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家长教养心理的特点,阐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则,指出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家庭 独生子女 教育特点
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是一项影响到未来人口素质和民族前途的重大课题。 对于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问题儿童”;另一种则认为,独生子女无论在健康状况、性格特征和社交生活等方面,都不逊于非独生子女。这两种观点都强调不同家庭环境与教育对独生子女的不同影响。其实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并没有天然固有的差异,关键是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本身的素质。由此可知,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把握其规律,从而积极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的特点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的消极因素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无法建立儿童伙伴关系,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独占家庭内的一切,不懂得同其他人友好地分享物质生活,形成了自私、利己的不良品格。加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伙伴间平等的社交生活的锻炼,不懂得谦让、宽容,缺乏社交能力,造成孤僻、胆怯、不愿与人交往。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只能与亲友交往,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他们虽然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碰到实际情形便一筹莫展。过早的成人教育使孩子应有的天真浪漫被剥夺,缩短了童年时代的欢乐。
(3)独生子女是家庭中唯一的后代,父母将一切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父母无原则地迁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滋生优越感,养成不良习惯。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众星捧月的特殊地位,致使父母对他们溺爱,越俎代庖,形成其任性自负的性格。
(4)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不一致的教育,导致说谎,言行不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极易出现父母教育口径不一致的现象,造成孩子说谎、投机取巧。
这些消极因素,有的是客观条件使然,有的则是父母主观教养态度所引发的,但它们都不是必然产生的,也不是不可消除的。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的积极因素
(1)独生子女具备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能够充分满足孩子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需要。
(2)独生子女能够充分满足爱的需要。因为是独生,因而他们与父母的接触较多,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使他们易于积极向上。.
(3)独生子女更具接受早期教育的可能性。独生子女较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接受早期教育方面要优越得多,因而多数独生子女知识面较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都较强。
二、独生子女家长教养心理的特点
(1)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加重了父母抚养后代的忧虑感。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夫妇生育孩子的目的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所以,不少独生子女家长总有一种潜在的忧虑感。他们最担心孩子发生意外或疾病,担心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求学离家远去。
(2)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强化了父母望子成龙心理。独生子女是父母期望的唯一寄托,在成才问题上别无选择,不能有失误。父母希望子女成名成家的心理,使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
(3)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形成父母对子女的依恋心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基本三角的唯一支点,对家庭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一是,在经济生活上,过多偏重子女。二是,在感情生活上,过度依恋子女。三是,在日常生活上,过分优先子女。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则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特点,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关键在于独生子女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和由此带来的影响,要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要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父母要更多的尊重和关心独生子女,让家庭充满对独生子女的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成长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和指导。父母要放下权威营造家庭民主气氛。
(2)要重视家庭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人格的养成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首先,良好日常行为举止的养成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古人云: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家长必须从这些方面为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品质。其次,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独生子女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家长要从衣食住行等细微之处入手。第三,父母要注意独生子女心理倾向的养成。在外向和内向心理倾向中寻求中和状态,形成独生子女开放、稳健、豁达的心理环境。培养孩子的独立气质、自主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毅力。第四,父母要以教育和养成独生子女的和谐习性为其人格培养的目标,消除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具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
(3)要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情感对于独生子女品行的养成、智力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喜怒哀乐的心理过程。所以发展独生子女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提高他们的社会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要注意丰富独生子女的道德观念;要理解和尊重独生子女;要增强自身修养。让父母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言行举止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影响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地认识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抑制和消除其中的不利因素,利用和发挥其有利因素,就可以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现代家庭 独生子女 教育特点
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是一项影响到未来人口素质和民族前途的重大课题。 对于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问题儿童”;另一种则认为,独生子女无论在健康状况、性格特征和社交生活等方面,都不逊于非独生子女。这两种观点都强调不同家庭环境与教育对独生子女的不同影响。其实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并没有天然固有的差异,关键是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本身的素质。由此可知,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把握其规律,从而积极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的特点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的消极因素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无法建立儿童伙伴关系,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独占家庭内的一切,不懂得同其他人友好地分享物质生活,形成了自私、利己的不良品格。加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伙伴间平等的社交生活的锻炼,不懂得谦让、宽容,缺乏社交能力,造成孤僻、胆怯、不愿与人交往。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只能与亲友交往,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他们虽然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碰到实际情形便一筹莫展。过早的成人教育使孩子应有的天真浪漫被剥夺,缩短了童年时代的欢乐。
(3)独生子女是家庭中唯一的后代,父母将一切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父母无原则地迁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滋生优越感,养成不良习惯。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众星捧月的特殊地位,致使父母对他们溺爱,越俎代庖,形成其任性自负的性格。
(4)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不一致的教育,导致说谎,言行不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极易出现父母教育口径不一致的现象,造成孩子说谎、投机取巧。
这些消极因素,有的是客观条件使然,有的则是父母主观教养态度所引发的,但它们都不是必然产生的,也不是不可消除的。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的积极因素
(1)独生子女具备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能够充分满足孩子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需要。
(2)独生子女能够充分满足爱的需要。因为是独生,因而他们与父母的接触较多,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使他们易于积极向上。.
(3)独生子女更具接受早期教育的可能性。独生子女较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接受早期教育方面要优越得多,因而多数独生子女知识面较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都较强。
二、独生子女家长教养心理的特点
(1)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加重了父母抚养后代的忧虑感。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夫妇生育孩子的目的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所以,不少独生子女家长总有一种潜在的忧虑感。他们最担心孩子发生意外或疾病,担心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求学离家远去。
(2)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强化了父母望子成龙心理。独生子女是父母期望的唯一寄托,在成才问题上别无选择,不能有失误。父母希望子女成名成家的心理,使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
(3)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形成父母对子女的依恋心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基本三角的唯一支点,对家庭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一是,在经济生活上,过多偏重子女。二是,在感情生活上,过度依恋子女。三是,在日常生活上,过分优先子女。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则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特点,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关键在于独生子女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和由此带来的影响,要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要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父母要更多的尊重和关心独生子女,让家庭充满对独生子女的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成长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和指导。父母要放下权威营造家庭民主气氛。
(2)要重视家庭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人格的养成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首先,良好日常行为举止的养成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古人云: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家长必须从这些方面为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品质。其次,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独生子女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家长要从衣食住行等细微之处入手。第三,父母要注意独生子女心理倾向的养成。在外向和内向心理倾向中寻求中和状态,形成独生子女开放、稳健、豁达的心理环境。培养孩子的独立气质、自主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毅力。第四,父母要以教育和养成独生子女的和谐习性为其人格培养的目标,消除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具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
(3)要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情感对于独生子女品行的养成、智力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喜怒哀乐的心理过程。所以发展独生子女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提高他们的社会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要注意丰富独生子女的道德观念;要理解和尊重独生子女;要增强自身修养。让父母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言行举止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影响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地认识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抑制和消除其中的不利因素,利用和发挥其有利因素,就可以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