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s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它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一切的创新又归根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人通过受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能够创新才是他的最高境界,最高水平,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使一个人通过受教育达到这个最高境界或具备这个最高境界的潜力呢?这里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教育中的主要角色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数学教师明确指出理念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这里我把自己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浅显做法说出来,请大家指正。
  
  一、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把创新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为什么美国能如此强大,综合国力名列世界首位?答案是美国的教育搞的好。据统计,自1946年以来美国人获诺贝尔奖的占世界各国获奖人数的一半,美国人创新出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美国取得了24个领先地位,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于美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的成功。
  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2006年我们国家的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的主题是“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要时刻记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的强盛就在我们自己的肩上。
  为此,数学教师在重视实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要把教学目标提高到新的境界,既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挖掘出创新的因素,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把创新落到实处。例如,苏科版第一节《比0小的数》我在引入时出了“1-2=?”让学生思考。是老师出错了(学生第一次遇到被减数小于减数)?还是怎么了?同学们产生激烈的思考,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自身的知识已经不够了进而产生了对新的知识的渴望(当然已经有个别的同学提到了负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我在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为了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我出了一个练习:A、B两地被建筑物阻隔,怎么测量A、B两地间的距离?
  我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通过各自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最后从多范围、多角度,竞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解法:
  解法1:在地面上选一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到点D、E,使CD=AC;CE=BC,量出DE的长即为AB的长。
  解法2:在地面上选一点c,使LACB=90。,连接AC,BC并量出它们的长度可得AB的长。
  解法3:在地面上选一点c,连接AC、BC,分别取AC、BC的中点D、E,量出DE的长即可得AB的长。(当学生学过相似形后,还可以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
  此时,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解法3中的D,E两点还有阻隔,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设计,留给了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时间、空间,体现出创新的教学目标。其实好好的想一想,每节课都是有创新的机会在里面的。
  
  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有个老师说的好“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获取的”,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对数学课本上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老师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论证,去经历,去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搞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思考、解答、合作、交流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并且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习惯。要放弃过去为追求“高分”,“高效”而淡化探索过程直奔真理的做法。
  例如,我在讲授有理数加法时提问:
  1 我们要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可以从几个数开始?(学生都会知道2个数)
  2 有理数有正,有负,有零,在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这些情况又怎么解决呢?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考虑。
  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当然如果有的学生觉得有难度可以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不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运用分类的思想,在分类后如何相加的探索中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而有的教师忽视了这个探索的过程,直接给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背下,再模仿例题去做,这就使学生失去了探索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的灵感了。
  
  三、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氛围和活力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在个性得到充分展示的过程中才能有创新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错,敢辩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不要怕说错,不要怕别人笑话。不敢说,不敢想,不敢错,没有辩论的课堂就是死水一潭,就碰撞不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所以我们既要解放教师的思想,也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正确的引导,甚至在错误中找闪光点,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同时同学们也要清楚犯错也是一种学习,时刻对自己充满自信。其实数学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何况这些学生还是孩子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的创造”。这就是激励学生标新立异,追求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上,有个学生照老师的范画——一个少年,他画好了之后又在旁边添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有看见我只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再看看老师板着的面孔,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把“少年的影子”涂去了。而一位日本老师上小学美术课时,要求学生画苹果,有个学生竟画了个方苹果,这时老师耐心地问他为什么画成方的,他说:圆苹果在地上会乱滚,如果是方的就不容易了。老师笑着鼓励他爱动脑筋,并祝愿他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来。表面上看是画画,而实际上是前个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扼杀了他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后者却激发学生的奇思异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事实上为便于运输现在已有方形西瓜的出现。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比以前更加注重科学教育,但是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它应体现科学精神,民主精神。  在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们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活动中表达思想和观点,以及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能够培
如何培养学生成才?这是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共同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然而,学生能否成才,又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仅仅抓着某一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成才,必须对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教育。  完善人格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现代青年人,特别是这新一代的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因素使他们养成了一种奇特的心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蛋壳心态”。所谓“蛋壳心态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只有掌握好数学概念才能充分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才能在解题中正确地判断和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个性丰满、自主性强的人,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对话、交往、主动参与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实践的基本精神趋向。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活生生、有理想、有激情的人,用自己富有情趣的个人生活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意义的生活空间。  【关 键 词】问题生 家庭环境 关爱平衡 欣赏同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朱永新语)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从学生抓起,语文教材文本及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处处蕴涵着生命搏动的活力,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优势明显。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插上了翅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和他人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效果,对多媒体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归纳以下几点浅见:    一、新课程下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
[摘要] 美术课堂的导入要依据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的原则,在开发课堂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发散思维的扩展,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导语直接完善教学结构,改变古板的教学方式,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美术课堂;导入方法;融合    美术课堂的导入语是完善美术课堂的开始,导入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新课改理论的要求下,采用“融合式”的导入语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趣味性,
[内容概要] 小学生喜欢作文的不多,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生活观察、思考、积累的太少,许多学生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作文教学不能让学生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他们多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学会观察、思考、积累,增强其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1、有效参与    1.1、关于“有效参与”的概念  第一:学生的“有效参与”是指能够主动的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主动的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享受学习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第二:学生的“有效参与”是以学生行为为载体的心理活动。  学生有效参与实质上是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研究性学习不以获得知识为终极目标,而是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以创新活动为叫显特征,立足于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探究知识的激情。需要教师不断激发,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了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近几年来,我们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悟出了一些经验,我们称之为“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