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辨证论治90例报告

来源 :新疆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h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病情多变,易导致急性发作,引起诸多合并症,死亡率高。所以对急性发作期治疗是稳定病情的关键。我们根据1977年全国肺心病防治会议确定标准,分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 取材我院1978~1993年住院病人。90例中男82例,女8例。年龄41~50岁18例,51~60岁37例,61岁以上35例。病程在1~5年19例,6~10年54例,10年以上17例。发病季节春季25例,冬季54例,夏秋季11例。新疆寒冷季节长达半年以上,室内外温差大,易致
其他文献
<正> 乙肝的分型,各家很不一致,然具有共性的是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等型。临床观察表明,肝郁气滞及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乙肝;脾胃虚弱型
古典诗词鉴赏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所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揭示诗词的主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一、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
与“横看成岭侧成峰”充满理性趣味相对应,“月是故乡明”则无理而充满了情趣。在语文世界中,这种非理性语文现象广泛存在,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价值。在语言领域中这种不合乎逻辑的现象非常多见,尤其是文学语言。很难想像在这种非理性语言缺位的情’况下,语言的表现力将会怎样的苍白。达成这种奇妙的语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寻找答案。  就其客观原因来说,这种现象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蒙
<正> 笔者于1989年至1993年,观察治疗52例以痰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患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初步总结如下。
郁达夫的经典之作《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以一个平民化的文人姿态,怀着忧郁、优美的情怀观察、体验故都之秋,将北国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的秋姿
《礼记》中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所谓“离经”.也就是给文言文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古人读书要自己
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和探讨古代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上.宋元时期“读文训练”有其自身特色.对今天的中小学阅读教学是很有启示的。
考察目前高考作文和中学作文的状况.我们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已失去大地。毋庸讳言.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对中学作文教学格局、状况的形成是综合的、关键的、致命的;对学生成长
<正> 雪莲用途很广。现将我们进行的急慢性毒理实验研究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急性毒理试验 1.选健康昆明小白鼠18只,体重18—22克,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