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原因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是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一般信息比较闭塞,教育观念及理念有待改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家长式”管理观念严重,过分夸大“师道尊严”,完全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只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管理意识强加给学生,无法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使班级管理机制以及班委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本文以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中学为契点,分析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但我们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以及通过对其他班级的观察中,发现了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管理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式地出言规劝,或是保姆式地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事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阻碍了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制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这不仅要求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而选择设计,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管理过程之中。
  (二)无法形成班级管理中的合力
  在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中,由于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不强或对班级的责任心不够,以及自身素质不高的影响,造成所任班级的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教师也没有参与到学生中间,学生和班主任界限过分分明,教师没有融入到学生中。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够胜任的班主任必须善于计划和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在工作中表现出魄力,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生行为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和班级的精神面貌,它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着人才的塑造。而团结友爱的风气,可以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肥沃土壤,使他们能够对崇高理想进行执着的追求。
  良好的管理机制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容易受其感染和熏陶,会自觉不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与班风不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并努力保持与之一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班风本身就是对各种不良风气的一种强大的抵御力量。
  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各种管理机制如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级公约、奖惩制度、竞争机制等都是存在的,但有些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无实际内容,有的有内容但无法具体操作,有的在操作中有所偏失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感及对各种制度的不尊重。
  (四)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当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一级管理人员即班内核心力量,他们分别负责其它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职责长”的工作等。
  在我校,班干部作用发挥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班干部的任用不当。一些班主任在任用班干部时没有经过学生的民主选举,而是采用直接任用的方式。这种任用的依据可能是这位学生较“凶”,或是任人唯亲,他们很难得到同学的信赖和拥护,这就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第二,班干部的作用发挥不当。一些班主任不能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不能越俎代疱,对班干部要求过于苛刻,或因其班干部的地位而放松要求。而且还要将担任班干部作为锻炼同学的机会。有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从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许多其他同学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不公平,而且也未较好发挥班干部这一职位的作用。
  第三,不恰当的评价。在“三好生”以及“优秀班干部”的评选中,班干部优先或者不考察班干部的思想素质等现象时有出现。过分信赖班干部,对事实调查不清楚,以班干部的言论为准,这会造成对其他学生的伤害。
  (五)班级管理缺乏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在农村中小学里,大多数班主任遇到事情不和学生商量,而是自作主张,不考虑学生的想法。由于农村地广人稀,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对一些情感脆弱的学生造成一些伤害,对团结同学不利,对学生成长更不利。
  (六)活动开展不够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而在农村学校里,由于条件不好,班主任不能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体现不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二、当前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师道尊严”的师生伦理观
  农村中小学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要求班主任自身素质过硬,然后由教师带动和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三)班主任缺乏理论指导及创新意识
  第一,“经验论”长期指导着部分班主任的思想,不随形势变化而变化,没有学习新理念的意识,过于拘泥于传统教育的形式。
  第二,忽视集体的作用。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拔河比赛、冬季越野等。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和尊重理解,形成团结协作的关系,但其重要性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意识的缺乏。班级文化主要是校园环境、班级墙报、学习园地、教室布局、学生专栏以及班级教育、学生言行、人际关系、衣着穿戴等等。而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班主任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建设班级文化,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力量,这个工作应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内容。
  第四,服务意识的淡化。在农村教育中,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服务性仅从人人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的需要服务的角度来理解,而对教师劳动的服务性及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缺乏与时俱进的充分认识,在实践中仍受着传统观念束缚,视思想道德教育为管束,视文化科学教育为灌输,居高临下地以教育者自居,我教你学,我说你服。
  第五,中青年教师的管理经验不足。在农村中小学,一些教师常常以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一些年轻的班主任还缺乏这种经验,又不和老班主任探讨,自以为有一些新的理念,在工作中自以为是。
  (四)爱心与耐心的缺乏
  第一,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且也是个性化的过程。然而在农村中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另外,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第二,忽视非正式群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的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要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当然它也有盲目性、消极性,如不关心班集体、不团结同学、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等,应引起班主任的重视。
  俗话说:“教学生要交心。”这话的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学生的心;二是教学要和学生“交心”。“教心”要注意教学生如何做人,“交心”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针对以上我在多年的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从别人身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从问题中寻找规律,提出一些对策。为了使班级管理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应精心设计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
其他文献
一、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未来的建设者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有独创的精神。而我们目前的  作文教学还远远不适应这个新潮流的要求。传统的作文教学着重要求小学生学会写简短的记叙文,诸如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认识能力,而对发展学
期刊
《荷花淀》写水生夫妻话别时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接下来,作者写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水生。文字看起来很容易理解,学生也会很快回答:毕竟是军人的妻子,觉悟高,深明大义。这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样的理解只是停在语言感知“语表层”,还未进入语言艺术的“内蕴层”。其实,夫妻离别,他们之间最关心的就是对方对自己的爱是否始终如一。丈夫希望妻子洁身如玉,永远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育科研被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农村小学的教研工作,对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边远农村小学在教研工作方面普遍存在  着一些问题,亟需改进。  一是教研活动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活动主题随意,组织形式单调,收效甚微。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但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和组织领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根本没确立过适合本校实际
期刊
2005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研讨会”。这次培训首先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包括的内容不仅有幻灯机、投影仪、复读机、电视、多媒体、电影、录像、收音机等,而且还包括手机、网络等等的与电子技术有关的能传播信息的电子器材;其次,对“整合”这一词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它可以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整合,也可以是对信息提取与筛选的整合,还可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我
期刊
20世纪已经过去了。20世纪中国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对不少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来说,不仅有较长期的亲身经历,也有较深切的具体感受,我们有责任为之作一番历史的回眸与反思,乃至作出一定的理性的概括。我在此文所要论及的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问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与感受。文章的纲目和内容大致如下:    一、教育改革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点    20世纪中国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期刊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科学对话,来高质量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呢?美国学者哈默顿曾说过:“阅读艺术就是怎样适当地略过不必要阅读的部分。”面对文本,语文教师需要练就的是高屋建瓴的驾驭能力,在教学中能够科学地聚焦、放大、凸显重点、难点之处,还要学会放弃,以便更有效地收获。在此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认识。    一、引领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试验教科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教材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全书两册共有各种各样的插图近500幅。插图除了形象、生动地说明文字内容外,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或是建立一种物理图景,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过程的直观再现等等。在物理复习中,以插图为线索,进行“看图写话”“看图说话”和“编制插图习题”,犹如精彩的电影片段,使教材内容一幕幕
期刊
启发式教学是我们永恒的教学指导思想。但怎样的教学才是启发式教学?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本人的实践总结,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精心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思辩、积极寻求答案,才算是基本把握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    一、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    凡当教师的人都知道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但以本人的理解而言,不是全部的教师都弄清楚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也有一
期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毫不夸张的说,中考作文标题拟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分。话题作文一般都是“题目自拟”,可是相当一部分考生缺少的恰恰是拟题能力。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凝炼、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差的作文标题一般有直白、平淡、庸俗、罗嗦、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特点。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看到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
期刊
我国语文教育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目的,说白了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是不是还要进行人文、思想教育?  新课标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权威性总结,基本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人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必要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文化;语文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