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例研究的循环模式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qqz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课例研究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例打造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
  1.重形式轻内涵。很多学校只注重课例形式的热热闹闹、花样繁多,却没有确立研究主题,没有对研究主题的反复推敲,更没有主题理解的不断提升,致使课例研究缺少应有的内涵。
  2.重数量轻质量。一课两上、三上,多上,在数量上不断累加,却不注重反思每次重构、重上过程中的提升,课例研究停留在低层次重复,缺少应有的质量追求。
  3.重个体轻合作。我们常能看到一些课例活动中执教老师作为主角与参与老师作为观众的鲜明对比,课例研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并不是个人闭门造车的过程,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我们在课例研究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初步构建了课例研究的循环模式(如图),并通过一次次的实践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可操作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团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就这个模式作简要的解释。
  一、课例研究循环模式的实施方式是“循环”
  课例研究循环模式就是“设计—上课/观课—议课—反思”不断循环的过程,并且这个循环是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提升点,每一次再设计、再上课、再议课、再反思都是一次提升,整个循环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课例逐渐成型的过程。
  在我们的循环模式中,每一次循环都包括“设计—上课/观课—议课—反思”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要作为提升点,势必要与上下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目标的设计以及围绕目标的评价任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次教学设计是整个课例研究循环的起点。它需要建立在对课程标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三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通过对这三者的整体思考,细化出具体的课时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价任务;最后合理安排、组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完成出确保课标要求、学生立场的、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第二个环节“上课/观课”,就成为了检验教学设计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有必要强调课堂观察方法的运用,观课者是带着主题、任务进行课堂观察的,这个观察将为接下来的议课环节服务。第三个环节“议课”是参与教师集体思维碰撞的过程,对于整个活动至关重要。在这个碰撞过程中,会对设计、上课/观课两个环节产生新的想法,甚至需要推翻之前的定论。教学的改进就是在这样不断碰撞中得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发展。第四个环节是反思,反思是继议课之后再设计之前的过渡环节,思维的碰撞总能带来各种火花,但是需要教师自己的选择与判断,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对再设计做出合理的调整。
  四个环节只是一次循环,课例需要一个重复循环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受到时间、精力、教学进度、班级数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这个循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循环、每一个提升的机会,不唯数量,追求质量。只有切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在有限的循环下打造真正经典的课例,教师也才能真正在课例打造过程中体验成长的收获。
  二、课例研究循环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主题
  课例研究循环模式是围绕研究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主题就像血液一样,流经整个“循环圈”。课例研究循环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主题,没有主题的课例研究是空洞的研究、肤浅的研究,“疑似”的研究。
  主题已经深入到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个角落、伴随每一位教师。我们是在系统框架下去研究主题的,设计之初,执教者根据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将主题思想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参与者同样根据主题对执教者进行辨析与建议,就这样在主题统领下的第一份设计完成了。比如在我们学校,“教学一致性”成为了一种“前主题”,我们的课例研究也就成为了“教学一致性的课堂范式”的课例研究。上课/观察时,对于执教者来说,是自己理论与实践验证的重要时刻,对于观察者来说,同样也是验证自己在讨论时想法的时刻,同时又带着主题观察的任务,以主题的视角进行观察,对课堂现象进行分析反馈,并从主题的视角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提出建议。议课时更需要围绕主题,一节课中出现的信息极其丰富极为复杂,一节课反映的问题也会林林总总,如果不聚焦主题,大家各说各的,那么对于提升显然是没有效果的。主题议课可以打破散点思维,将参与议课的老师聚焦到同一个主题之下进行系统思考,对教师提升与主题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很多老师会在课后进行反思,却很少老师会进行主题反思。如前所述,一节课会涉及的问题很多,教师能够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上课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主题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聚焦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并让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主题是课例研究的灵魂,没有主题的课例研究是内涵缺失的研究。在课例研究循环模式中,每一次循环都是对主题研究的深化。前一次的设计可以通过上课得以验证,在再设计时就对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议课提出的建议可以通过后一次上课得以验证,再次议课时就会产生新的发现;每一次反思都是打破原有的认识、否定自己、突破自己的过程,是对主题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
  三、课例研究循环模式的操作主体是团队
  课例研究循环模式是在教研团队中合作、对话、分享的过程。每一次循环、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团队在课例打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最大化地挖掘团队力量、实现团队整体发展,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倡导合作、对话与分享。从教学设计开始,我们就必须注重团队的力量。首先,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教学设计是我们在不同教师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形成的,聚集了团队的智慧。教材解读,我们通过团队研讨的方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从目标确立到评价设计再到教学方案,我们在对话中得到灵感,在对话中加深每一位参与者对于主题的理解。观课/议课,我们注重团队合作,参与观课的老师会分主题进行课堂观察,最后汇总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必须要合作观察、分享结果才能完成。没有团队的合作就无法用课堂观察的方式去打造课例。议课环节更是教师深度对话和分享收获的过程,每一位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供其他教师辨析、讨论,这个过程中有争论、有否定,但是每一个人的分享实实在在地扩大了每一个人的收获。如果说议课时需要合作、对话、分享的话,很多人会认为反思是执教老师一个人的事情,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作为参与活动的第一主角执教者,肯定是收获最大的。如何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分享这个收获?我们把最后一次反思做成故事叙述的形式,由执教老师将整个课例活动的痛苦、困惑、收获用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最大化地实现团队的整体发展。
  团队是课例研究循环模式的操作主体,没有团队的合作、对话、分享,课例研究是很难做到的。课例研究既依托于团队又是为了发展团队,依托于团队的课例研究能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得以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课例研究,也只有在团队之中,通过团队的合作、对话、分享打造的课例,才是真正的课例研究过程。
  课例研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循环的、有主题的、基于团队的研究过程。没有主题的课例研究失去了研究的内涵,不能发展团队的课例研究失去了研究的价值,而不管是内涵还是价值,都需要通过不断循环的过程得以实现。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将用一个个课例研究过程来提升整个团队,成长整个团队。
  (吴晓亮,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215211)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在我还没有成为教师之前,觉得这是一个神圣又快乐的职业,可以和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一起,我憧憬着一朵朵花儿在我这个园丁的细心耕耘、悉心浇灌下茁壮成长。真正走上这个岗位后,我才发现一切都不那么简单,有些“花儿”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天天向上,励志成长,给我出了不少的“难题”。  班里有个小朋友“东东”,患轻微的自闭症,刚进幼儿园的那天他妈妈就告诉我们东东不会说话,希望我们能帮助他说话,发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食品污染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世界上不断发生,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根据学生食堂餐饮食品加工的特点,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确定原料采购
重视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幸福感,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充分分析影响医学生幸福学习的因素,努力改变和提高影响医学生幸福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
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当前,大学开展创业式教育很有必要。文章讨论
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6800万。而电子邮件、MSN、BBS、视频会议、资讯、娱乐、证券、OICQ等这些广泛的应用使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载体。
毋容置疑,腾讯QQ已成中国网民跨平台交流的必备工具之一,从1999年开始开发应用到2010年3月5日,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到2014年4月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已接近2亿。然而,教育界对此的反应还不够敏感。在中小学生使用QQ已经相当普遍的今天,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在校本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中,引入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资源。  一、让QQ走进课堂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我国厉行法治,从清末沈家本先生算起,已达百年之久.进入21世纪,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时,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仍未落实.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中西双方法律理念相融合与对西方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提升,在国内建立了第一条裸芯片测试、老化筛选和评价的KGD(Known Good Die)可靠性保障试验和生产线。
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经常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和稳定性.本文从路基、路面基层及路面的施工工艺等几方面,阐述了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介绍了 Win98系统维护 ,解决非法操作和应用程序死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