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下的高校体育文化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各高校体育文化调查及研究,提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应该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注入体育之中,让更多的人在体育运动中了解体育文化。并提出了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战略对策,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加强体育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养 体育文化 健全身心
  [作者简介]孙彩丽(1973- ),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陕西 西安 710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陕西省体育局课题“陕西省农村妇女体育行为研究”(课题编号:10057)和2008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体育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G0801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89-02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种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视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抵抗不良文化的侵蚀,还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枢纽、疏导年轻人过剩精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在人文关怀背景下,从体育文化多样性入手,研究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规律、特点功效,分析体育文化多样性对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提高生活质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学校体育文化是一个涉及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物质文化、体育制度、管理方法、体育活动内容、体育精神几个层面。
  1.体育物质文化层面。高校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在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质的统称,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校园师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近年来,高等院校为了加快发展,纷纷加大各个学科的软件、硬件建设力度,体育场地设施作为高等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的醒目亮点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各校领导越来越重视对体育场地设施的修建和改善。笔者对陕西地区20所院校的调研结果分析显示,体育场馆设施种类比较齐全,但各场馆的数量明显偏少,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场馆,其学生平均拥有活动面积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以看到多数学校体育场馆、器材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的需要,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的缺乏,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都是选择性的开放使用。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普遍原则是:首先保证大型体育赛事和校运动代表队训练的优先使用;其次是满足体育教学课程需要;最后才满足个体体育活动人群需要。高校体育场馆选择性的开放使用大大限制了体育场馆功能的发挥,束缚了学校群体体育的发展,也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各学校体育场馆仅面向本校教工、学生开放,很少与外界联系,这使得各学校的体育活动仅局限在校园内,难以发挥高校体育活动对周围社区的影响作用。
  2.体育制度、管理方法和体育活动层面。完善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校园体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准则。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陕西各学校基本执行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如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课堂常规等),也都设有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每年都有专项的体育经费、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比赛和体育节、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但有些学校在学校体育长远规划、成立体育组织专门机构、运动员管理条例、课外体育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文件规定,也就是说各学校在更加细化的体育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另外,学校对国家下发的体育文件精神的执行不能达到预期结果。这反映出陕西高校在体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种细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尚不完善,上层体育管理与体育实施过程相脱节。体育管理不能有效地为学校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精神层面。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校园内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精神层面上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文章从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道德几个方面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1)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调查结果:46.3%的被调查认为运动有助于个性培养,47.3%的被调查认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非常乐观,26.1%的被调查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和思考问题,77.1% 的被调查认为运动能改善人的心情,72.3%的被调查认为体育课能使身体更加健康,69.3%的被调查认为想拥有体育特长,75.1%想成为同学中体育方面的佼佼者。根据调查分析,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体育观。(2)体育风尚在此是指由在高校经常观看体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有助于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陶冶其情操,优化其心态,从整体上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调查结果:24.3%学生自觉体育锻炼(每周锻炼1~2次,每次锻炼时间50分钟以上),32.1%学生常阅读体育报刊(每周2次以上),27.2%学生经常观看体育节目(每周2次以上)。表明平时校园的体育活动只是学生自己散漫进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心态仍然没有被调动起来,体育活动组织的相关团体及部门还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3)体育精神在此指体育竞争精神、意志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几个方面。调查结果:66.9%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竞争精神,68.9%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意志精神,56.0%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遵纪守法精神、合作精神,63.1%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12.9%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创新精神。整体上说大多数学生认同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个体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以及遵纪守法精神,对自身发展有积极作用。(4)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体育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体育,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当前各学校体育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与学生希望获得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方式上,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不能完全达到个体体育需要。体育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期望学习的体育知识,这会对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5)体育道德是学生整体素质状况的一部分,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及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责任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和功利主义态度都是体育道德状况的反映。调查结果:42.6%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责任感充分体现,72.3%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公平竞争充分体现,2.5%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功利主义充分体现,49.6%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集体主义组织纪律性充分体现。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能为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二、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战略对策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体育文化环境是高校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一,对于体育,我们一定要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它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的功效,健康身体的生物功能,是我们建立体育文化宣传,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基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宣传,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奥运专题报告、体育文化沙龙等。第二,就是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一个高水平运动队在学校内部拥有广泛追逐群体,组建具有广泛影响的、适合本校实际状况的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将极大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因体育竞赛成绩优异而提高声望,学生因关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而更加亲和体育,并在长期的亲和中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熏陶。第三,要推进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以人文本”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改变用时间、长度,高度等量化考核为手段的评价标准,实施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案,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掌握几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第四,高校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余暇体育,使余暇体育活动内容涉及广泛,充分发挥余暇体育自由性、个性、情感性的特点。第五,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尚待加强,校园体育精神反映着深层的体育思想理念,是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循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因此,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也是关键。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就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提供充分可靠的保证,努力确保各类体育设施齐全、先进,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生身体锻炼、开展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并努力促进使国家和地方的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能够建存在校园中,只有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需求了,才能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环境。
  3.加强体育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领导的支持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明白体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系统。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将规章落到实处,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实施体育教育,构建体育文化。要逐步建立各种大学生体育组织,培养一批热心的体迷和支持者,通过开展体育科技专题讲座、体育沙龙、体育评论,不断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吸引学生的参与意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开展校际间、院系间、年级间、班级间的体育交流,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其次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使其能更大程度上发挥这些设施的效益及功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湘博.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 2005(11).
  [2]王艳云.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3]程一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7).
  [4]刘勇.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5]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我国流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流通对生产越来越强的逆向控制作用。在商品经济不同发展阶段,流通与生产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这种生产与流通是一种竞合关系,并对生产发挥着日益明显的引导作用。这种过度的控制,可能会改变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运行效率。  为了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一观点,我们先将流通对生产逆向控制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使逆向控制具有可能性。在社
随着WTO的加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能否创出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实施名牌战略,企业以争创名牌兴业,消费者青睐名牌,一个名牌工程正在华夏
文章首先对大类招生带来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文章对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
2010年11月24日,中国计量学院举行思源助学奖学基金捐赠仪式。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杨其华代表学校与杭州中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九六、杭州杭科光电有限公司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22”特大爆炸事故联合调查小组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和处理建议。
[摘要]高职院校应培养既有较高理论素质,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对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能力本位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并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能力本位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曹刚(1963-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已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对于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施工企业,加入世贸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市场环境,
陕西天王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是由原西北国棉七厂整体改制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现有员工6444人,拥有环锭纺纱锭109868枚、气
金融"创新"是相对"传统"而言,是在金融领域中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一种全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效率,通常包括在金融体系中和金融市场上形
编者按:在全国职教科研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我国知名职教专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就职教科研会召开以及我国职教科研现状、未来研究方向等相关问题,马树超研究员谈了自己的观点。    从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以来,职业教育科研的方向逐渐明确起来。这个时候召开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