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这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文以福建省莆田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载体,从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开设、组织与教学、评价方法、课程的特点及成效等方面,阐述了中职地理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地理教学;社团活动;课程化
随着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已经行进在健康的轨道上,但中职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整体素质低,教学质量差,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开展地理社团活动课程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自主意识,提高实践和学习能力,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增强责任感。
一、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开设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工具。地理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价值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地理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在中职课程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制力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对地理这门功课不够重视,老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校从实际出发,遵从学生意愿,充分调动学校现有的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开展了很多体现专业特点的地理社团活动课程,如:计算机专业开展地理课件制作,美术工艺专业开展地图制作与寻宝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旅游与导游等。
二、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组织
社团活动课程是以社团组织为载体,以社团活动为学习内容的课程。与传统教学不同,学生是课程的主导者,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和服务。社团活动课并不是玩耍性质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智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增加实践经历、健全人格、崇尚个性魅力。
地理社团活动课程以组织上的“课程化”与内容上的“活动化”相结合。在时间上,确定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在场地上,我校确保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在人员上,每个社团都配备有一名指导教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社团从校外聘请来的教师;在经费上,学校为每个社团提供每年3000元左右的专项活动经费;在制度上,每个社团都制定各自的章程、计划及管理办法,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转。同时,学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开设保驾护航;改革学校教职工工作量方案和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开发社团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三、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教学
社团活动课程,其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学到知识,以学习型、技能型为主。所以要有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开展的活动不能脱离专业主题,要与学校课本相结合,把理论、技能、实践结合到一起,突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活动形式不受拘束,社团成员自主决定。
四、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
开展社团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学习技能,也能让学生在协调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优精神,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在课程评价方法上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能放纵不管,也不能过于打压,可以采取成效验收和汇报演讲的评价方式。其中成效验收是指通过知识和能力测验来评价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汇报演讲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其在参加社团后的所想、所感、所得。
五、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特点
(1)自主选择与指导并存。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互换,自始至终,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学生以自愿为前提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只需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以旁观的态度从旁指导。
(2)开放式的教学。社团课程教学以开放的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及开放的心态完成教学任务,不再以传统的课堂为教学地点,学生可以更多地走进自然和生活。通过教学主体的对换开展开放式的教学,以讨论、情景表演展现教学主题,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且不再以数字成绩而是以综合技能为主去评价一个学生,所以学生想学习,愿意学习,充满了时代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3)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高于理论。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从体验中感悟知识。社团活动课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更加善于发现和总结,学习兴趣得到调动。
六、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成效
中职学生是即将工作的职业人,就业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积累从业、就业、创业的经验。而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跃了整个学校学习氛围,显示了蓬勃的活力。
(1)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使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一个发挥特长的地方,在各种活动中学生的才华得到体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一改以前沉闷、不爱发言、容易走神的现象,转而乐于学习、爱学习、会学习,课堂氛围活跃,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2)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鲜明的特性,通过地理社团的开展,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激发了学习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3) 为教学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演讲、答辩、课件、图片展示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展示学校社团课程的成果,让学校的社团课程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4)提高了班级的管理效率。学生通过地理社团的开展,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大大减少,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5)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中职学生大多处于好奇心重、喜欢玩乐的年龄段,过于沉闷、压抑的课堂,不仅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通过地理社团课程的开展,增加了教学的方式,丰富了校园文化。
通过几年来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使其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课程化社团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尊自信,适应环境、自我控制、解决困难、人际交往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这一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志清,李清月,安淑静.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2]孟祥瑞.课程知识观转型视野下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J].艺术科技,20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中职学校;地理教学;社团活动;课程化
随着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已经行进在健康的轨道上,但中职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整体素质低,教学质量差,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开展地理社团活动课程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自主意识,提高实践和学习能力,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增强责任感。
一、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开设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工具。地理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价值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地理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在中职课程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制力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对地理这门功课不够重视,老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校从实际出发,遵从学生意愿,充分调动学校现有的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开展了很多体现专业特点的地理社团活动课程,如:计算机专业开展地理课件制作,美术工艺专业开展地图制作与寻宝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旅游与导游等。
二、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组织
社团活动课程是以社团组织为载体,以社团活动为学习内容的课程。与传统教学不同,学生是课程的主导者,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和服务。社团活动课并不是玩耍性质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智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增加实践经历、健全人格、崇尚个性魅力。
地理社团活动课程以组织上的“课程化”与内容上的“活动化”相结合。在时间上,确定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在场地上,我校确保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在人员上,每个社团都配备有一名指导教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社团从校外聘请来的教师;在经费上,学校为每个社团提供每年3000元左右的专项活动经费;在制度上,每个社团都制定各自的章程、计划及管理办法,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转。同时,学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开设保驾护航;改革学校教职工工作量方案和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开发社团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三、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教学
社团活动课程,其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学到知识,以学习型、技能型为主。所以要有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开展的活动不能脱离专业主题,要与学校课本相结合,把理论、技能、实践结合到一起,突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活动形式不受拘束,社团成员自主决定。
四、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
开展社团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学习技能,也能让学生在协调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优精神,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在课程评价方法上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能放纵不管,也不能过于打压,可以采取成效验收和汇报演讲的评价方式。其中成效验收是指通过知识和能力测验来评价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汇报演讲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其在参加社团后的所想、所感、所得。
五、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特点
(1)自主选择与指导并存。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互换,自始至终,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学生以自愿为前提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只需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以旁观的态度从旁指导。
(2)开放式的教学。社团课程教学以开放的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及开放的心态完成教学任务,不再以传统的课堂为教学地点,学生可以更多地走进自然和生活。通过教学主体的对换开展开放式的教学,以讨论、情景表演展现教学主题,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且不再以数字成绩而是以综合技能为主去评价一个学生,所以学生想学习,愿意学习,充满了时代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3)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高于理论。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从体验中感悟知识。社团活动课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更加善于发现和总结,学习兴趣得到调动。
六、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成效
中职学生是即将工作的职业人,就业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积累从业、就业、创业的经验。而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跃了整个学校学习氛围,显示了蓬勃的活力。
(1)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使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一个发挥特长的地方,在各种活动中学生的才华得到体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一改以前沉闷、不爱发言、容易走神的现象,转而乐于学习、爱学习、会学习,课堂氛围活跃,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2)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鲜明的特性,通过地理社团的开展,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激发了学习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3) 为教学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演讲、答辩、课件、图片展示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展示学校社团课程的成果,让学校的社团课程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4)提高了班级的管理效率。学生通过地理社团的开展,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大大减少,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5)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中职学生大多处于好奇心重、喜欢玩乐的年龄段,过于沉闷、压抑的课堂,不仅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通过地理社团课程的开展,增加了教学的方式,丰富了校园文化。
通过几年来地理社团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使其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课程化社团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尊自信,适应环境、自我控制、解决困难、人际交往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这一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志清,李清月,安淑静.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2]孟祥瑞.课程知识观转型视野下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J].艺术科技,20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