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森林 绿色发展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从事的是造福人类的绿色事业。他挚爱的是福荫后代的绿色事业。对于绿色,他情有独钟,无限依恋。为了这个事业,他,以苦为乐,乐不知疲,乐在其中!他喜欢绿色,钟情这大自然一年四季有生命、有灵性的绿色……
  他的名字叫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生物学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几十年来,尹伟伦始终奋斗在林业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勇于承担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重任,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尹伟伦现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正在深圳大鹏新区考察的尹伟伦委员。
  致力科技创新
  为林业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绿色是美妙宜人的,充满生命的活力。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过,绿色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尹伟伦的一生就是与绿色打交道。当年,他考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并不是他的第一志愿。但既然学了,就要努力学好。在绿色的校园里,到处都有他学习的榜样。老一代的林业大师汪振儒、范济洲,年轻些的林学家沈国舫、王沙生、高荣孚,都给过他许多教诲和帮助。从他们身上,他学到了许多东西。
   “我就是一片绿叶。”尹伟伦这样评论自己。作为植物生理学专家,尹伟伦教授对绿叶的功能再清楚不过了。这些看似简单的绿色生灵,在阳光的照射下,默默地制造氧气和营养,默默地供给林木生长,默默地为世界造福。尹伟伦刚刚开始了解绿叶时,就喜欢上了这位忠实的朋友。
  作为我国著名的林学家,多年来尹伟伦始终以高度负责、开拓创新的精神敏锐地把握國内外科技发展方向,在林学、生物学及二级交叉学科领域中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重大基础研究等。他针对我国造林缺乏良种壮苗导致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远低于国际水平的难题,坚持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创建了林业生产急需的抗旱、抗盐、速生良种评价、检测、选育和速生良种园丰产良种等理论和新技术,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的成果:研究建立了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体系、植物生命力判断技术、茎尖监测根系水分吸收功能的技术、植物抗旱抗盐能力定量评价技术、利用光合性能预测生长潜力技术、人工促进良种园开花结实技术、按生命需水程度精准节水灌溉技术等,理论创新和应用效益巨大,推动了产业发展。1995年至今共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
  他建立人工促进速生良种园开花结实技术即良种丰产技术,攻克速生良种开花迟、结实少甚至几十年都不开花结实的难关,总结出10余个树种的人工促花结实技术,使水杉种子园20多年无一种子收获的难题彻底解决。目前成果推广范围覆盖东北、华北、华中10余省,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创立光合性能评价生长潜力技术及速生良种筛选技术,得到了《世界林业纪要》的高度评价“在杨树栽培生理工作中做出最卓越成就的,是尹伟伦利用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对杨树生长潜力进行苗期早期预测,是较理想的综合指标”。
  由于在林业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尹伟伦被聘为国家中长期科技战略专家、林业战略首席专家,还兼任国际杨树委员会执委、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林业战略研究、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森林恢复及国家林业重大科技工程等多项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他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开拓研究新领域,带领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他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治学、学风正派、勤奋拼搏、数十年从无休息日,且每日工作十几小时,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对科学事业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组织攻关能力,获得了一致好评,得到众多表彰和奖励。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省部级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更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2005年我国农林高校中唯一当选的院士,成为了我国林业系统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坚持教书育人
  培育大批优秀人才
  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尹伟伦就一直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既树木,又树人,将宝贵年华献给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他以向学生传道解惑为己任,把提高教学质量看作事业的生命线,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研究生和本科教学、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极富敬业精神。他历年都承担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指导工作,多年坚持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课。他努力钻研教学业务,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学技巧,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他讲的课受到学生欢迎、同行好评。在教考分离的考试评比中,他所教班级考试成绩最高,他所教植物生理课不断更新教学及实验内容,被评为教学优秀课。
  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在指导研究生时,他除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思路交给学生,同时还言传身教,用自己刻苦拼搏、勤奋敬业的实际行动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学生。他先后共指导近百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由他培养的不少研究生已晋升教授,成为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并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他一直致力于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在讲授植物生理课过程中,他将繁杂的植物生理课内容提炼为一图一表,提纲挈领,融会贯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项一图一表教学法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植物生理课教学改革”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05年,由他主持完成的“森林资源类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了全国林口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成果被专家认为是“森林资源类专业具有根本性的系统改革创新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整个项目针对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差距与问题,强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森林资源类本科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提出传授知识与能力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提出了将宽口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及个性发展相结合,理论、实践、能力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全时空育人理念,坚持本科教育与终生教育相结合,确定了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出“一主两翼、三位一体”的重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授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三个教学平台。
  尹伟伦的教学业绩得到大家的好评,获得大量荣誉。1995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998年获全国模范教师,2004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呼吁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时刻关注林业生态建设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尹伟伦时刻关注林业的生态建设。把脉森林、健康发展。尹伟伦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参与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后的森林重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科技支撑,组织专家奔赴南方雨雪冰冻灾区开展调研,提出林业灾后重建建议,向国家林业局党组汇报,并通过专家建议等渠道,积极向国务院和中央反映林业受灾情况和灾后重建政策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多次重要批示。
  2009年6月,全国政协灾后重建视察团来川视察,每到一处,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都对灾后的生态环境十分关注。他就是尹伟伦。他认为应尽快启动生态恢复重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特别要搞好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针对罕见自然灾害已转向频发自然灾害的新特点,尹伟伦呼吁,强化自然灾害规律研究,完善对频发自然灾害的防治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几率进一步增大,包括雨雪冰冻、极端干旱天气、洪水、地震及泥石流等在不断频繁暴发,已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更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尹伟伦说,在罕见自然灾害转向频发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我国防灾、救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日益凸现,减灾救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两个缺乏:缺乏应对罕见自然灾害转向频发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研究,缺乏应对频发灾害的综合应对和管理体系。
  尹伟伦建议,加强各类频发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深化对自然灾害发生机理的认识;加大自然灾害的监测研究,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的风险识别;完善灾害监测网络,提升地震、气象、水文、地质、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各类灾害监测预防能力;重点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综合探测和预报预警、大江大河重要河段洪水预报、地震及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灾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尹伟伦多次在提案中,谈到要高度重视森林经营管理和低产林改造,不能只重造林绿化轻视森林经理,更不能只種不管,林地不仅绿起来还要长起来。要建立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有产权的人必须有经营责任,每块林地都必须按照经营方案实施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他说:“如果说森林没有经营管理,森林结构不合理,生产力低下,生态效益也就低下,这对于森林土地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尹伟伦说,经过调查发现,抚育间伐后,林地生产力反而提高;修枝之后,特别是杨树修掉树冠三分之一的枝丫,木材蓄积量比不修反而要增长,还会减少木材的结疤,提升木材力学特性。他还倡导,森林的科学经营就是通过育苗造林——抚育疏伐——采伐更新的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使林地青山常在永续作业,这就是一个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典范。
  尹伟伦建议把林业工程做成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该灌木则灌木,该乔木则乔木,不仅治理水土流失,使农林牧副渔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整体的管理理念。把森林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农业的产业中加入了林业产业结构,生态效应和农业林业的综合价值才会提高,这样广大农村的生态意识也会提高,林业扎根民众之中,才能为三农做出贡献。
  尹伟伦提案也关注农林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他希望国家对农林业毕生应该有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行业艰苦,工资低,应该更加重视他们,提高他们的待遇。
  尹伟伦说,目前的就业压力是大,但他希望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坚定信心,把当前困难和压力转化为具体学习的动力,只有更加勤奋努力,充实自己能力,把自己作强,才是人生应对多方面的竞争和挑战的良策。学校也应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各项需求。学生也要从自己做起,克服浮躁,脚踏实地,学到真本领,掌握实能力,立志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艰苦的磨练会给你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能力和机会。这是被几代人的成长历史所证明了的。
  总之,他钟爱绿色事业,奉献绿色事业,期盼绿色人才永续不断,林业青山常在。
其他文献
浙江省丽水市处于浙闽两省结合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近年来,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把生态的恢复、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丽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如今的丽水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后发地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迈出了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新丽水的坚实步伐。 
期刊
乡村的光芒  一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见前面有一道光亮,那么耀眼,那么扑朔,像是谁拿着一面小圆镜子在山坡上晃,或者是草根碰断的犁尖,或者是谁失手打碎的一块碗片,那最亮的一点,仿佛阳光下的疼痛,亮得那么尖锐。那时,在一个孩子的想像里,乡村所有能亮的事物都已经亮了。如果这时,一个人从山坡上悠闲地走下来,如果他左边的口袋里正好别着一支钢笔,笔帽上的那一点白铁,就会在乡村的这个午后亮出几分文化来。我相信
期刊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是一座中国沿海独具特色、潜力无限的年轻城市,位于中国北部湾之滨,是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沿边的交汇处,是中国仅有的两个边海之城之一,是中国惟一的京族聚居区,是西部第一大海港、民族地区惟一有海港的城市,是我国惟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中国边境线上与鄰国城市最近的城市,与越南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芒街仅一河之隔,最近处仅几十米。有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的世界惟一的金花
期刊
焦点人物小档案:  陈刚,广西永福人,广西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这座城市的主政者,柳州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凝聚着陈刚的心血,而陈刚也早已把柳州當作了自己的家、把柳州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陈刚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发展理念。经有关部门推荐,绿
期刊
2月20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南卫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等机构共同主办的2012年“幸福家园·绿色金秀—全国志愿者生态扶贫植树交流周”活动在金秀正式启动。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的巴勒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志愿者和当地的瑶族同胞一同拿起锄头在山头上种下石崖茶树苗,在促进生态和谐发展的同时,帮助当地的瑶族同胞早日脱贫致富。  当天的金秀大瑶山惠风和畅、群贤毕至、爱心云集。中
期刊
最近,我国南方许多省份暴雨成灾,造成溃堤、漫灌、城市进水、泥石流肆虐。据国家防总的统计显示,截止7月21日,洪涝已使27个省份的1.13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22多亿元,还造成上千人死亡或失踪。  面对如此巨大的水灾,我们应当冷静思考。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淡水总量不少,排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水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的1/4,排到100多位。全国600多座城市,有400多座闹水荒。华北与西
期刊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决定,将中国云南省的“三江并流”列入该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由八个独立的片区组成,老君山片区就是八个片区之一。老君山是横断山系云岭主脉在玉龙、剑川、兰坪、维西等四县境内的总称,山脉主体在丽江市的玉龙县境内。到目前为止,丽江老君山拥有四项桂冠: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
期刊
2011年9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森林的多种重要功能,明确提出了加强区域林业发展和合作的重要主张,郑重表明了中国政府实现绿色增长的坚定决心,向全世界发出了让森林永远造福人类的重要倡议。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既是一篇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宣言,又是一篇指导我国林业发展、推动绿色增长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我
期刊
京张心连心,饮水思沽源。7月26日上午,河北省沽源县闪电河畔的草原乐园度假村内,旌旗招展、彩球飘扬、歌声嘹亮、一片欢腾。以“饮水思源·相约沽源”为主题的京张“心连心”暨中国沽源首届湿地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北京的200多名文艺工作者登台献艺,用歌声、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倾诉着京张两地的深情厚谊,有数以万计的京张市民及周边旗县代表观看了精彩演出。  本次京张“心连心”文艺演出由北京市委
期刊
新世纪的来临,对我这个年届古稀的生态工作者来讲,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忧虑。欣慰在国内、国际重视生态保护的理念愈趋深化;忧虑在脆弱、疮痍比比皆是。而我,虽已暮年,但该如何面对现状,如何继续作为呢?  就我的生态历程来说,已经历了科教实践、纵横南北(林区)、深入(西藏)高原三个阶段。而从西藏退休也已十载了。这10年间,可以说是下了西藏高原,上了北京灵山,走出深宅大院,面向社会未来,建了第二座小木屋。在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