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画外意?绝处尽有情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daked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略大师画笔,题画诗或属蹊径,实非附庸。较之画作,诗歌更容易保存,更容易触发联想,更容易阐释题外之旨。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名作《长江绝岛图》早已不存,苏轼的题诗却展示了又一个天地。诗云: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画是空间的艺术,画作扑面而来的,不是物象,而是感觉,不是具体,而是整体,经历了视觉冲击,然后才看到山水、环境,才发现人物穿插其间,才揣摩到其精神状态。诗在时间中流淌,诗的描写顺序,与此类同,这是作者探究的顺序,也是指引欣赏的顺序。
  画中山水相接,了无际涯,这种深远感是画面给人的第一感,更是奠定诗文写作的情感色调,亦如书法作品中首字引领全篇,基调由此确定。山水的苍茫与草原的苍茫看似相同,其实不一,后者广阔,前者往往让人联想到人生道路的难以预测和把握,心底油然生发出一种无助感。在这样的铺垫下,我们看到江中央的两个不相连的小岛,在苍茫山水中孤零零的。仔细看岛上,山崖崩了,前路斷了,山上的飞禽走兽也都离开了,更见孤独,令人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象。崩、绝、去三个字尤其生动,如刚刚发生,亲眼所见。那么岛上有什么?如果什么也没有,画面就不知所云,所以画家添了这棵大树。因为太远,看不清是什么树,只知道它直直地刺向天空。横向的江水,凸起的孤岛,如果没有纵向的大树,则缺少对比,构图显得平淡,意味也显得平常。这棵树的加入,使环境更显孤独,不仅如此,以今天的眼光看,会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两棵枣树》,“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向奇怪而高的天空”,会想起毛主席的词“刺破青天锷未残”,一种不屈的精神、斗争的意志矗立在里面。这样的孤独、这样的斗争,是画者、作者有意无意地说自己吗?
  镜头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画面出现一只小船,是出现,似乎刚才没有,所以作者问它“何处来”。虽没有回答,作者却仿佛听到了回答,哗哗的桨声夹杂着美妙的歌声,随着船行迎风的节奏,时高时低,这是真切的感觉,也应当是作者曾经的切身体会。注意这里有歌声,因而带出画中人,抑扬的歌声是歌者心情的真切反映,而之所以歌,是作者赋予的,与其说表现了画中人的神情意态,不如说表露了作者的心理状态。尽管前面讲苍茫、讲孤独、讲崩绝去,讲惟有乔木,但作者受到的影响似乎不大,没有常见的阻滞、郁闷、悲戚,而是和着船行的节拍唱歌,这其实也是作者心中坦荡的表现,是境界高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地方。就画面而言,人立船头,或观看,或思考,或吟咏,或歌唱,这是画面尤其是写意画所不能具体描绘的,那么怎样理解人的动作,完全取决于观者的喜好。作者选择歌唱这个动作,这是其联想的高超之处,也是写作的精妙之处,更是作者精神状态的真实之处。几种听觉揉在一起,与画面空间融在一起,静中有动,动中有情,这样的通感,更体现了作者的心境。
  到这里,画面讲完了,作者和观者却意犹未尽,就这样结束当然不行,怎么办?起承之后转个角度。刚才人看画,带出了画中人,那么再细致一点,想象画中人看画中岛。主体变了,客体也变了,但是看的主要对象没有变,还是孤岛。其实山水茫茫,画中人看岛是无论如何也看不清的,这里与其说是看岛,不如说是在看自己,当然,这种看自己还是要通过看岛表现出来,否则太过直白,就没有味道了。对象还是岛,作者或者说是画中人想看的其实是“沙滩”,当然看不到,但可以想得出,“沙平风软”,这样的联想来自作者的心境。画中人因为船随波前行,看到的山自然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久与船低昂”,注意这里又是一个动态的描绘。这与作者看到的山之不同在于,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局部的,一个是整体的。动静的差别在这里尤其明显,画面是静止的,想象是流动的,岛是静立的,船是晃动的,有静有动,使画面活了起来,如在眼前。
  写到这里,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场景有心境,无论就画面还是诗文,都可以结束了。但就这样结束,诗味不足,怎么办?苏轼自有妙方,他跳脱开来,延宕出去。孤、姑谐音,当地称大孤小孤为大姑小姑,又称彭浪屿为彭郎,有姑有郎,就有了故事。苏轼巧妙运用这个现成的比喻,想象大姑小姑正以江水为镜梳妆打扮,“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烟字用得尤其巧妙,迷迷蒙蒙,换个角度又讲到船与岛距离之远,进一步暗示了山水的苍茫。晓镜即指江水,江水难画而不画,留下的空白是令人遐想的空间,待以填充。苏轼把画中没有而实际存在的水,通过镜子这个比喻,使之成为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峨峨”本有年轻美女的感觉,佳人装扮,自然新妆,“开”字更是形象,在烟雾笼罩中慢慢打开,正说明船慢慢向孤山靠近,这似乎也暗示作者正有意无意地慢慢走进孤独的境地。有这样的铺垫,他接着补了一句,“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真是颊上三毫,传神之笔,这画不出的感觉,让他一句话点出来了,当然没有点透,也不需要点透,到此为止。其余味在于,贾客有钱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媒妁之言在先,或者说,诗人心有所向,道不同不相为谋。
  诗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再回味画品读诗,无不围绕着长江之广、绝岛之孤而来,不同的是,诗的描绘使孤独清冷的画面更加有味有情,这是诗歌的独特之处,诗人的高妙之处,更是诗心的动人之处。
  这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87)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题中李思训为唐代著名画家,其山水多以青绿胜,色彩并不绚丽,但传达的感情却很强烈。当时苏轼名满天下,却郁郁不得志。从熙宁四年(1071)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熙宁八年(1075)到密州任知州,次年又移知河中府,熙宁十年(1077)在赴河中府的路上接到命令改任徐州知州,赴任前到京城述职竟被拒绝入城。到徐州后,遇到黄河决堤,这首诗应是筑堤救灾后所写。联系他当时的境遇,诗中有孤独之意、不平之气,更有云水襟怀、坦荡胸怀和人文情怀。清人方东树赞曰“神完气足,遒转空妙”,诚哉斯言。
其他文献
茉莉,中国第一旅行女装“绽放”的创始人。2008年7月,以清晰的品牌定位,在路上的设计思考,自由随性的旅行范儿,茉莉开创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旅行风格女装品牌。绽放,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也是两人的生命之旅,创始人茉莉和三儿因为旅行而相识,因为相爱而在一起,他们辞去各自稳定优越的工作,历经漂泊叉最终选择回归。两人把生活中追求的自由、独立、随性、温柔、和平、范儿、绽放等闪光点融入进旅行之中,精心塑造集旅
期刊
郁达夫曾经写道:“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秋天,应是四季里的中年。翱翔了两季的羽翼收了起来,落在地上,缓慢而认真地前行,体味着生命的内敛与深厚。大地开始变得疏朗,流水瘦了,阳光淡了,枝头像是简笔画,勾勒着落叶纷飞的寸缕诗情。  入秋后,书桌便有了寒意。坐在窗前,看天高云淡,听凉风缱绻,不觉间心神便得到了舒展,一些尘埃般漾起的烦
期刊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张籍集系年校注》卷八)【赏析】  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的诗。前三联皆景语。第一联以寒鸦晚集、旅雁南归况出旅人当时的身心之境。“水光”“霞彩”二句,一是由地及天之景,一是由天及地之景,且都是“晚景”的递进。“芦花吐”与“柿叶稀”,则是以视觉角度继开篇“秋声”之后对“秋”的进一步叙写。芦苇
期刊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要干事创业,就不能四分五裂。那么,如何化解纷争、调和矛盾呢?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君主,多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很值得今人借鉴。  刘秀刚称帝时,部下还在四处征战扫除割据势力。当时,刘秀有个爱将叫贾复,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其时纷乱之际,军人犯法大多能相互包涵,但颍川太守寇恂却把贾复的这个部将逮捕入狱,并绑到街市斩首。寇恂秉公执法,严肃了法纪,却把贾复得罪了。  
期刊
古人出于天命观,总要为名人渲染一个神异的出身,所谓圣人必有异相,他的出生、外貌、身体特征总要有异于常人之处,由此可以证明天命之所归。先秦时期还没有这种思想,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大兴儒术之后,神学化的汉代儒学逐渐塑造出了很多神异现象,例如圣人出现常伴随着黄龙、麒麟、凤凰、甘露、朱草、灵芝、彩云等的出现,身体也有各种异于常人的地方,例如重瞳,手长过膝,一字眉,体有三乳、四乳等。进一步再反推历史,给仓颉
期刊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影响和熏陶,那么他在生活和处世上就会坚守内心,有“法”可依,为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他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說,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
期刊
山于天地间为物峙a,或盘如龙,或踞如虎,或仪如凤,或曳如龟b,或巾而峨c,或笔而锐,或笥而方d,或盖,或笏e,或旗,或印,形象物而名随之。昆阳并海而县f,诸峰自西南来,气势横逸,若万马之奔。距郭近一峰特耸,若勒回马首而顾其群,其旁起中伏若马背负鞍,故名马鞍山。春时杖屦西郊g,见云雾吞吐,花木纷披,宛然紫茸翠毛之饰,晃眩吾目。  周氏族居其下,箕裘诗礼h,逾二百年行之。翁荐于乡,登龙虎第i,春风得意
期刊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跟房屋连在一起的是庭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庭院的“庭”字。  “庭”外边的“广(yǎn)”表示字的意思跟建筑物有关,里面的“廷”既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同时由于它本身具有庭院、朝廷等含义,所以也把相关意思带入整个字中。  有学者认为,“庭”最初就是用“廷”来表示的。后来,“廷”主要表示朝廷,人们又在其外增“广”,造了“庭”字来表示庭院等意思。  “庭”最初是指房屋的正室
期刊
题壁诗历史悠久,产生于两汉,盛于唐宋。壁,是指“空间载体”,不仅仅指墙壁,还包括山崖、寺壁、驿亭、廊柱、官厅、邸舍、窗扉、城楼、关门、囚室、桥头、碑阴、屏风、枕头、灯笼、手帕、衣衫、树叶甚至竹木。东汉南阳人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曹操非常重视和喜欢他。《晋书》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文,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
期刊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尝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宋〕蔡襄《即惠山泉煮茶》  蔡襄,既担任过茶官,也著述过茶书,还创制过名茶,可谓是真正懂茶之人。正因如此,蔡襄的茶诗中也多有真知灼见,绝非一般文字消遣之作。上一期我们拆解了《和诗送茶寄孙之翰》,本期我们再谈一首《即惠山泉煮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