开的花,却未得修成正果。拖至前年春上,惊闻先生因中风已于数年前逝去,当下如晴天霹雳,悔恨莫及。见师娘,师娘亦不怪我,温厚平常。旋捧出先生相片予我。闲来看先生,先生看我。我知道先生是怨了我的,但眼中仍似有期待。我不知该如何做,方能弥补我的错。
先生博学,先生厚道,先生指点学生一二。我往俗里去想,又终究悲哀起来:先生如今已不嗜酒不抽烟,不食人间苦茶。
唉,先生!
回望先生,一如明月无语。先生要我自悟!
(作者阿岚,选自《扬子晚报》2013年7月19日。有改动)
亮点借鉴
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善良、朴实的农村教师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杨家树先生的怀念。
作者写先生之“真”,涉及多面。既有长相穿戴(如头发、眼镜、粗衣等)、生活喜好(嗜酒、嗜烟、嗜茶)、言行习惯(口音、清嗓子、大口喝茶、当众擤鼻涕等),又有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给读者描画出一个立体化的真实的先生。
“恶补古文”“高考心急如焚”的事件,可见先生之“善”:“五时起身六时到校,抄写一黑板‘之乎者也’”,此为执着中见善;“待先生骂够,大手一挥,一干人方得鱼贯而入”,此为严厉中见善;给“我”“另设小灶,课业之外增古文若干”,此为热盼中见善;高考第一天“我头痛欲裂咽食不下”,“先生心急如焚”为“我”解难,更见先生心地之善。
“看红榜”的事件,尽显先生的朴实。“我”上了高考录取红榜,“见着先生我喊先生,先生就笑”,先生内心的快乐、幸福、满足都在其中,这样的“笑”不须修饰,无须形容,最具朴实美。
先生清贫,常年穿师娘的粗布工作服。工作服上斑斑点点,是洗不掉的红墨水。先生嗜酒,竟日渐酡颜,喜凑人前说话,是一种难闻的老白干味道。先生嗜烟,抽八分钱一包的“经济”。先生嗜茶,喝粗枝大叶的苦茶。
先生上课,未得进门先清嗓子——嗯哼——嗯哼——班上霎时肃静。先生是老虎。一杯浓茶一卷书,乃先生两件行头。
先生说书,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操浓重的苏北口音;先生喝茶,大口饮,咕嘟咕嘟,又常径自端了空杯出门,回头接着说书。
吾辈习以为常。
先生不讲究,常当众擤鼻涕,左一边,右一边,哧哧有声。说得累了,先生竟能坐到前排空桌之上,叉腿晃脚。忽一日竟忘记扣扣儿,害女生低头,男生坏笑。先生不知缘由,怒气冲冲,问谁在捣乱?有谁就叫了:老师你的炉门开了!先生很窘。
先生深知吾辈古文功底薄弱,决心恶补。先生五时起身六时到校,抄写一黑板“之乎者也”,数月不间断。七时未到,先生即立于门前挽臂掐表。但凡迟到,必遭先生臭骂。恍恍然戚戚然,骇骇如过街老鼠。待先生骂够,大手一挥,一干人方得鱼贯而入,已是灰头土脸。
先生见我似可造就便紧盯不放。课堂提问无人举手先生必瞄准于我,提将而出,令我当众出丑。先生又另设小灶,课业之外增古文若干,嘱我课外研读;又令写抒情记叙议论说明四类文体共计八篇,余苦不堪言。
诚不敢恨先生。但此后竟与先生若即若离,避之唯恐不及。作业收齐,差人先行打探。若先生不在,即飞奔入室,放下作业,又飞奔而出。仿佛十万火急!
高考第一日中午从考场上下来,学校送来饭食,然我头痛欲裂咽食不下,先生心急如焚。次日即安排我到考场附近同学家中午餐小憩。如此,我竟成了学校文科班唯一一名被录取的本科生,也是自母校创办以来第一名文科生。去学校看红榜,见着先生我喊先生,先生就笑,我也笑,我却不曾谢先生。先生辛苦,我没有负先生。那年我十七。自此远走他乡与先生未有联络。
岁月蹉跎,半生虚掷,偶然想念先生。心切切向往之,又觉相见无颜。先生为农人子弟,最懂辛勤耕作而后收獲;我是先生催开的花,却未得修成正果。拖至前年春上,惊闻先生因中风已于数年前逝去,当下如晴天霹雳,悔恨莫及。见师娘,师娘亦不怪我,温厚平常。旋捧出先生相片予我。闲来看先生,先生看我。我知道先生是怨了我的,但眼中仍似有期待。我不知该如何做,方能弥补我的错。
先生博学,先生厚道,先生指点学生一二。我往俗里去想,又终究悲哀起来:先生如今已不嗜酒不抽烟,不食人间苦茶。
唉,先生!
回望先生,一如明月无语。先生要我自悟!
(作者阿岚,选自《扬子晚报》2013年7月19日。有改动)
亮点借鉴
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善良、朴实的农村教师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杨家树先生的怀念。
作者写先生之“真”,涉及多面。既有长相穿戴(如头发、眼镜、粗衣等)、生活喜好(嗜酒、嗜烟、嗜茶)、言行习惯(口音、清嗓子、大口喝茶、当众擤鼻涕等),又有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给读者描画出一个立体化的真实的先生。
“恶补古文”“高考心急如焚”的事件,可见先生之“善”:“五时起身六时到校,抄写一黑板‘之乎者也’”,此为执着中见善;“待先生骂够,大手一挥,一干人方得鱼贯而入”,此为严厉中见善;给“我”“另设小灶,课业之外增古文若干”,此为热盼中见善;高考第一天“我头痛欲裂咽食不下”,“先生心急如焚”为“我”解难,更见先生心地之善。
“看红榜”的事件,尽显先生的朴实。“我”上了高考录取红榜,“见着先生我喊先生,先生就笑”,先生内心的快乐、幸福、满足都在其中,这样的“笑”不须修饰,无须形容,最具朴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