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之情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接到省外来的电话,开始我以为是骚扰电话,没有去搭理。后来,“骚扰”电话又响了好几次。
  无奈,我接通了电话。
  “您好!是晁老师吗?我是刘飞,还记得我吗?在云南麻栗坡县实习时,您是我的指导老师。因我暑期要参加省里的比赛,您能否抽出点时间帮我修改一下教案,把把关。”
  啊!是他,竟然是他!2005年9月-2015年3月,我在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工作,当时他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实习生。通过他的微信我了解到,他现在工作在一个县城中学,并已经成为县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我随即调侃道:“你现在都是骨干教师了,老师怎敢指导?”
  他也在电话中笑着回应道:“老师,您可别谦虚了!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当初实习过程中您的认真负责和严格要求,我肯定也不会像现在这累了,也不会混成这个样子,怪都怪您了。这个忙还真需要您帮了,谁叫您是我的指导老师呢?哈哈哈……”
  5年前,在云南发生的故事历历在目。当时,云南师范大学派学生刘飞到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进行教学实习,我被学校指派为他的指导教师。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做实习指导教师,内心格外重视,我也固执地认为被学校指定为实习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出于多年的职业习惯,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项指导工作做好、做实,要本着对得起自己职业的良知对待这项工作,既要做到问心无愧,也要做到“货真价实”。
  接下来,在实习的日子中,我对他的教学实习指导严格要求,从教案规范书写、课堂教学常规细节、课后的反思与总结,甚至于教案中的遣词造句都予以“排查”和指正。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对他要求甚至有些“苛刻”和挑剔。
  实习的前两周,他特别上进,还能积极主动配合我的“苛刻”要求。可两周过后,“新鲜期”过了,“高原期”到了。我明显能感觉到他上课相比以前有明显“怠慢”,总是心不在焉,或者力不从心,上课缺少“气场”。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课后,我准备找个机会与他聊聊,询问缘由。可是,还没等我对他上的课进行点评,他竟然开始对我诉苦道:“晁老师,我是个直性子,实话实说,不怕您笑话和生气。说实在的我们实习生大多数来实习不过就是一种走形式,等着把这段时间耗完。至于實习结果吗,听上一届的学生说,到时候大家都会顺利通过的,指导老师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也不会为难我们的。我知道您这样严格要求我,是对我负责,内心上我真的非常感谢您!但我就不明白您为什么不像其他指导老师一样轻松混日子呢?何必把自己搞得这样累?这几天有哪位指导老师像您一样顶着烈日亲临现象指导呢?何必呢?”
  当时,站在运动场的我被他的言语深深地刺痛了,懵了好一阵。我的认真负责换来的却是质疑,甚至带有一丝挖苦……
  其实,对他的“罢工”行为,我也心知肚明。都是实习学生,对比之下,与他一起来的实习生并没有像他一样受苦受累。大多数实习生上课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课堂教学以“乐”为主,随心所欲。指导教师重点要求让他们上课时把学生管好,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上课的内容可以自己选,教案也往往是在网络上搜索获得。
  对比之下,他心理“失衡”也理所当然。回到家,我陷入了沉思中,是坚守自己的责任,还是让其随波逐流呢?
  第二天,我主动找到他,可以说是促膝长谈长达2个多小时。聊了我个人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从我的老家宁夏谈到我上大学时的陕西师范大学;谈到我为爱情千里迢迢到云南边陲麻栗坡工作;谈到自己为了实现梦想和突破自我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谈自己从县级到国家级研究课题的艰辛历程;谈自己如何成为优秀教师和市骨干教师……
  经过促膝而谈和有效的“攻心”,他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不知是因我的煽情和“执拗”的态度打动了他,还是因他内心的过意不去才“勉为其难”回应我的真诚。但在后来实习日子中,他对每节课都能进行精心准备和认真对待。
  记得实习结束临别时,我对他说:“人之所以高贵,在于有思想,有奋斗目标。人之所以有别,在于有没有勇气从队伍走出来,有没有区别于他人的特别和闪亮之处。我期望你能在体育教师的队伍中走出来,能走不寻常之路。”如今,时间一晃过了多年!我仍旧在我的故乡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仍然继续践行探索创新之路。不管当初我对他的“苛刻”要求是否对他现在成为一名“成型”的体育工作者产生了影响,但我为他在异地继续坚守不寻常的体育教学探究之路深感欣慰!相隔千里,我为自己能拥有这样的“弟子”感到荣幸。
  师徒之情——相隔千里,真情焕新!期望这次我的帮助能再次为他带来好运!不管千山万水,都有我的默默祝福和加油:刘飞,老师等你凯旋!
其他文献
南京市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和南京市教育局为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度,扎实做好学校阳光体育专项督导工作,在专业人员不足且社会上暂无第三方机构提供此类服务的情况下,尝试聘请了18名退休时间不长并曾担任过市区体育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基层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的骨干体育教师承担南京市阳光体育专项随机督导工作。经过半年的试行,这—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基层中小学的一致好评。  发挥余热和专业优势  当前聘用的这
与其他时期的教育比较,幼儿时期的内容比较特别。因为,这一时期的教育,会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也会受到幼儿们自身的心理特点、年龄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通常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对策,创设适宜的环境。而“六大解放”思想的融入,则能够为课程游戏化的开展提供推动作用。作为陶行知先生的一大重要理论,这一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实践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幼儿头脑的解放 
中国学校体育:作为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您认为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任国安:事实上,我除了是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同时也是体育行政管理者。江北区教育局和体育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样的机构设置,体现出了教体结合的理念,这也是我本人非常认同的。“体育”这个词,外延越来越广,但与教育关系紧密,它最初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Physical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新方法。一、创建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奠定幼儿交流平台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创建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为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一个基础平台,打开幼儿的心扉,让幼兒勇于表达自我,乐于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焦虑情绪迅速蔓延,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
一、互动组合增加练习密度  本课设计:  练习1:学生一人“直线运球 传球”,一人原地等待接球。  练习2:一人曲线运球传球,一人曲线跑接球。  思考分析:通过观摩发现,学生一人在练习曲线运球时,另外一人不是在原地等球,就是在做无球曲线跑,虽然这些练习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可以存在,但是对于这节课而言,学生的原地等待和无球曲线跑,缺乏设计目的和意图,因为原来学生本来就是人手一球,而按照本课的设计练习,另
一、“妙”开己合,“齐”实施  学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体育教师、任课教师等成立学校体质健康测试小组,凝聚智慧,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以“公开、规范、安全、高效”的目标要求,按照“定时、定点、定项、定人’的组织原则进行测试;学校做好测试的宣传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体育教研组做好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学校进行统筹工作安排。如,统一安排校医务室配合进行身高、体重、怖活量的测量与成绩输入;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近年来,隔代教养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也引发了不少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隔代教育是一种由家庭中的祖辈承担重要责任,付出关键教育的教养方式。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隔代教养对幼儿社会能力、饮食行为、情绪调节、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发现隔代教养弊大于利。一、隔代教养的概念  隔代教养中,祖
一、指导思想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健身、攻防、娱乐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教学理念,运用平板电脑、脚靶等教具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教学组织过程,有效地将
励志奋进,奔竞不息,初秋的西子湖畔,各地健儿驰骋赛场,青春火焰燃遍杭城。随着燃烧了13天的全国学生运动会圣火在青春、友谊、美好、欢快的气氛中缓缓熄灭,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幕拉下。  本届学生运动会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有关精神,将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综合性强、规模大,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一项全國性重大体育活动,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
一、“三人篮球”赛前准备  1.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  随着“三人篮球”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许多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和受电视网络新闻的影响也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进入“三人篮球”训练队进行系统训练,并参与到比赛中。离市区较远的农村校的家长对“三人篮球”并不了解,仍存在担心孩子安全问题及参与比赛会影响学习的顾虑。因此,在赛前学校应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