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烽火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_d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哥拉1975年取得民族独立后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
  作者被国家派往安哥拉从事外贸工作期间,经历了在炮火围困中和死神相对的刻骨铭心的日子。
  
  1992年是我被国家派往安哥拉从事外贸工作的第三年。
  5月,以桑托斯为领袖的“安人运”和以萨文比为首领的“安盟”签署了和平协议,“安盟”总部从南方丛林迁往首都罗安达。
  大选结果,“安人运”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安盟”。控制着南方大片土地的“安盟”武装决心从谈判桌重新回到战场。安哥拉大战在即。
  各国使馆和侨民开始撤离,中国使馆只剩下了包括张宝生大使在内的5位留守人员。
  此时的我,早已摆脱了砖头做凳草当床的窘困生活,成为一栋花园洋房的主人。如果撤离,房子、仓库里的货物,还有那辆崭新的“标志405”怎么办?作为一个国有单位派驻这里的贸易代表,不论哪部分出了问题,我都无法向组织交待。
  在一片“大逃亡”的紧张日子里,我抓紧时间请建筑公司在驻地建造了一个储量5吨的地下蓄水池。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再有了这个全自动储水设备,我以为战时的生存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日记在10月25日这天中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
  上午,我如约来到海关总署高官扎乌(音)家。谈完工作,我准备告辞。
  扎乌拉开书桌抽屉,拿出一把精致的手枪。他对我说:现在很不安全,你带在身上,然后,又简单说了说使用方法。
  我茫然地接过手枪。
  从扎乌家驱车出来,我感到情况不对!道路两旁怎么会匍匐着全副武装的市民?各个路口都架着机枪,大的交通要塞还布置了炮和火箭发射筒。人来人往的大街忽然空空荡荡,往日里杂乱无章停在大街两旁的汽车都没了踪影。
  本来还想去市场买点菜,一看这阵式,我当机立断,告诉刚到非洲才5个月的同事小刘:立刻返回驻地。
  还没来得及打电话向朋友们寻问,远处就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好像是使馆那边,紧接着,爆炸声接二连三不断传出,已经分不清方向。没有宣战,战斗突然在全城打响。
  我急忙拿起电话,想把这个情况通报国内,但要不通。
  战斗越来越激烈,战场离我们也越来越近,剧烈的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交织在一起,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火药味儿,子弹随时都可能穿透玻璃窗射入室内。
  我们撤到了通往二楼的楼梯上。
  这是一座带前后院儿的二层小洋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因为左有邻居、右有客厅,上下又有拐弯的墙,成了整个楼房能躲避子弹直射的唯一空间。在这个楼梯的台阶上,我们度过了战斗最激烈的三天三夜。
  客厅里的电话响了,看来通讯并没有完全中断,为了避免被子弹击中,我一次次爬到客厅去接听电话。
  后院和客厅相连的铁皮门发出响声,是爪子挠门的声音。我忽然想起,狗还关在后院。为了看家,我养了一条德国牧羊犬,起名“欢欢”。因为太凶,除了夜里放它出来,白天从来关在后院。这条站立起来和我1米7的身高齐头,体重90多斤重的狗就像这个集体里的一口人,和大家非常亲。
  小刘不顾一切冲下楼梯,把铁门打开一条缝儿,“欢欢”艰难地挤进来,直奔我身边。
  “欢欢”一步不离,紧紧依着我。我伸手揽着它,感觉它的毛湿漉漉的都是汗。
  忽然,我有一种感悟:以往电影有个错误,一拍摄到打仗,狗就使劲叫。其实真正打起仗来狗是不叫的。我的左邻右舍家家养狗,可激战时它们好像都死了,我始终没有听到一声狗叫。
  远处的爆炸声令人震撼,满街的枪声使人心悸,情况越来越令人不安。直至今日我也忘不了,黑夜中从重机枪口射出的碗口大的火光;忘不了那闪动着好几圈颜色的枪口发出的低沉、急速的“哒哒”声……
  炮火中我突然听到喊话,是从后院传来的,还听到女人的叫声、孩子的哭声…
  是我的邻居,对,是他们家。
  随着撕天裂地的一声巨响,一切都恢复了瞬间的平静。
  我知道他们都死了,他们和那栋房子一同毁灭了。他们死于同胞间的残杀。
  与“安盟”的高官为邻,使我的驻地成了围剿的目标。
  大规模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两夜后,密集的枪炮声逐渐变得稀疏起来。
  “铃——”电话响了,我心一惊。
  是JEM打来的。JEM是我们在安哥拉业务的代理人。他是一百年前移居海外的客家人后代。三年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相互支持着一直走到今天。
  “抢劫已经开始了,就在刚才,我的邻居,一个很有钱的进口商被打死了,家里被抢劫一空,强盗把他的尸体拖到街上,正架在轮胎上烧。”
  JEM停了一下接着说:“没有用的,就算你准备把什么都给他,他们还是要杀人。你自己要小心,我现在没有办法帮助你。”
  放下电话,我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在当地人的眼里,外国人都是有钱人,所以,只要你进入强盗的视线,就在劫难逃。
  天黑下来了,这是开战以来的第三个黑夜。
  总不能坐以待毙。
  听说,子弹穿过30公分厚的柔软障碍后可以减少70%的杀伤力。于是,我把各个屋的席梦思床垫全部挪到客厅,堵在玻璃窗上,然后换上旅游鞋,把护照、机票和身边的现金分放在鞋子里;趁着夜色,又把饭桌抬到后院的墙边,准备必要时当作梯子……
  为了方便在夜幕中逃生,我用墨汁将崭新的旅游鞋涂成了黑色。
  长夜漫漫。
  那一夜,是我这一生中度过的最长的一夜。我清醒地知道,每分钟都可能成为生死的分界线,每分钟都可能永远告别人生。我后悔没有在战争爆发前撤离,害了自己,也害了贸易组的其他同志。
  “留下来守护国家财产!”说得好听,怎么守护?生死关头,我没有想起仓库的货,只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个集体“全须全尾儿”带回国。
  那一夜,我想了一些奇怪的问题。
  都说老话儿在理,可这“人为财死”,我肯定不干。
  那一夜,我特别想祖国。尽管它还赶不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尽管它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革,但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老百姓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嘛!
  我心中曾经的很多不平这个时候全都烟消云散。和苦难的安哥拉人民相比,我突然觉得以往的所得不是太少,而是奢求太多。我想,这次只要能活着回去,干什么工作都行,哪怕去扫马路。当然,如果能在公园扫马路是最好不过的。
  那一夜,我突然想有个家。而且莫名其妙地想,守着一个家、自己再腌点咸菜,虽清苦,却安然,那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
  天快亮了。
  前院的铁栅栏门被晃得“哗、哗”响,随即传进急切的喊声:“快开门、开门——”
  是中国人。
  我从床垫与床垫的缝隙中看过去,只见几个中建公司的工人神色慌张地站在院外。
  有自己的同胞暴露在室外,再危险也得去开门。三天三夜,我们第一次走出房门,打开院门的大锁,又快速撤回室内。
  几个工人进门就哭了,都是些小伙子。他们有人光着脚,有人只穿了一条短裤,狼狈不堪。
  小刘赶紧拿出衣服和拖鞋让他们穿上,我又拿来饼干和矿泉水,看得出,他们依然惊魂未定。听他们说,昨天夜里刚睡下,就听见有人砸仓库的大铁门。大家赶紧撤到仓库深处一个小隔层里。匪徒们用冲锋枪打开门锁后,先在仓库里一通扫射,然后开始疯抢。好在是建材库,有很多东西是匪徒搬不动也不屑一顾的,才使工人们的藏身处没暴露。临了,匪徒们在木材上放了一把火,还捞走了工人们泡在盆里的衣服。
  几个工人逃离火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危险走了大半夜,来到我们的驻地——离他们最近的中国公司。
  再也不能这样等待下去了,听了他们的叙述,我决定想办法带大家离开驻地。我想到了使馆。
  可是怎么去呢?突然我想到了扎乌,就是给我手枪的那位政府海关的关长。
  扎乌接了我的电话,沉思了一会对我说:“请给我半个小时。”
  只过了几分钟,扎乌打来电话。他说:“半个小时后我到你那儿,送你去中国大使馆。”
  放下电话后,我急忙与周围的几家中国公司联系,让他们到我这里集中。
  扎乌真的来了,开着他那辆大吉普,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两辆警车,车后门敞开着,七八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分坐在两个车上,敞开的车门口架着机枪。扎乌让我放心,说这些人都是他在警察局的朋友。
  走出房门,第一次环顾周围,我不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停放在院子里的那辆崭新的“标志405”承受了太多的炮火,玻璃破得一塌糊涂,车顶陷了一个大坑;院子里到处是子弹壳,一截有胳膊粗的炮弹壳躺在地上;精心修整过的花草一片凋零。
  再看那些晾在院子里、因突然开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和床单,上面插满了碎小的弹片,在光线下折射着凛洌的寒光……
  忙乱中,我没有忘记用相机把现场拍下来;也没有忘记把小手枪还给它的主人。
  就在我们要出发的时候,我的芳邻、一对台湾夫妇冲出家门,再三请求,带他们一起走。十几年前,海峡两岸还不像今天走动这么勤,更何况我们要去的是中国使馆。没有办法请示,最终我不忍抛下他们,毕竟我们是同胞。
  绕过街上还在焚烧的汽车和不时进入视线的毙命者尸体,我们这支特殊的车队在机枪护卫下直奔中国使馆。
  车队在使馆门前停下,我艰难地从汽车玻璃窗口爬出来。
  一副可怕的情景突现眼前:一辆被炮火击毁的轿车已烧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驾驶室内,一具烧焦的尸体横在座位上,因耷拉到车外而没有完全烧尽的一条腿恐怖地挂在车帮上。
  中国驻安哥拉使馆很小。走进使馆的大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国家,外面的枪声再激烈,心里也很踏实。我有一种安全感,即便死,也是和祖国同生共死。那种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情,在国内时从来不曾体验过。
  开战那天是周日,密集的炮火把大使官邸至使馆的路切断,我们到的那天,张宝生大使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冒死赶到使馆。
  我会永远记住因病在几年前已经去世的张大使,当年他说那句话时的神情也将永久地留在我心灵的底片上:“同志们请放心,如果有人冲击使馆,我会第一个上去和他们对话……”
  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在酷暑中发酵、发臭;电台里天天播送着复仇的安盟部队正从南方丛林向首都逼近的消息,一场新的恶战就在眼前。
  七天后,战争期间唯一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商用客机在安哥拉降落,按照中国使馆的要求,我们搭乘这架客机撤离。
  那天,张大使派出挂着国旗的大使专车,将我们送到机场。
其他文献
76岁老翁挑战单人不靠岸环球航行纪录    鹿岛郁夫老人家住日本大阪府阪南市。8月6日,他乘坐帆船从当地港口出发,开始了单人不靠岸环球航行,希望能打破这一航行的世界最高龄纪录。他本人是航海界的老手,拥有50多年帆船航行经历,曾成功地独自横渡大西洋和太平洋。  1998年,老人曾经首次挑战环球航行,谁知由于帆船出现故障,不得不中途放弃。第二年,他再度挑战,虽然中途没有靠岸,但因在澳大利亚近海接受了修
期刊
这是一位老外交家的刚烈品格在女儿身上的延续。  黄甘英自从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即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中,在国民党残酷镇压下的城市地下工作中,在“文革”“打倒一切”的冤狱中,在国际反帝反殖反霸的风云变幻中,她是勇敢向前从不低头的斗士。她1948年调平山县中共中央妇女委员会,解放后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纪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
期刊
湖北“4050”工程效果显著    2006年上半年,湖北省城镇就业人员中,40—50岁人口所占比重为43.8%,比去年底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近年来,湖北省将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政府专门投资开发和购买一些公益性岗位,对适合条件人员优先安排就业。    香港33%雇主愿挽留老员工    日前香港汇丰银行联同英国牛津大学老年研究所在全球做了个退休调查,发现接受访
期刊
我对于扇子的喜好,究其缘由,多受家族影响。我的外祖父虽为抗战时期的小军官,却也饱读诗书。他藏有几把乾隆时期的宫廷扇子,视若珍宝。我记得,童年的每个夏天,外祖母总要将它们小心取出,晾晒一番。那几把扇子面系泥金,阳光下,熠熠生辉。“文革”中这几把扇子被抄走,从此去向不明。  也许是童年的记忆太过深刻,收藏扇子成为我构建心灵家园的必经之道。迄今,我已经收藏了大约300多把扇子,多以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小名头
期刊
京叭狗卡尔绰号“鬼子六”——我们这儿管心眼多的人叫“鬼子六”,卡尔因为特别精明荣幸地拥有了这一绰号。  卡尔会观察主人的脸色。有一次,我心里很不痛快,回到家脸也阴沉着。卡尔看到我不高兴地坐到沙发上,立刻凑到我的脚下,几次三番打滚,逗得我不由得用手摸了它一下。平时我喝了酒回家,卡尔会跳到我的怀里,用舌头舔我的脸,帮助我醒酒。  卡尔爱吃冰糖,每天吃完晚饭,它就会用眼睛盯着我,每当我走近放冰糖的角柜那
期刊
一个中国青年眼中的美国老人    我在美国学习已有3年多了。这期间,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层次的老年人,他们浪漫、进取的生活方式,很值得祖国的老年朋友借鉴。    爱上大学    很多美国人在年轻时候,没有时间或没有钱上大学。退休有了时间和积蓄,便想“重温旧梦”,继续学习。于是,我在大学校园里,也可以遇到白发老人。当然,美国学分制度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年龄大给你开绿灯,大家都要修够一定学分,才可以毕业。
期刊
“咬牙切齿”养生法     牙齿的好坏,一定程度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闭天门”是通过牙齿的锻炼而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即双唇紧闭,屏气咬牙,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紧紧松松反复数十次。  “闭天门”锻炼能促进口腔黏膜的新陈代谢及牙龈的血液循环,锻炼咀嚼肌,增强牙齿功能,有助于坚固牙齿。同时,还能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都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
期刊
我教了一辈子书,要想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有一个学生的名字我是永远也忘不掉的。  “3班班主任,请管好你的学生。教委同志来检查工作,你们班的学生居然从楼上往下倒牛奶!”在全校老师大会上,教务主任气呼呼地批评我。我听了,心里颇不平静,想想自己也是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平时付出所有的心血,居然还出现这种事,心里别提有多委屈。  闯祸的学生叫丁颀,学习成绩差,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
期刊
目前,“婆媳剧”风靡一时,各个剧目在全国引起收视热潮,并在各地媒体上引发“新型婆媳关系”大讨论,在一场场女人和女人之间的较量、微妙的婆媳相处中,除了剑拔弩张,还有令人感动的温情。    《婆婆》——完美婆婆  婆婆形象:赵大妈  扮演者:徐秀琳  央视家庭伦理剧《婆婆》,剧中的赵大妈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教育儿子宠爱媳妇,同时还要照顾自己年迈的婆婆。生活对她来说充满了艰辛,但她依然坚定而从容地付
期刊
脑健康备忘录(一)    老年痴呆症不仅是一种老年疾病,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是21世纪家庭面临的最严重的灾难之一。据专家估计,全世界已有1500万人处于这种生命状态中。  本刊自本期起,愿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能够提醒和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疾病,相互借鉴启发,以期把疾病对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     魔鬼是从什么线路上偷袭来的?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只是看到了它制造的混乱:它使人们的情绪和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