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文学鉴赏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mb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初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学生学习国内外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而文学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新视域下,如何才能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渐成为众多语文教师面临并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视域下文学鉴赏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学鉴赏 创新思维与能力 培养
  0.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灵魂,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永恒的话题。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立足于社会的重要保障。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争强好胜、奇异想法多是他们富有的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在感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身思维想象得到触发,进而萌生出创新意识。那么,新视域下教师应怎样利用文学鉴赏课,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1.从辩证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是一项重要任务。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作品对人性及人的揭示,这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受正确教育及美的熏陶[1]。然而,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体化的,每个人在阅读经验、生活阅历、学识素养等方面不同,对人物的解读自然也会带上明显的个性特征。为此,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辩证角度进行理解与鉴赏人物形象,提出有根据、新颖、准确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十六课《孔乙己》该篇课文时,文学领域对他的评价大多是这几个词语:落魄、疯癫、迂腐、圆滑、虚伪。大多数学生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也基本定格在上述词语。然而,也有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虽然孔乙己迂腐、自命清高、虚伪,但也是受害者,本性仍存善念,并无杀害人的想法。比如,在丁举人打折双腿时,孔乙己遭受了巨大冤屈与灾难,但从未产生报复的心理,虽然行为有些懦弱,但也是善良之举。试想,在当时、甚至现代,多少人在面对恶势力时都会采取这样的举动,何况孔乙己这样的身份?从另一种角度看,在那样的社会背景,如果大家没有当孔乙己是异类,他或许就不会假装清高来维持那一份仅存的自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孔乙己的角度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解读,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思维。
  2.从多元角度诠释文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文学作品中,主题诠释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2]。那么,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诠释的主题,将有利于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从某种角度说,作品的主题是读者赋予的。由于每位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主题的诠释自然也存在差异,故只要理解合乎情理,都应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去理解作品主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最后一课》时,文章主题是表达阿尔萨斯省人民在沦为异族奴隶后的痛苦及对祖国的热爱。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打败仗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社会腐败,领导者的管理、领导能力不足,试想多少败仗是与决策有关?此外,还与民族的团结程度有关。面对这些新颖的见解,教师不应立即评判对错,而应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再与大家一起分析。
  3.从想象角度填补情节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节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情节的到位理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整体感情基调、人物形象的特征[3]。然而,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许多情节并未直接描写出来,而是通过文章内容向读者暗示。在这部分空白里,往往包含着很丰富的意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情节空白,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完成对这部分情节空白的填补。想象,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力[4]。在对文学作品情节空白填补的过程中,离不开想象,而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从而有利于他们萌发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六单元二十五课《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故事结尾,如那些赞美皇帝“新装”的人,最后会是怎样的结局?那个敢于说出真话的小孩,又会怎样?给皇帝换“新装”的人,结局又该如何?通过对这些空白情节的想象,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而这个过程也是促使学生产生奇异想法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爱想象的习惯具有积极意义。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玉敏.论文学鉴赏心理机制的生成【J】.新疆社会科学,2013(10)
  【2】张爽,陶瑛,张黎.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
  【3】周建新.诗歌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
  【4】杜艳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法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到阅读环节中,让学生的阅读以及分析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满足当前课改对语文教育所提出的创新需求。分层教学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且创新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纳入到阅读教学中,这样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他们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引导,让小学生都可以实现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过程,是幼儿体验科学精神的过程,是幼儿丰富感性认识,提升认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线教师该如何以《纲要》精神为指引,借助于科学教育活动这个平台,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努力培植幼儿科学“学习力”呢?  一、努力激发幼儿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学”有动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动力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面,并提出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具体要求。然而,若一味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但是却不指导学生该如何高效阅读,则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追本溯源的方法有效选择课外拓展性读物的方法。追本溯源的方法促使学生以某课堂学习的文本为基础,思考该文本来自哪里,作者是何人,有哪些与之主题相近的文章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课外阅读,这样能令
就业难,这是社会现实,也是事实。什么样的高职毕业生能较顺利就业?能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呢?只有抛弃那种"重实践弃理论",那种"重实践轻理论"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注重学生
【摘 要】  语文教学重在一个“读”字,这既是我们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法宝,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体现了语言学科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我们更要指导学生去读,通过自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精读培养学生把握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朗读教给学生品味语言感受美的方法。在读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
该文简要论述了晋陕蒙接壤区在国家能源方面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它的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即生态环境的过渡性、波动性、脆弱性和敏感性,并阐述了在这一地区建立试区的科学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本文立足素质教育大背景,从理解人文内涵、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适当延伸三方
本文以《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三部意识流小说为主,通过对其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展示人类深层意识的方式等方面技巧的分析总结伍尔夫的辉煌成就。
本文从情欲、道德和种族、历史的视角,探讨小说《耻》所蕴涵的生命价值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对历史、文明的巨大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