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树立 教学 新理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备良好政治素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人才。今天的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因此,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不是单纯为了传统知识,而应具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品德等功能。教是为了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就必须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从教师的“教”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从学生的“学”来看,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只能通过学生自己感知、思维和实践进行,必须亲自经历这个过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师的根本职责是给学生“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引导”上,这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所在。其次,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最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具体教学的方式、方法之中。教师要变“灌注型”教学为“激励型”教学,把以视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眼、耳、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纳入教学过程,并作为教学的重点,现在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对历史年代的记忆常出错,这需要教学加以指导,教给学生动用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数字特征记忆法等,学生记忆就容易多了。例如: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教给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脱离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来源于学习目的;二是来源于兴趣。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教师应努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即“启其蒙而引其趣”。比如,教师精心设计“强力度”的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上《登上企鹅岛》这篇课文时,我就出示一个谜语:黑背白肚皮,一副绅士样。两翅当划桨,双脚似鸭蹼。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出示课本的插图,导入课文:大家看看,这些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可爱的小动物,是不是像谜语中的那样呢?今天,就让我们去南极的企鹅岛上与这些小家伙进行一次亲密地接触。说完,同学们的兴趣更加高涨。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现代化教具,听一段录音,放一段录像,看一些幻灯,使教学个个环节都产生新诱因,是学生时刻处于新鲜好感的心态之中,不断产生求知欲,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正行,趣仍浓”“课以尽,趣犹存”。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的教学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效的,不可能永远依靠教师教。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
构建“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结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这样、讨论和联系,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主线,始终贯穿“练习”。当然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某些重点、难点、疑点等适当讲解,是必要的,贵在精要,切忌烦琐。这样师生双向传递信息,比较教师单方向传递信息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处于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5个方面:(一)阅读能力;(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 (四)改正学习方法和科学支配时间的能力;(五)由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组成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变讲堂为学堂,实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联系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份重要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从学生个体出发,从有趣、乐趣,引导学生志趣。把兴趣与理想、目标联系起来,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资源。
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开展各种形式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自学效率和质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注重非智力因数的培养,读书注意力的集中,写字姿态规范化。新课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讲述自己的理解。请每次作业完成好的学生,做老师的“助理”,帮助老师批阅作业,帮助做错题的学生找到原因。这样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读书。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为复习提供方便,增强记忆。
培养学生认真改错的习惯。我对学生每次做错的题,分门别类的做上记号,让经常出现类似错误的学生找原因,然后给正确答案。这样避免题海战术,学生学得轻松。
总而言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者。
【关键词】树立 教学 新理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备良好政治素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人才。今天的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因此,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不是单纯为了传统知识,而应具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品德等功能。教是为了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就必须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从教师的“教”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从学生的“学”来看,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只能通过学生自己感知、思维和实践进行,必须亲自经历这个过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师的根本职责是给学生“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引导”上,这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所在。其次,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最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具体教学的方式、方法之中。教师要变“灌注型”教学为“激励型”教学,把以视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眼、耳、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纳入教学过程,并作为教学的重点,现在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对历史年代的记忆常出错,这需要教学加以指导,教给学生动用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数字特征记忆法等,学生记忆就容易多了。例如: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教给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脱离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来源于学习目的;二是来源于兴趣。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教师应努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即“启其蒙而引其趣”。比如,教师精心设计“强力度”的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上《登上企鹅岛》这篇课文时,我就出示一个谜语:黑背白肚皮,一副绅士样。两翅当划桨,双脚似鸭蹼。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出示课本的插图,导入课文:大家看看,这些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可爱的小动物,是不是像谜语中的那样呢?今天,就让我们去南极的企鹅岛上与这些小家伙进行一次亲密地接触。说完,同学们的兴趣更加高涨。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现代化教具,听一段录音,放一段录像,看一些幻灯,使教学个个环节都产生新诱因,是学生时刻处于新鲜好感的心态之中,不断产生求知欲,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正行,趣仍浓”“课以尽,趣犹存”。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的教学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效的,不可能永远依靠教师教。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
构建“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结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这样、讨论和联系,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主线,始终贯穿“练习”。当然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某些重点、难点、疑点等适当讲解,是必要的,贵在精要,切忌烦琐。这样师生双向传递信息,比较教师单方向传递信息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处于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5个方面:(一)阅读能力;(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 (四)改正学习方法和科学支配时间的能力;(五)由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组成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变讲堂为学堂,实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联系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份重要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从学生个体出发,从有趣、乐趣,引导学生志趣。把兴趣与理想、目标联系起来,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资源。
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开展各种形式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自学效率和质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注重非智力因数的培养,读书注意力的集中,写字姿态规范化。新课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讲述自己的理解。请每次作业完成好的学生,做老师的“助理”,帮助老师批阅作业,帮助做错题的学生找到原因。这样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读书。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为复习提供方便,增强记忆。
培养学生认真改错的习惯。我对学生每次做错的题,分门别类的做上记号,让经常出现类似错误的学生找原因,然后给正确答案。这样避免题海战术,学生学得轻松。
总而言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