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哥拉1975年取得民族独立后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
作者被国家派往安哥拉从事外贸工作期间,经历了在炮火围困中和死神相对的刻骨铭心的日子。
1992年是我被国家派往安哥拉从事外贸工作的第三年。
5月,以桑托斯为领袖的“安人运”和以萨文比为首领的“安盟”签署了和平协议,“安盟”总部从南方丛林迁往首都罗安达。
大选结果,“安人运”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安盟”。控制着南方大片土地的“安盟”武装决心从谈判桌重新回到战场。安哥拉大战在即。
各国使馆和侨民开始撤离,中国使馆只剩下了包括张宝生大使在内的5位留守人员。
此时的我,早已摆脱了砖头做凳草当床的窘困生活,成为一栋花园洋房的主人。如果撤离,房子、仓库里的货物,还有那辆崭新的“标志405”怎么办?作为一个国有单位派驻这里的贸易代表,不论哪部分出了问题,我都无法向组织交待。
在一片“大逃亡”的紧张日子里,我抓紧时间请建筑公司在驻地建造了一个储量5吨的地下蓄水池。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再有了这个全自动储水设备,我以为战时的生存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日记在10月25日这天中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
上午,我如约来到海关总署高官扎乌(音)家。谈完工作,我准备告辞。
扎乌拉开书桌抽屉,拿出一把精致的手枪。他对我说:现在很不安全,你带在身上,然后,又简单说了说使用方法。
我茫然地接过手枪。
从扎乌家驱车出来,我感到情况不对!道路两旁怎么会匍匐着全副武装的市民?各个路口都架着机枪,大的交通要塞还布置了炮和火箭发射筒。人来人往的大街忽然空空荡荡,往日里杂乱无章停在大街两旁的汽车都没了踪影。
本来还想去市场买点菜,一看这阵式,我当机立断,告诉刚到非洲才5个月的同事小刘:立刻返回驻地。
还没来得及打电话向朋友们寻问,远处就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好像是使馆那边,紧接着,爆炸声接二连三不断传出,已经分不清方向。没有宣战,战斗突然在全城打响。
我急忙拿起电话,想把这个情况通报国内,但要不通。
战斗越来越激烈,战场离我们也越来越近,剧烈的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交织在一起,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火药味儿,子弹随时都可能穿透玻璃窗射入室内。
我们撤到了通往二楼的楼梯上。
这是一座带前后院儿的二层小洋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因为左有邻居、右有客厅,上下又有拐弯的墙,成了整个楼房能躲避子弹直射的唯一空间。在这个楼梯的台阶上,我们度过了战斗最激烈的三天三夜。
客厅里的电话响了,看来通讯并没有完全中断,为了避免被子弹击中,我一次次爬到客厅去接听电话。
后院和客厅相连的铁皮门发出响声,是爪子挠门的声音。我忽然想起,狗还关在后院。为了看家,我养了一条德国牧羊犬,起名“欢欢”。因为太凶,除了夜里放它出来,白天从来关在后院。这条站立起来和我1米7的身高齐头,体重90多斤重的狗就像这个集体里的一口人,和大家非常亲。
小刘不顾一切冲下楼梯,把铁门打开一条缝儿,“欢欢”艰难地挤进来,直奔我身边。
“欢欢”一步不离,紧紧依着我。我伸手揽着它,感觉它的毛湿漉漉的都是汗。
忽然,我有一种感悟:以往电影有个错误,一拍摄到打仗,狗就使劲叫。其实真正打起仗来狗是不叫的。我的左邻右舍家家养狗,可激战时它们好像都死了,我始终没有听到一声狗叫。
远处的爆炸声令人震撼,满街的枪声使人心悸,情况越来越令人不安。直至今日我也忘不了,黑夜中从重机枪口射出的碗口大的火光;忘不了那闪动着好几圈颜色的枪口发出的低沉、急速的“哒哒”声……
炮火中我突然听到喊话,是从后院传来的,还听到女人的叫声、孩子的哭声…
是我的邻居,对,是他们家。
随着撕天裂地的一声巨响,一切都恢复了瞬间的平静。
我知道他们都死了,他们和那栋房子一同毁灭了。他们死于同胞间的残杀。
与“安盟”的高官为邻,使我的驻地成了围剿的目标。
大规模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两夜后,密集的枪炮声逐渐变得稀疏起来。
“铃——”电话响了,我心一惊。
是JEM打来的。JEM是我们在安哥拉业务的代理人。他是一百年前移居海外的客家人后代。三年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相互支持着一直走到今天。
“抢劫已经开始了,就在刚才,我的邻居,一个很有钱的进口商被打死了,家里被抢劫一空,强盗把他的尸体拖到街上,正架在轮胎上烧。”
JEM停了一下接着说:“没有用的,就算你准备把什么都给他,他们还是要杀人。你自己要小心,我现在没有办法帮助你。”
放下电话,我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在当地人的眼里,外国人都是有钱人,所以,只要你进入强盗的视线,就在劫难逃。
天黑下来了,这是开战以来的第三个黑夜。
总不能坐以待毙。
听说,子弹穿过30公分厚的柔软障碍后可以减少70%的杀伤力。于是,我把各个屋的席梦思床垫全部挪到客厅,堵在玻璃窗上,然后换上旅游鞋,把护照、机票和身边的现金分放在鞋子里;趁着夜色,又把饭桌抬到后院的墙边,准备必要时当作梯子……
为了方便在夜幕中逃生,我用墨汁将崭新的旅游鞋涂成了黑色。
长夜漫漫。
那一夜,是我这一生中度过的最长的一夜。我清醒地知道,每分钟都可能成为生死的分界线,每分钟都可能永远告别人生。我后悔没有在战争爆发前撤离,害了自己,也害了贸易组的其他同志。
“留下来守护国家财产!”说得好听,怎么守护?生死关头,我没有想起仓库的货,只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个集体“全须全尾儿”带回国。
那一夜,我想了一些奇怪的问题。
都说老话儿在理,可这“人为财死”,我肯定不干。
那一夜,我特别想祖国。尽管它还赶不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尽管它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革,但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老百姓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嘛!
我心中曾经的很多不平这个时候全都烟消云散。和苦难的安哥拉人民相比,我突然觉得以往的所得不是太少,而是奢求太多。我想,这次只要能活着回去,干什么工作都行,哪怕去扫马路。当然,如果能在公园扫马路是最好不过的。
那一夜,我突然想有个家。而且莫名其妙地想,守着一个家、自己再腌点咸菜,虽清苦,却安然,那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
天快亮了。
前院的铁栅栏门被晃得“哗、哗”响,随即传进急切的喊声:“快开门、开门——”
是中国人。
我从床垫与床垫的缝隙中看过去,只见几个中建公司的工人神色慌张地站在院外。
有自己的同胞暴露在室外,再危险也得去开门。三天三夜,我们第一次走出房门,打开院门的大锁,又快速撤回室内。
几个工人进门就哭了,都是些小伙子。他们有人光着脚,有人只穿了一条短裤,狼狈不堪。
小刘赶紧拿出衣服和拖鞋让他们穿上,我又拿来饼干和矿泉水,看得出,他们依然惊魂未定。听他们说,昨天夜里刚睡下,就听见有人砸仓库的大铁门。大家赶紧撤到仓库深处一个小隔层里。匪徒们用冲锋枪打开门锁后,先在仓库里一通扫射,然后开始疯抢。好在是建材库,有很多东西是匪徒搬不动也不屑一顾的,才使工人们的藏身处没暴露。临了,匪徒们在木材上放了一把火,还捞走了工人们泡在盆里的衣服。
几个工人逃离火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危险走了大半夜,来到我们的驻地——离他们最近的中国公司。
再也不能这样等待下去了,听了他们的叙述,我决定想办法带大家离开驻地。我想到了使馆。
可是怎么去呢?突然我想到了扎乌,就是给我手枪的那位政府海关的关长。
扎乌接了我的电话,沉思了一会对我说:“请给我半个小时。”
只过了几分钟,扎乌打来电话。他说:“半个小时后我到你那儿,送你去中国大使馆。”
放下电话后,我急忙与周围的几家中国公司联系,让他们到我这里集中。
扎乌真的来了,开着他那辆大吉普,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两辆警车,车后门敞开着,七八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分坐在两个车上,敞开的车门口架着机枪。扎乌让我放心,说这些人都是他在警察局的朋友。
走出房门,第一次环顾周围,我不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停放在院子里的那辆崭新的“标志405”承受了太多的炮火,玻璃破得一塌糊涂,车顶陷了一个大坑;院子里到处是子弹壳,一截有胳膊粗的炮弹壳躺在地上;精心修整过的花草一片凋零。
再看那些晾在院子里、因突然开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和床单,上面插满了碎小的弹片,在光线下折射着凛洌的寒光……
忙乱中,我没有忘记用相机把现场拍下来;也没有忘记把小手枪还给它的主人。
就在我们要出发的时候,我的芳邻、一对台湾夫妇冲出家门,再三请求,带他们一起走。十几年前,海峡两岸还不像今天走动这么勤,更何况我们要去的是中国使馆。没有办法请示,最终我不忍抛下他们,毕竟我们是同胞。
绕过街上还在焚烧的汽车和不时进入视线的毙命者尸体,我们这支特殊的车队在机枪护卫下直奔中国使馆。
车队在使馆门前停下,我艰难地从汽车玻璃窗口爬出来。
一副可怕的情景突现眼前:一辆被炮火击毁的轿车已烧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驾驶室内,一具烧焦的尸体横在座位上,因耷拉到车外而没有完全烧尽的一条腿恐怖地挂在车帮上。
中国驻安哥拉使馆很小。走进使馆的大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国家,外面的枪声再激烈,心里也很踏实。我有一种安全感,即便死,也是和祖国同生共死。那种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情,在国内时从来不曾体验过。
开战那天是周日,密集的炮火把大使官邸至使馆的路切断,我们到的那天,张宝生大使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冒死赶到使馆。
我会永远记住因病在几年前已经去世的张大使,当年他说那句话时的神情也将永久地留在我心灵的底片上:“同志们请放心,如果有人冲击使馆,我会第一个上去和他们对话……”
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在酷暑中发酵、发臭;电台里天天播送着复仇的安盟部队正从南方丛林向首都逼近的消息,一场新的恶战就在眼前。
七天后,战争期间唯一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商用客机在安哥拉降落,按照中国使馆的要求,我们搭乘这架客机撤离。
那天,张大使派出挂着国旗的大使专车,将我们送到机场。
作者被国家派往安哥拉从事外贸工作期间,经历了在炮火围困中和死神相对的刻骨铭心的日子。
1992年是我被国家派往安哥拉从事外贸工作的第三年。
5月,以桑托斯为领袖的“安人运”和以萨文比为首领的“安盟”签署了和平协议,“安盟”总部从南方丛林迁往首都罗安达。
大选结果,“安人运”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安盟”。控制着南方大片土地的“安盟”武装决心从谈判桌重新回到战场。安哥拉大战在即。
各国使馆和侨民开始撤离,中国使馆只剩下了包括张宝生大使在内的5位留守人员。
此时的我,早已摆脱了砖头做凳草当床的窘困生活,成为一栋花园洋房的主人。如果撤离,房子、仓库里的货物,还有那辆崭新的“标志405”怎么办?作为一个国有单位派驻这里的贸易代表,不论哪部分出了问题,我都无法向组织交待。
在一片“大逃亡”的紧张日子里,我抓紧时间请建筑公司在驻地建造了一个储量5吨的地下蓄水池。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再有了这个全自动储水设备,我以为战时的生存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日记在10月25日这天中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
上午,我如约来到海关总署高官扎乌(音)家。谈完工作,我准备告辞。
扎乌拉开书桌抽屉,拿出一把精致的手枪。他对我说:现在很不安全,你带在身上,然后,又简单说了说使用方法。
我茫然地接过手枪。
从扎乌家驱车出来,我感到情况不对!道路两旁怎么会匍匐着全副武装的市民?各个路口都架着机枪,大的交通要塞还布置了炮和火箭发射筒。人来人往的大街忽然空空荡荡,往日里杂乱无章停在大街两旁的汽车都没了踪影。
本来还想去市场买点菜,一看这阵式,我当机立断,告诉刚到非洲才5个月的同事小刘:立刻返回驻地。
还没来得及打电话向朋友们寻问,远处就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好像是使馆那边,紧接着,爆炸声接二连三不断传出,已经分不清方向。没有宣战,战斗突然在全城打响。
我急忙拿起电话,想把这个情况通报国内,但要不通。
战斗越来越激烈,战场离我们也越来越近,剧烈的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交织在一起,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火药味儿,子弹随时都可能穿透玻璃窗射入室内。
我们撤到了通往二楼的楼梯上。
这是一座带前后院儿的二层小洋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因为左有邻居、右有客厅,上下又有拐弯的墙,成了整个楼房能躲避子弹直射的唯一空间。在这个楼梯的台阶上,我们度过了战斗最激烈的三天三夜。
客厅里的电话响了,看来通讯并没有完全中断,为了避免被子弹击中,我一次次爬到客厅去接听电话。
后院和客厅相连的铁皮门发出响声,是爪子挠门的声音。我忽然想起,狗还关在后院。为了看家,我养了一条德国牧羊犬,起名“欢欢”。因为太凶,除了夜里放它出来,白天从来关在后院。这条站立起来和我1米7的身高齐头,体重90多斤重的狗就像这个集体里的一口人,和大家非常亲。
小刘不顾一切冲下楼梯,把铁门打开一条缝儿,“欢欢”艰难地挤进来,直奔我身边。
“欢欢”一步不离,紧紧依着我。我伸手揽着它,感觉它的毛湿漉漉的都是汗。
忽然,我有一种感悟:以往电影有个错误,一拍摄到打仗,狗就使劲叫。其实真正打起仗来狗是不叫的。我的左邻右舍家家养狗,可激战时它们好像都死了,我始终没有听到一声狗叫。
远处的爆炸声令人震撼,满街的枪声使人心悸,情况越来越令人不安。直至今日我也忘不了,黑夜中从重机枪口射出的碗口大的火光;忘不了那闪动着好几圈颜色的枪口发出的低沉、急速的“哒哒”声……
炮火中我突然听到喊话,是从后院传来的,还听到女人的叫声、孩子的哭声…
是我的邻居,对,是他们家。
随着撕天裂地的一声巨响,一切都恢复了瞬间的平静。
我知道他们都死了,他们和那栋房子一同毁灭了。他们死于同胞间的残杀。
与“安盟”的高官为邻,使我的驻地成了围剿的目标。
大规模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两夜后,密集的枪炮声逐渐变得稀疏起来。
“铃——”电话响了,我心一惊。
是JEM打来的。JEM是我们在安哥拉业务的代理人。他是一百年前移居海外的客家人后代。三年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相互支持着一直走到今天。
“抢劫已经开始了,就在刚才,我的邻居,一个很有钱的进口商被打死了,家里被抢劫一空,强盗把他的尸体拖到街上,正架在轮胎上烧。”
JEM停了一下接着说:“没有用的,就算你准备把什么都给他,他们还是要杀人。你自己要小心,我现在没有办法帮助你。”
放下电话,我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在当地人的眼里,外国人都是有钱人,所以,只要你进入强盗的视线,就在劫难逃。
天黑下来了,这是开战以来的第三个黑夜。
总不能坐以待毙。
听说,子弹穿过30公分厚的柔软障碍后可以减少70%的杀伤力。于是,我把各个屋的席梦思床垫全部挪到客厅,堵在玻璃窗上,然后换上旅游鞋,把护照、机票和身边的现金分放在鞋子里;趁着夜色,又把饭桌抬到后院的墙边,准备必要时当作梯子……
为了方便在夜幕中逃生,我用墨汁将崭新的旅游鞋涂成了黑色。
长夜漫漫。
那一夜,是我这一生中度过的最长的一夜。我清醒地知道,每分钟都可能成为生死的分界线,每分钟都可能永远告别人生。我后悔没有在战争爆发前撤离,害了自己,也害了贸易组的其他同志。
“留下来守护国家财产!”说得好听,怎么守护?生死关头,我没有想起仓库的货,只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个集体“全须全尾儿”带回国。
那一夜,我想了一些奇怪的问题。
都说老话儿在理,可这“人为财死”,我肯定不干。
那一夜,我特别想祖国。尽管它还赶不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尽管它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革,但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老百姓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嘛!
我心中曾经的很多不平这个时候全都烟消云散。和苦难的安哥拉人民相比,我突然觉得以往的所得不是太少,而是奢求太多。我想,这次只要能活着回去,干什么工作都行,哪怕去扫马路。当然,如果能在公园扫马路是最好不过的。
那一夜,我突然想有个家。而且莫名其妙地想,守着一个家、自己再腌点咸菜,虽清苦,却安然,那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
天快亮了。
前院的铁栅栏门被晃得“哗、哗”响,随即传进急切的喊声:“快开门、开门——”
是中国人。
我从床垫与床垫的缝隙中看过去,只见几个中建公司的工人神色慌张地站在院外。
有自己的同胞暴露在室外,再危险也得去开门。三天三夜,我们第一次走出房门,打开院门的大锁,又快速撤回室内。
几个工人进门就哭了,都是些小伙子。他们有人光着脚,有人只穿了一条短裤,狼狈不堪。
小刘赶紧拿出衣服和拖鞋让他们穿上,我又拿来饼干和矿泉水,看得出,他们依然惊魂未定。听他们说,昨天夜里刚睡下,就听见有人砸仓库的大铁门。大家赶紧撤到仓库深处一个小隔层里。匪徒们用冲锋枪打开门锁后,先在仓库里一通扫射,然后开始疯抢。好在是建材库,有很多东西是匪徒搬不动也不屑一顾的,才使工人们的藏身处没暴露。临了,匪徒们在木材上放了一把火,还捞走了工人们泡在盆里的衣服。
几个工人逃离火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危险走了大半夜,来到我们的驻地——离他们最近的中国公司。
再也不能这样等待下去了,听了他们的叙述,我决定想办法带大家离开驻地。我想到了使馆。
可是怎么去呢?突然我想到了扎乌,就是给我手枪的那位政府海关的关长。
扎乌接了我的电话,沉思了一会对我说:“请给我半个小时。”
只过了几分钟,扎乌打来电话。他说:“半个小时后我到你那儿,送你去中国大使馆。”
放下电话后,我急忙与周围的几家中国公司联系,让他们到我这里集中。
扎乌真的来了,开着他那辆大吉普,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两辆警车,车后门敞开着,七八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分坐在两个车上,敞开的车门口架着机枪。扎乌让我放心,说这些人都是他在警察局的朋友。
走出房门,第一次环顾周围,我不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停放在院子里的那辆崭新的“标志405”承受了太多的炮火,玻璃破得一塌糊涂,车顶陷了一个大坑;院子里到处是子弹壳,一截有胳膊粗的炮弹壳躺在地上;精心修整过的花草一片凋零。
再看那些晾在院子里、因突然开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和床单,上面插满了碎小的弹片,在光线下折射着凛洌的寒光……
忙乱中,我没有忘记用相机把现场拍下来;也没有忘记把小手枪还给它的主人。
就在我们要出发的时候,我的芳邻、一对台湾夫妇冲出家门,再三请求,带他们一起走。十几年前,海峡两岸还不像今天走动这么勤,更何况我们要去的是中国使馆。没有办法请示,最终我不忍抛下他们,毕竟我们是同胞。
绕过街上还在焚烧的汽车和不时进入视线的毙命者尸体,我们这支特殊的车队在机枪护卫下直奔中国使馆。
车队在使馆门前停下,我艰难地从汽车玻璃窗口爬出来。
一副可怕的情景突现眼前:一辆被炮火击毁的轿车已烧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驾驶室内,一具烧焦的尸体横在座位上,因耷拉到车外而没有完全烧尽的一条腿恐怖地挂在车帮上。
中国驻安哥拉使馆很小。走进使馆的大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国家,外面的枪声再激烈,心里也很踏实。我有一种安全感,即便死,也是和祖国同生共死。那种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情,在国内时从来不曾体验过。
开战那天是周日,密集的炮火把大使官邸至使馆的路切断,我们到的那天,张宝生大使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冒死赶到使馆。
我会永远记住因病在几年前已经去世的张大使,当年他说那句话时的神情也将永久地留在我心灵的底片上:“同志们请放心,如果有人冲击使馆,我会第一个上去和他们对话……”
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在酷暑中发酵、发臭;电台里天天播送着复仇的安盟部队正从南方丛林向首都逼近的消息,一场新的恶战就在眼前。
七天后,战争期间唯一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商用客机在安哥拉降落,按照中国使馆的要求,我们搭乘这架客机撤离。
那天,张大使派出挂着国旗的大使专车,将我们送到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