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你,连笑都这么像你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去年,临近七夕,跟妈打电话叙家常。妈说:“外婆主动提出,想将老房子后面的小菜地推了,挪出地方起一间小平房。”
  我听到挺诧异。小菜地是外公生前伺弄的,2006年外公去世后,舅姨几人也曾极力劝说外婆,是否将小菜地去掉,作一间小房子改善一下老人的居住环境。但那时外婆不舍得,极力不肯。没想到过去十来年了,年过耄耋的外婆突然转性,终愿舍得将外公的小菜地推了去。
  我不由得想起那块菜地来。外公之所以要在老屋子的后面开块菜地,是因为外婆说了一句:“现在的蔬菜都是农药打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外公听在心里,第二天就扛着锄头把老房子的后院翻了一遍,种上了丝瓜、大葱、黄瓜等。后来就什么当季种什么,四季的阳光将外公的脸跟身子涂得黝黑,但外婆却能时时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开垦小菜地那天,正好是七夕。
  有时候舅舅姨妈们回家,外婆拿出采摘好的菜,想给大家带回去,外公会很生气。他说:“带什么!我种给你们妈吃的,要吃自己去买。”
  舅舅姨妈们听到后都是面面相觑,尴尬地说着不要不要,但外婆听到都是乐呵呵的,脸上是最幸福的笑容。
  2
  外公跟外婆曾是娃娃亲,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是大家眼里的青梅竹马。
  外公的父辈是地主,后来被分了家,外公一家就得了一间小土屋。
  外婆曾经跟我妈说过,那时候啊,好多人劝外婆的爸爸再给外婆寻一门亲。外婆的爸爸也有些犹豫,毕竟外公家一落千丈,女儿嫁过去免不得要受苦。但外婆的态度很坚决,她跟她爸爸说:“不,我就是要嫁给他,吃糠咽菜也要。”
  外婆为外公生了一儿五女,在这间小土屋里,外婆跟外公把一家人的艰难日子过了下去。舅舅争气地考到了武汉读大学,成为了一个电器工程师,几个姨妈也努力地奋斗到了城里。每个人都继承了外公的独立自强,吃苦耐劳,而且大家的感情非常好,一家有事,都是聚到一起商量,有錢出钱,有力出力。村里家家户户说起外公一家子,都是满满的羡慕。
  3
  外公不知怎么就突然病倒了。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很少到外公外婆那里去,有天我妈说,外公住院了。
  我放学后跑过去,姨妈舅舅都赶过来了,大家围在病房外面的走廊里,舅舅抱着手蹲在地上,几个姨妈脸上凄然的样子,我感觉很不好。
  外公得了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外公叫我们不要告诉外婆,免得她担心。又跟几个姨妈说,不治了,治不好的,把钱留着,给外婆养老,给小孩上学。
  我们不敢忤逆,没有把消息告诉外婆,外婆只是以为外公害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外公把外婆叫进去,轻声细语地忍着痛,故意说:“哎呀,住一天怪贵的,小问题,我们回家去吃点药就好了。”
  总是听外公话的外婆却严厉起来:“你这哪是小问题?住好了再回家!”外婆又跟大家说:“我老婆子不要养老的钱,我也不要你们的钱。我把钱花完了,就卖了老房子的地,卖地的钱花完了,我就去种菜,我一定要把他治好。”
  但终究是没治好。外公在医院治了一个月,后来医生说,拉回去吧。
  外公在小土屋的床上,开始还能忍住痛,每天轻声细语地教外婆,怎么去小菜地里拔草,怎么给猪肉去毛,怎么把锅里的油污去干净。后来,外公疼得忍不住了,半夜里经常哼出声音,外婆就把姨妈舅舅们赶回去,自己把生活用品搬到小屋子里,时时刻刻陪在外公身边。
  小菜地里的杂草越长越高了,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外公却没有像小草一样,外婆那么努力,他还是一天一天委顿下去。外公葬在屋后面,那几亩田的田埂上,用水泥修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4
  外婆伤心过度,但儿女还在。她似乎一直记得外公的话,慢慢地从悲痛里把自己拔出来。
  菜地里的蔬菜,外婆开始仔细地伺弄。西红柿、黄瓜、小白菜是种得最多的。所以我至今买菜,只要有西红柿黄瓜,我一定要买上一些。
  到了七夕这天,舅舅从武汉回来,请了几个还在村里的叔伯,大家一起出力,把小菜地推掉了,前面的小杂物间也推掉了,又花了几万块钱,在原来的地上,起了一层红瓦的小平房。
  外婆一定要选在七夕这天推掉小菜地,她说,这天外公记得,他肯定会看到的,不然以后他会怪她的。我知道,外婆推掉了对外公的思念,把它收拾起来,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进新屋那天,外婆眉开眼笑地,乐呵呵地坐在门口,我忽然有一下子失神,外婆笑起来的样子,特别像外公蹲在门口抽烟时得意地笑。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若不是因为爱你,我怎么会连笑也这么像你。
  摘自《37°女人》
其他文献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唐太宗  作为政治家的唐太宗,一个重要的长处就是善于求贤和纳谏。他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即位之初,就要求德彝举贤,德彝久无所举,理由是“于今未有奇才”。太宗对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这说明人才无时不有,关键是在善于发现人才。  
期刊
“风流”一词早在汉代已广泛使用,原指风俗教化如风之行、如水奔流。  风流往往与恃才而不拘礼法的名士连在一起,称之为“名士风流”。风流是一种美,是魏晋士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冯友兰说:《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我们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主要表现三种形式: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清谈之风  清谈对于统治者来说十分有利,因为转移了许多人的视线和注意力,
期刊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曾有过深深浅浅的期待,期待一个人,期待一个地方,期待一个晴天,期待一种生活,时光荏苒,期待是心头隐忍的忧伤和喜悦……  ——题记    我想,七十年代初那几年是我人生中最缓慢最艰难的岁月。那是一种几近绝望的期待。我那时经常画一些搁浅在沙滩上或干枯的河床里被遗弃的船。我现在很难弄明白,当初是否出于一种自我的隐喻。  八十年代,我写过一篇诗化的短篇小说叫《船歌》,其中也写了一只搁浅的船
期刊
如果从1950年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中算起,冯其庸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整整60年了。他在人大教过书,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也带了许多研究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对于“大师”的称号,他含蓄地表示:“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我倒很符合。”  人大国学院成立时,冯先生讲了国学入门课,那一年他已经81岁高龄。去年夏天,首届学生完成了六年本硕连读的学业,100%的就业率令曾是首任院长的冯老
期刊
如果让我举出唐代三位最伟大的诗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李白、杜甫和王维。说来有趣,这三人恰恰代表了中国古代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李白代表道家,被称为“诗仙”;杜甫代表儒家,被称为“诗圣”;王维代表禅宗,被称为“诗佛”。  李白的诗大多意境开阔,正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点神龙不见首尾的意思,很得老庄浪漫主义的真谛。“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
期刊
现代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其实“老公”一词是古人用来称呼太监的。这样的称呼实在是可笑,且看古时女子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丈夫的,不仅好听,而且含义高雅。   良人 古诗有云:“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古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这种不加区别的称呼虽说给夫妻间带来很多不便,但从此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是比较平等的。  郎 为了避免“良人”称呼的不便,后来人们
期刊
题记:  鬼谷子及其创立的纵横学说是战国显学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颇具影响。翻开中国古代书籍,不难发现,对神秘典籍《鬼谷子》一书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分歧,褒贬不一。  《鬼谷子》被人们以怀疑的眼光看了二千多年,这部书究竟讲的是什么?研究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个温暖的午后,带着对《鬼谷子》的种种疑问,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梁佳平教授,让记者惊讶的是梁教授如此的年轻和儒雅,让人很难和鬼谷研
期刊
号规制度—行为规范  晋商在号规方面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诸如经理负责制、学徒制、号规、账簿制等。  晋商认为:“商号经理之聘用,须唯才是举。”凡聘任经理皆由财东先进行严格考察,确认其人有所作为,德才兼备,多谋善变,便委以重任,全权负责,经理则以忠义来答报知遇,而财东也不干预号事,静候年终决算报告。经理在任期内业务突出有成绩者,则加股(人身股)加薪奖励。若非人为失职或能力欠缺造成一时亏赔者
期刊
唐朝人是马背上的人,他们的生活空间十分辽阔,但离我们很遥远,而宋代人不论从情感或是生活方式上来看,离现代人的生活更接近。   宋人的住  蒙元入侵前的杭州,人口密度极高。1275年前后,杭州城内人口逾百万,建筑用地极度匮乏,所以当时城内多是3、5层的楼房。这些房子,正立面极窄,但进深很长,一楼常作商铺用,由官府专门机构收取租金,由于这些房屋是高层竹木结构,所以官府最头疼的就是火灾,虽然古都大街的主
期刊
之前有一位妈妈发邮件求助,说有一次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当时孩子还带了一个玩具过去,刚好亲戚家的小弟弟看上了,非要不可。两个孩子互不相让,大人们劝了很久,孩子就是不给。这时候爸爸就说,“你是哥哥,送给弟弟,我给买新的。”孩子还是不同意。这时候不知道孩子爸哪里来的火,直接把玩具抢过来给了亲戚家孩子,还推了儿子一把。一边大声骂着:“上次刚跟你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你今天就出来丢脸。”这时候孩子吓着了,躲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