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一心,四人四绝技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个宿舍的四位文科男,两人跨越到理科考研成功,两人申请留学成功。
  他们共同生活的韵苑22栋205,也被同学戏称为“最牛寝室”。
  香港、武汉、北京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寝室四兄弟在奔赴四方之前相聚北京,
  在5个小时的采访中,他们每个人都提炼出自己成功的必杀技——
  单词控张沛延,热衷于看电影、美剧,把时间分割出来,从而化零为整;
  自习狂贺成,把数学和光电专业课的内容分块,炼就分块学习法;
  胡亮以计算机考证为方向,促使自己成为宿舍的超级考霸;
  外向性格的陈骁,大学四年四处游学不断地“输出”。
  聊到各自的大学四年时,他们都无法不谈及寝室文化。他们把宿舍比作一锅汤,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佐料——胡亮沉稳、做事靠谱,是宿舍的稳定剂;颇有主持人范儿的陈骁,话题无限且内容丰富,是宿舍的爆发剂;按年龄排名第二的贺成,在舍友眼里心理年龄低,时常被陈骁当作调侃的对象,虽急却不往心里去,是宿舍的催化剂;来自北京的张沛延温文尔雅,做事情时强调慢功出细活,是宿舍的缓和剂。虽然各自的特色和“风味”不一样,但份量都是刚刚好,彼此融合,熬着熬着就成了一锅独一无二的汤。
  张沛延爱早睡,陈骁却是夜猫子。大学四年的晚上,他们俩时常要进行的对话已成为宿舍不可或缺的经典——
  “今晚十一点半睡吧!(陈骁经常凌晨一点半后睡)”张沛延提议。
  “不行,一点半行不?”
  “那就十二点半吧!”
  “十二点四十五,行不行?”
  可是,到了十二点四十五分,陈骁肯定不会睡。“到了一点半也不会睡。大学四年,他们俩没为此红过脸吵过架,要是两个人性格不能互补,为此打架也不是不可能。”胡亮笑着说。
  “我们从不生隔夜气。”胡亮解释,这大概是宿舍四年来保持和谐的最关键因素。
  受英语辩论课的启发,他们碰到任何有意思的话题都会来一场辩论,四个人常常晚上躺在床上展开唇枪舌战,“繁体字和简体字哪个对当代社会更有作用?”“人是否应该有信仰?”等都是他们的论题。“辩论到激烈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让谁,最终的结果就是气呼呼地睡了,不过第二天起床后一切恢复正常。”胡亮说。
  宿舍四兄弟不但在性格上互补,而且彼此互助。
  高中学理科的贺成,高考被调剂到文科英语翻译专业后,遇到了挫折,“看到寝室哥们都这么优秀,觉得自己也应争口气。”于是,贺成在大二时确定考光电专业研究生,并选修了光电专业双学位。“胡亮有计算机专长,我上了大学后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专长,便跟着他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贺成说,“如果不是受了他的影响,我也不会那么坚定地选择光电专业。”
  坚守文科阵地的陈骁和张沛延,他们互相用英文调侃,“张沛延不但爱看英文电影和美剧,还对其中的台词颇有研究,深谙历史背景,比如,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就有许多律师体对话……”陈骁说。
  “我们四人经常用英语调侃,一般都是我最先领会陈骁的英文幽默。有时,我们俩各自说完上半句,一个眼神,彼此都能知道对方的下半句该说什么。”坐在陈骁右侧的张沛延解释。
  “四年了,我们一起去东园吃饭,一起游武汉,一起在寝室吼着歌。考研时,相互鼓励;失落时,相互安慰。无论何时,都是四人一心,只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努力。”贺成的这句话算是总结兄弟四人间的感情,他们都记得大二上学期的冬夜四个人一起看的《非诚勿扰2》,李香山的一句话言犹在耳:“这辈子,我只有你这么一个信得过的朋友。”
  只不过,一个朋友变成了三个兄弟。
  “看毕业戏《断弦》的那个夜晚,兄弟几个在寝室里围着一个小桌子喝酒,一瓶又一瓶,花生壳一堆,各自念叨着大学里难忘的事,情绪难以自已。成哥(贺成)说,咱寝室毕业临走的那一天,谁也甭送谁,大家围着小桌子打牌,不要说话,谁的时间到了,就把牌一放,拿着行李箱自己出门,剩下的人坐着继续,直到最后一个人,把东西收拾一下,拉开用了四年的门,不回头地走出去。”陈骁在人人日志里写道。
  “没想到,大家各奔东西读研之前,还能在北京聚一次。”陈骁说。
  贺成的经历多少带着传奇色彩。
  这个来自安徽的大男生,从小喜欢看武侠,爱玩“植物大战僵尸”,却也创下连续7天每天自习10小时以上的“坐神记录”。大学四年,他经历了从理科生到文科生再到理科生的身份转变——从翻译专业考取光电专业研究生,也实现了从“大家都听不懂的口语”到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逆袭。
  作为宿舍唯一的高中理工男,贺成坦言自己的思维习惯是在理工方面,“对公式记忆牢固,背诵就不怎么会了。”高考后,贺成意外地被调剂到翻译专业,“开始以为自己能学好,结果发现大家都听不懂我的口语。”谈及初学翻译的窘境,贺成也觉得有趣。幸运的是,老师给他补了一个学期的课,口语水平有了提升。“不过相比班上的大牛,比如,陈骁、胡亮,我只能甘拜下风。”
  大二时,贺成发现语言不是自己的特长,“普通话都说不太好,英语语音问题更是十分突出。最痛苦的是看着别人流利地秀口语,自己却磕磕绊绊,羞于开口。”所以,他打算尝试新行当,“双学位中大多是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很少,而光电专业是我最有能力学会的。”大二上学期,贺成认真地听每一节光电专业课程,“周一至周五上翻译专业课,周末上光电专业课。记得我考英语专业四级的那一天,一考完试就赶回教室听光电的课。”贺成这样描述他对于光电双学位的坚持。到了大二下学期,像大多数选双学位的同学一样,贺成有所松懈。“有时觉得实在太累了,不想去上课。”贺成笑着说。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他也开始逃课。后来,他觉得逃课的状态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便不断警醒自己——即使起晚了明知会迟到,他仍坚持去教室听课。
  贺成的考研准备周期,比许多人都要长。他大二开始复习数学,“因为大学文科数学根本不顶用,考研时必须考好数学一。”贺成全靠自学恶补数学一的内容,并在大二结束时“如约”看完了微积分。   学习时他偏爱分块学习,即把要学的内容分割成块块,一段时间内钻透一块内容。分块学习并不意味着长时间埋头于某一个科目,为了避免视觉疲劳,贺成把数学和光电专业课搭配组合,一段时间内攻克数学一块内容后,转战专业课的一块内容。这样,逐个分块击破数学和专业课。
  为此,贺成炼就了“坐神”功夫。最疯狂时,他连续7天每天自习10个小时,他很看重这种持续的高效率学习状态。“考研时我的压力很大,每天晚睡经常让我很难充分利用上午的时间。”然而,无论多晚起床,他总是坚持上午去自习,“虽然有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学的东西还不少,坚持下去总能有所收获。”有时,他也会放半天假犒劳自己,放松的方式是出去转转或阅读武侠小说和网络小说。
  除了分块学习,贺成复习数学时还有一个心得——每个知识点都要弄懂再往下进行。当然,知识点和分块学习是一体的。第一遍看完数学书后,贺成自我测试,结果只考了80分,“连及格分90分都达不到(总分150)。”总结时他发现,数学选择题中有大道理,“每道选择题基本上只考一个知识点,而简答题一般涵盖两三个知识点。”专攻选择题,这是贺成在数学考研准备中总结出来的一大秘密武器,“掌握了选择题中的知识点,就能运用于大题中。”
  攻克选择题,贺成也有自己的心得。当时,贺成的目标是攻克一本复习参考书中的660道选择题。每做完一道选择题,不论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贺成都要根据选择题所考的知识点,从数学书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巩固复习,“除了找知识点,我还会一遍遍复习数学书。”考试前,贺成看了四五遍数学书,“这时,我基本上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去年的考研数学,据说难度比较高,而贺成的考研数学分数是142(满分150分),“去网上查,至今还没发现比我考得还要高的分数。”他笑着说。
  谈及张沛延,室友们很是佩服,除了1.85米的个儿并长得像某位明星外,“他的记忆力无上限,是十足的单词控。”觉得英语专业比较闲的他,大二转入英语 国际商务双学位班后,开始了疯狂的语言学习之旅。张沛延以词汇量著称,擅长化零为整,喜欢做大事记表,至今掌握了至少20000英语词汇,法语词汇量也不小,并成功申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与口译专业研究生。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张沛延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热衷于看英语电影和美剧。
  在张沛延的大学生活中,时间被分为整时间和碎片化时间,他会提前一天或者当天制定计划。比如,晚上八点看一部电影或一集美剧,十点健身,这样的时间被称为整时间。要是看完电影才九点半,那么离十点间的半个小时为碎片化时间。这半个小时,张沛延一般会用于背单词,“一天下来,这样的碎片化时间大致有两三个小时。”在大二备考GRE背单词时,化零为整的方法为张沛延节省了不少时间,他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大约为一千小时,近四五十天!
  在许多人眼中,记忆单词枯燥而乏味,张沛延却总能坚持。不论是半天的单词专属整时间,抑或是空闲的碎片化时间,他很少烦躁,反而从单词背记中找到了充实感。兴致到了,他和陈骁还会拽高难度的GRE单词,刁难彼此。张沛延喜欢想象,甚至能在单词记忆中找到乐趣,并发现小窍门,比如,动词在记忆意思外要认真研究用法,名词只要记住意思即可。
  除了单词记忆,张沛延喜欢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感知语言。在他看来,对于初学者而言,多媒体能充分调动感官,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也能让人更好地感受不同的语言,乃至隐藏其后的文化魅力,因而英、法原声电影和美剧也成为他每天的必然事件。
  看电影和美剧,张沛延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张沛延最热衷的英剧是《YES,Minister》(是,大臣),这是一部1980年代的连续剧,剧情中充满了英国人的幽默,“语言比较有深度,用的词汇比较高级,长句难句比较多,对高难度听力的提高很有帮助。”看第一遍时,张沛延会中英文字幕对照着看。第二遍时,只看中文,不看英文,遇到困难时也不中断剧情,而是第二天复习看不懂的地方。到了第三遍,他把视频转换成音频,随时听,甚至躺在床上也会听,“有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两个月后,他感觉听力水平提高了很多。大学四年中,三季的《YES,Minister》张沛延硬是听了不下20遍。
  大三时,一位学姐向他推荐美剧《生活大爆炸》,“情节生动有趣,很生活化,又贴近年轻人。”在大三的寒假,张沛延给自己制定每天爬香山的计划,“我一边爬山一边听《生活大爆炸》音频。当寒假结束时,《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的台词已能背下来。”
  观看英语电影、美剧,张沛延并不停留于了解故事情节,而是试图理解故事和表演以外的东西,他喜欢通过电影台词感知背后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遇上喜欢的电影,比如《被解救的姜戈》《悲惨世界》,他会不断地重复观看,“直到自己理解了每一个单词的意思”。采访时,张沛延信手拈来《被解救的姜戈》的台词。就这样,张沛延对听力很有感觉,大四考雅思时,听力轻松地拿到了8.5分(满分9分)。
  为了检验这种提高外语听力方法的可行性,张沛延反复观看法语电影《天使爱美丽》,“我的法语听力也得到了飞速提高。”令张沛延遗憾的是,他无法找到大量的法剧。
  张沛延想当翻译的念头始于看两会的直播,“看到总理旁边的翻译,在那么重大的场合应付自如,觉得很帅气。”他希望在香港理工大学进一步提升交替和同声翻译能力,因为香港理工大学的中英文翻译与口译专业在亚洲首屈一指,“以后打算做大型会议的同声传译或贴身翻译。”
  一口流利的英语,能用德语交流,掌握波兰语的基本对话能力,西班牙语也马马虎虎。
  背包客走了许多国家,包括比利时、德国、波兰、美国、韩国等12个国家。
  接待比利时访问团、中德大学校长会议志愿者、中欧职业培训中心与联合国的合作研讨会担任口译、波兰居里夫人大学波兰中国文化节中方学生发言人、哈佛大学中美关系学会青年领袖峰会、韩国首尔中央大学亚洲辩论学院培训……   陈骁极具语言天赋,是校园名人。总结四年的大学学习经验,他道出了自己主要在培养“输出力”。学习语言、玩转全球和选择教育,都是在“输出”。在学习语言时,他重视表达;玩转全球时,注重交流;而日后从事教育,本身就是在传输自己的理念。
  陈骁特别喜欢语言,“不同的语言就像不同的符号,用不同的符号表达想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反复练习,是陈骁语言学习的一大法宝。其实,陈骁在语言学习上花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每当学习了一个新词,或者要表达一个东西的时候,他会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我的输出系统比输入系统厉害”,陈骁自我打趣说,“口语虽不错,但听力不够好。”有时,他会自言自语,出了国他会尽量用当地语言交流,“语言的有趣之处在于语言的理论与变化。”对于海量单词的记忆,尤其是复杂的语言中的单词性数格的记忆,他也会觉得头疼,但他更享受用不同语言写出相同的句子,并让人看懂。
  陈骁的语言输出能力强,曾获得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季军,也得到宿舍三兄弟的首肯:“不论用中文还是讲英语,只要是骁哥讲故事,不论故事多长,我们都不会觉得累。有一次,我们四人坐在操场上,骁哥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的故事。”胡亮说。
  除了学语言,陈骁还运用输出力,玩转全球。还是一名初中生时,喜欢足球的陈骁在英语老师的鼓励下,投出了给曼联的第一封信。到2011年,他给欧洲数十支球队写了323封信。“最开始连语句都不通顺,第一年基本上没收到一封回信,后来我还专门学习别人写信的用语和思维习惯。”在摸爬打滚中,陈骁开启了国际交流之旅。7年来,他收集了球员亲笔签名卡156张、亲笔签名相片2张、队刊年鉴5本、海报10张和礼品四份。
  大二上学期,陈骁顺利通过波方负责人的Skype面试。在波兰的一个半月,他的主要工作是做讲座和工作坊。志愿服务之余,他背上背包走出去,近距离感受当地文化。有一次,陈骁来到米拉诺夫小镇。在一所不到100人的中学里,他看到孩子们制作的支援南亚海啸与非洲饥荒的海报被贴在墙上裱起来,“虽然海报不完善,但他们心系世界。”陈骁很认同这所中学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怎样学习。由此,陈骁萌生了从事教育的想法。令陈骁感动的是,当他离开学校时,一位老师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到这里来,你的投入与耐心让同学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你对他们的影响会比你想象得大。我希望你会再来,你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每个孩子都值得去读一读。”
  玩转全球的同时,陈骁还热心公益。在德国斯图加特,他参加百年老城火车站的维护宣传;在意大利Ostia海滩,他加入当地群众,为保护海滩环境奔走呼告;在波兰卢布林,他做志愿者清洁公交站牌。
  不断输出的同时,陈骁积累了经验,“对不同的听众要用不同的方式,输出的关键在于了解听众的知识储备与风格。”陈骁说。面对学生群体,他习惯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开玩笑、用各种流行词、允许随时提问……与工作人群打交道时,他会相对严谨,语言规范、对术语下定义、在最后专门留出问答时间……
  或许正是凭借这些经历,陈骁成功拿到了美国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管理政策专业的研究生offer,并获得了每个季度2500美元的奖学金,校方说:“我们能提供的奖学金名额非常有限,只能授予最杰出的申请者。你是他们之一。”
  “我希望高等教育能帮助贫困、弱势群体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习能力,思考方式。”正如室友张沛延所说,“陈骁乐于分享,他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从事教育依然是份输出工作,陈骁也坦承“输出前要有大量的输入储备”,他计划先在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相关教育政策,同时实地调查。
其他文献
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活已经两年了,正如我最开始憧憬的,这个学校较之其他大学确实有着很多的不一样。比如来学校参观的同学见着我们说,你们怎么大夏天的还穿皮鞋啊?我们笑答:不光是夏天,我们春夏秋冬都只穿皮鞋,包括早上跑操的时候。因为老师说:当你巡逻时遇到了歹徒,难道你要先换双鞋再开始追么?我想警务化管理规定和严格的纪律制度是公安大学一大特色吧。一说到警务化管理,大家一定以为我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死板枯燥
对于旅游,我一直坚持几个原则:第一,尽可能在城市里少呆;第二,不去所谓的旅游景区;第三,人多的地方不去;第四,尽可能在村子里住下来,时间越长越好;第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的地方为首选;第六,能够有有机农业、合作组织、传统手工艺的地方优选。  这些年来我的大脚丫跑过的村子应该有百余个,而看过的做生态农业的主体则更多。适合介绍给朋友可学习借鉴或者旅游休闲的地方却不多,因为要考虑很多综合
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谁”?这里的“谁”,其实就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即档案编研成果是给“谁”看、为“谁”服务的。那么,档案编研应该“为谁编”呢?党政领导,社会大众,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还是外来宾朋客商?  李正平:一般情况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编研更能引起重视,但编研要时间,我们只能增强预见性,走在可能的中心工作的前面。编史修志人员对档案的需求往往比
2012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大学生杂志社推出的第三届校园行知客挑战赛已经启动了,本届挑战赛主题为“读书问道”,详细信息请登陆www.dili360.com或www.chinacampus.org。  在去年的校园行知客挑战赛中,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杨德才,以小城故事《穿越佛宝古道》获得二等奖。2012年春天,文艺小青年杨德才与朋友一起,坐火车,骑单车,用时三天花费近300元完成了佛宝古镇之
我家隔壁的S君,从小就说话结巴,是大家嘲笑的对象。但结巴不代表智商低,不代表不勤奋。S君如愿考上了外交学院,成为周围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他口吃的问题虽然有所好转,却还是不能如外交家般的纵横捭阖、口吐莲花。但S君热爱他的专业,一有空就练习绕口令,并从“东西南北中发白”各角度完善自己,他还学习了驾驶、游泳、航海等种种技能,幻想能有朝一日如《空军一号》里的哈里森·福特那样临危不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李志文商学班,又称李班,班歌第一句:For excellence,we pursue. 浙大人人知道李班,因为人人都有机会进李班,李班是面向全校大一学生招考的,大一考、大二开始读,录取不限专业,譬如2012年李班的预备接收名单中,就有原本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同学。  李班的创办人李志文,一生就读的、供职的都是好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杜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他说
王亨是一个人来大学的,因为觉得自己高考没考好,本来能上211的却只上了所三本,“没脸”让父母送。独自提着几大箱行李的他,站在校门口暗暗发誓,“这四年,我决不能过得后悔。”  自尊心和不甘心让王亨一进大一就事事走在人前,别人准备考四级时,他就在准备六级,别人想大学该怎么自由时,他就在忧心毕业出路。状态已就绪,只差一个明确的目标。“挑战杯”帮了他。  进校没多久王亨就听说了“挑战杯”,这一下子引起了他
问:我知道你策划出版过非常多的工具书,我特别好奇,出这么多工具书,接触不同领域的职场技能达人,是不是每出一本你就能掌握一种技能呢?  答:其实不是。虽然出书能让我对每个接触到的领域都多多少少懂一点,但我不能在某个领域深钻,否则我就会对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见地和立场,容易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偏见。而不去深究,保有一种“门外汉”的心态,跟书里的专业内容拉开一点点距离,才能更好地履行编辑的职责。  问:那会跟
每学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一番沉默的战争和心灵的考验。那些密密的数据,那些红红的印章,看似没有生命。可是它们的背后总有一些人和事考验着我的耐心,挑战着我的思想,不断地催促我思考。    放弃一等奖的学生    有个学生打电话问我:“老师,我刚看到成绩表,我可能会获得一等奖学金,但我不想拿一等,想拿二等奖学金,我该怎么办?”奖学金评定是在特定的系统内完成的,我们录入数据后,系统自动生成奖学金等级。一般情
电视剧《美人心计》的结尾,身为太后的窦漪房给新入宫的家人子训话,触景生情,想起刚入宫的年轻的自己,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不管你们以后身份地位如何,永远不要忘记你最初的模样。    她懂得给生活做减法,因而显得大气从容。其实人生就是一个由简到繁、再删繁就简的过程。我们常常站在20岁的门槛上瞪大迷茫的双眼张望,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争,费尽心力争取到手,某一天又突然发现,那些曾心心念念梦寐以求的东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