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斯里兰卡海洋考古博物馆

来源 :航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坚固的城堡
  到斯里兰卡旅游,不能不去加勒古堡,那是世界文化遗产,很厚重,很深沉。到了加勒古堡,不能不去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那里有许多来自海洋的宝贝,这些宝贝中有一部分还是中国古代的舶来品。
  我参观过多个国家的航海博物馆和海洋博物馆,唯有设立在斯里兰卡加勒的这个国家海洋博物馆还带着“考古”二字,难道说这个馆还兼有考古的责任?或者说它所有的展品已经考古?
  斯里兰卡南端的加勒,是自然形成的优良海港,它的海上战略位置十分突出,因此,殖民者历来对加勒垂涎三尺。这里曾经被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者侵占统治,时间长达400多年。直到1948年,斯里兰卡才完全独立,这个国家就是原来的锡兰,后来改为斯里兰卡。但是,闻名全球的锡兰红茶却没有改成“斯里兰卡红茶。”
  导游安明解释说:“如果改了,人家就不知道锡兰红茶到哪里去了,锡兰红茶就卖不掉。”
  那么,这个沿海的港口为何叫加勒呢?据说早在1505年,前往马尔代夫的葡萄牙人在海上遇到暴风雨,他们的船千方百计寻找避风之地,不知不觉,东漂西颠,就把船驶入了锡兰的加勒。登岛的时候,葡萄牙人听见岸上有公鸡的啼叫,就把这个地方称作“Gale”。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加勒”了。
  16世纪,葡萄牙人在加勒修起了城堡,高墙厚砖,森严壁垒,倘若斯里兰卡的老百姓敢靠近城堡,侵略者就用枪弹射击。从此,他们厚颜无耻地宣称这块地方属于他们葡萄牙的了。
  18世纪,更加凶悍的荷兰人把葡萄牙人从城堡中挤走,占领了加勒。于是,换汤不换药,加勒成了荷兰的“领土”了。荷兰殖民者大规模地扩建和改建,使得加勒城堡更加坚固和壮观。
  1676年,荷兰人在城门的边上建立了土黄色的大仓库,那是长条状的谷仓结构,里面存放盐、肉桂和胡椒。不要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当时,它们特别值钱,特别派用场。
  荷兰人还在加勒一块凸出的巨大岩石上建立了一座18米高的灯塔……
  就这样,加勒城堡成为殖民时代的象征,当然,它留下了各种充满殖民风情的建筑,比如教堂、住宅楼等等,和传统的斯里兰卡建筑相映成辉。
  二、郑和带来的纪念石碑
  斯里兰卡独立以后,加勒古城堡城墙旁的大仓库,被用来做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从斯里兰卡周围的大海里发掘出来的各种文物:地图、石碑、绳索、瓷碗、酒杯、木船、海螺号、船钉、铜勺子、铜碗、船钟、珊瑚、陶壶、木雕佛像、船用锁具、香料、大炮、炮弹……琳琅满目,只要和斯里兰卡的海洋和航海沾边的文物,应有尽有。这些历经800年甚至更长年代的海洋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过去的库房里。虽然窗户很小,但是防盗性能更强,保存文物更容易。
  博物馆展示最多的体积最大的古物,就是各种古代的船,航海的船(模型很少),它们枯朽了,褪色了,如今,这些木船上岸了,进房了,坐落在展馆的中央,诉说着它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我突然看见馆内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它的名字叫:布施锡兰山碑。据介绍,它是1911年一位英国工程师在斯里兰卡的Galle海域发现后打捞上来的。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而是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带来的石碑。
  我急切地走上前去,细细端详这块石碑。按照我的判断,这石碑无疑是这个海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因为它是郑和下西洋不多的实物证据啊!
  于是,我找到导游安明,想请他多讲一些关于这块石碑的故事。
  安明却说:“这块石碑上有中文,你自己看吧。”
  我没有料到安明对这石碑竟然如此冷淡。也许,他们对郑和的认知不像我们那样神圣?也许,斯里兰卡的老百姓由于长期遭受侵略者的蹂躏,对“外来”之物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谈虎色变?也许这个馆里有更压得住阵脚的东西?
  布施锡兰山碑有中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组成,好在这篇石碑的文字不长,全文载录如下: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法济群伦。历劫河沙,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惟锡兰山介乎海南,言言梵刹,灵感翕遵彰。比者遣使诏谕诸番,海道之开,深赖慈佑,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永惟大德,礼用报施。
  谨以金银、织金丝宝幡、香炉、花瓶、织金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总计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金壹仟钱、银伍仟钱、各色丝伍拾疋、各色绢伍拾疋、织金丝宝幡肆对、古铜香炉伍对、戗金座全古铜花瓶伍对、戗金座全黄铜烛台伍对、戗金座全朱红漆戗金香盒伍个、金莲花陆对、香油两仟伍佰斤、蜡烛壹拾对、檀香壹拾炷。
  时永乐七年岁次已丑二月甲戍朔日谨施
  这一次“布施”,大明皇帝真的给锡兰不少珍贵的而且值钱的东西,有账目为证。
  这块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石碑,应该放在加勒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还是存放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在斯里兰卡是有过争议的。可见斯里兰卡人还是非常看重这块珍贵的石碑的历史价值。
  三、诸多文物有“中国元素”
  我在斯里兰卡海洋考古博物馆里欣赏到多种“中国元素”——
  有一个外形有点残缺的狮子(或是麒麟)的陶瓷件,看上去很像中国的唐三彩,可是它的器型又有不太像。连牌子上的解释文字都说:它也许是中国的,也许是西洋的,经过考古没有完全确定。
  可我觉得它应该是唐三彩,经过海水的浸泡,进过日月的“磨练”,它的釉彩已经淡薄了。
  我还看到一只中国的青花大罐,虽然它的盖子已经丢失,但是罐子上有个双喜相连的一个大大的“囍”字,它是喜气洋洋的中国古董是无疑的。我凑近了看,这个瓷罐不像永乐年间的官窑,而是民窑。瓷胎很细,但是瓷化程度比较差,表面还能看到少量的僵胎。它的釉色白中含青,底釉呈白色。釉质很肥厚,但是没有开片。因为它放在密封的橱柜里,不能拿出来把玩,所以,叫参观者作出断代的鉴定是困难的。
  这些文物,应该都是郑和在1409年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从南京带来的。
  当我看到一个橱柜里摆放着我最感兴趣的玩意儿,我兴奋极了:烟斗。一排六个,红嘴,白柄,白斗,线条流畅,造型唯美。这种陶土制成的烟斗现在几乎绝迹,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这六个烟斗一定是古代哪个西洋船长的遗物。我心暗暗想,我是收藏各种烟斗的,如果博物馆愿意转让一个给我,再贵我也要买下……
  馆内除了陈列文物,还有一些关于加勒历史、海底生物的介绍。
  2004年,一场让全世界震惊的南亚海啸席卷斯里兰卡的海岸,加勒古堡因为拥有古代的厚实围墙,总算是顶住了威猛的海啸冲击。美中不足的是在城墙边上的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受到了海浪巨大的冲击,损失不小。好在这些文物大部分是海里来的,它们不太惧怕再一次和海水海浪的“亲密接触”。
  海啸过后,斯里兰卡政府组织专家对博物馆进行修复,对文物进行修补。重新开放的海洋考古博物馆已经非常现代了,抗海啸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斯里兰卡海洋考古博物馆里没有那种可以让参观者随便拿的介绍小册子,也没有专门的关于这个博物馆的画册书籍出售。我四处寻觅,总算找到了一个海洋考古馆标的纪念品,那个馆标看起来是一只海军锚,其实是一条古代锡兰木船,我花了700卢比,大约相当于35元人民币。
其他文献
一、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作用地籍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土地开发整理要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具有一定的规模性、统一性、整体性。对一些不规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才比准、由国土资源部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达标评比表彰活动,是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和国家“
2011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隆重表彰了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成绩是喜悦,成绩也是镜子。当
近日,龙江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全系统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暨维稳防控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局廉洁从政警示教育会议和县委依法行政警示教育会议精神,下发了《龙江
土地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从我
近日,省厅驻农垦总局同土资源局分别在农垦红兴隆和齐齐哈尔管理局分片召开垦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实施工作推进会议。
就在中国救捞体制改革十周年前后,在长江、沿海从事航政、海事管理三十多年的陆鼎良挑起了"东海救助"当家人的重担。在盘点"东海救助"砥砺奋进足迹的同时,陆鼎良对全面提升应急救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中国民用海图编绘工作现状,对编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规范海图作业细则、提升民用海图编绘队伍专业能力等视角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海图编绘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民用海图编绘生产规范化,切实提高海图产品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海事测绘 民用海图 编绘生产 技术规范  0 引言  2009年底,为适应海事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民用航海图书的质
这是一个在忙碌中实现自我的年代,女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的独立,因此便更需要高雅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男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的奔波操劳,便需要让人们欣赏自己的品位。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
汀苏岩礁海域沉寂了半个世纪的“跃进”号残骸再次浮现存航运人眼前4月27日,上海市航海学会邀请“跃进”号船员他未、参与勘察、协调、救捞等善后工作的亲历者。以及业碍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