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心里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我任教的学生中,基础较好,但是,地理课对他们而言是一门全新的科目,培养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地理课的内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习兴趣的困难点。我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充分挖掘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個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
三、专题讨论课增强学习兴趣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几次专题讨论,学生的兴趣在上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完欧洲部分后,针对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题为《波黑政治热点地理成因》的专题讨论课。这一题目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但学生在讨论课上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才华。他们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不拿手稿,凭着一张《南欧》挂图,一支教鞭,侃侃而谈,说古论今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同学把波黑穆、克、塞三族比作我国古代三国鼎立之势,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和不稳定的联合;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出政论性很强的论文,在课堂上讲演。最后,教师再用自制的投影片全面总结波黑政治热点背后的民族、宗教、政治地理的成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多次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它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反馈或教师的评价。
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及热点问题,体会到地理的“有用”之处,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在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地理时事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因为地理课的许多知识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到我国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我国海南、广东、等地积温较高,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瓜果,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产,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又如,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着装与气候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個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
三、专题讨论课增强学习兴趣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几次专题讨论,学生的兴趣在上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完欧洲部分后,针对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题为《波黑政治热点地理成因》的专题讨论课。这一题目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但学生在讨论课上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才华。他们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不拿手稿,凭着一张《南欧》挂图,一支教鞭,侃侃而谈,说古论今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同学把波黑穆、克、塞三族比作我国古代三国鼎立之势,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和不稳定的联合;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出政论性很强的论文,在课堂上讲演。最后,教师再用自制的投影片全面总结波黑政治热点背后的民族、宗教、政治地理的成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多次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它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反馈或教师的评价。
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及热点问题,体会到地理的“有用”之处,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在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地理时事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因为地理课的许多知识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到我国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我国海南、广东、等地积温较高,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瓜果,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产,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又如,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着装与气候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