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式教学法对快速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bue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不仅与毕业证挂钩,而且还是学校审核评估的重要指标。那么有没有较好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们快速提高测试成绩呢?本人经多年实践研究发现采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能达到这一目的。
  1 前言
  现阶段大学生生活学习紧张就业压力大,上网时间长体育锻炼少等因素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体质测试的成绩普遍偏低,个别人甚至连毕业都成问题,为了能快速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本文从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现状、心理、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2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状态
  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在体质测试中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占0.3%、7.6%、79.5%、12.6%,优秀率极少,不合格人数超过百分之十,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测试成绩偏低。从心理上分析,学生们对体质成绩是比效重视的,但他们只对短期高效的教学方法感兴趣,对于传统的学习时间长见效慢的方法并不接受,而且很容易产生知难而退的消极心理。
  3 大学生对身体素质教学的要求及目标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身体素质教学的要求有三类:第一类就是要求合格,这类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差平时少参加体育运动;第二类是争取良好的成绩,这类学生一般说来合格没问题,只是希望通过短期的练习使成绩更进一步;第三类是追求优秀的,这类学生平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也较好;而根据调查研究,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法,学生们的目标都是半個月内有明显效果,否则无心继续练习。
  4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能短期高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就是明确目标,查找差距发现问题,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例如:一个学生原本一个引体向上也做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追求的目标无非就是合格,老师通过观察分析他目前做不了引体向上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使他在两周内达到合格的目标,这种教学法非常有针对性效果显著。
  5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要求科学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
  由于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身体素质能力水平,总共包括五项内容:50米跑、立定跳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视力等。这就要求有一个合理的分类,可以根据运动负荷的特点把它分为上肢技能、下肢技能及耐力,在教学安排上一定要统筹兼顾特出重点,如:某学生所有项目都不达标,就要采用第一次课练习50米跑及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第二次课练习立定跳远及1000米跑(或800米跑)的方法;每天(或隔天)练习一次课,两课内容轮流进行;又如:某个学生引体向上不能达标,其它项目都没问题,就可以引体向上为重点,每次课练习都要有该项在里面,其它已经达标的项目轮流穿插进去即可。
  6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要求每个项目练习精简高效
  6.1 50米跑教学方法
  (1)速度练习:30米冲刺,60米冲刺,8--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在小斜坡跑道上快速上坡跑或下坡跑练习、加速跑练习,距离30—50米.
  (2)起跑练习,让同学帮忙发令,快速摆动手臂和迈腿跑起来,每课练习10~12次,要求全速距离30米左右。
  6.2 立定跳远教学方法
  (1)原地挺身跳:在沙地或草地屈膝摆臂起跳,空中充分做出直腿挺身动作,腹部前挺髋关节充分打开,最好能产生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每次练习课尽力跳20--30次。
  (2)跳起空中收腹练习:在沙地或草地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动作或双手在腿前击掌,落地时屈膝缓冲,3组×(10~12)次/组。
  (3)连续快速跳练习:采用前脚掌着地,膝盖微弯曲连续快速弹性跳,切忌在跳的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3组×(30~60)秒/组。
  6.3 引体向上教学法
  (1)没基础的学生先进行吊杆练习,从双手正握吊到反握吊,然后到单手吊,每次都吊到不能吊为止,下来后休息一下再吊,每次引体向上练习课做4---6组,每组间休1.5---2.5分钟。
  (2)在(1)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单脚底下先垫把凳子助力半弯着身体拉上去的方法练习,脚辅助用力由重到轻,也可以在上拉到中途停顿2--3秒再拉上去,每组引体向上做到不能做为止,每次引体向上课练习3--5组,每组之间休息2.5到3.5分钟。
  (3)可用橡皮带一头挷在腰部,另一头挷在杆上(挷到有一定拉力)进行练习,这方法可以一次做6~10个以上。
  (4)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互助练习,具体的方法:A练习时B双手托住练习者腰部,B根据情况辅助用力,开始时B可大力点,逐渐过渡到A自己用力完成正规引体向上,5组×10个/组。
  6.4 仰卧起坐教学方法
  (1)腰腹部肌肉力量练习,趴下用胳膊肘支撑身体,然后身体伸直不弯曲,让整个身体尽量成一条直线。每天做三组,每次坚持2.5--6.5分钟,逐渐增加每组时间。
  (2)由平躺开始,双腿并拢伸直,随后将脚伸直慢慢离开地面,接着将身体坐起来,双手抱腹于胸前,最终臀部接触地面,每组坚持1.5一3.5分钟,每天3一5组。
  (3)在同学帮助下进行仰卧起坐练习,例如:同学C进行练习,同学D进行帮助,D先把手放在C的背部,当C做仰卧起坐时D就顺方向用力,经过三两次课后D可减少用力,这种练习要求每次要有一分钟左右,这方法非常有效,并且能增强练习者的自信心,每天做1~3组,每组1分钟。
  (4)正规仰卧起坐练习,按照正规测试的仰卧起坐方式全力做,每天做1--2组。
  6.5 1000米跑、800米跑教学方法
  (1)前三次课坚持隔天练习,先全身热身活动,接着就是跑圈(每圈400米),以缓慢的速度跑,一定要坚持跑完1000米或800米,即使跑不完也要尽量接近;
  (2)第四次课开始在前三次课基础上逐渐提高速度,用60℅的力量跑完1000米或800米,第五次课用70℅的力量跑,第六次课用80℅的力量跑,第七次课用90℅的力量跑,第八次课用全力跑,采用隔天练习的方法。
  6.6 提高视力教学方法
  (1)每天早上全神贯注观看绿色植物,距离由近到远,再由远到近,如此循环往复2.5~5分钟。
  (2)手举绿色标志物在眼前方,上下左右前后不停缓慢运动,眼睛盯着标志物转运,范围由小到大,头部保持不动,每天1--2次。
  (3)每次课后分别按揉风池穴、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并且刮上眼眶和揉捏耳垂。
  (4)减少电脑、手机的使用,连续使用一小时后要让眼睛休息,保持科学用眼和充足的睡眠。
  所有项目在练习前都要进行相关的 柔韧性练习,在体质测试前两、三天要减少运动量,保持适当活动,并且注意饮食和休息。
  总而言之,采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快速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成绩,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正酝酿着重大的理论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整体重构已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只有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实践为本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新的理论建构,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哲学解释框架的束缚,真正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马克思主义需要大发展”这个时代的大趋势,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使之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
饮茶,是华人从古至今都流传着的一种习俗.一杯清茶,教会了我们去看透人生.我曾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我觉得那是值得毕生收藏的一段话:佛说一花一世界,我说,一茶一人生.饮茶必饮三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假期里他们普遍存在爱吃零食、熬夜、不爱运动等不良习惯,此类行为极易引发肥胖。为了保障假期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布置了相应的体育作业,但是运动量和在校体育课期间有较大差距,效果差强人意。  经历一段时间的居家生活,大多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有所下降。因此,返校后的体育课教学须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帮助学生恢复体能。  1 返校初期体能恢复训练的原则  1.1
期刊
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火车头作用,在其辐射面和吸引力所及的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无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列入全国15个经济中心的城市,应该在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高苏南、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中起更大的作用,并以此作为发展战略的立足点。本文从无锡市发展经济的客观条件和要求出发,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作一探讨。
足球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多人团体的运动项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足球运动一直是我国的体育弱势项目。随着国家“足球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足球进行高效的教学训练,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足球教学中针对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足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能够更好的普及足球运动,也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后备人才。  
期刊
自行车作为最起初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尽管交通工具的频繁更新换代,但自行车在社会各方各面的代步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当前,自行车又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大家视野中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自行车运动分为公路、场地两种类别,两者分别对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有着不同的要求,更需要运动员承担更高的运动负荷。多年的实践发现,在高强度的自行车训练中采取阶段性的有氧间歇性练习,不仅可
期刊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出,现阶段健身服务的供需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而需求日益增加,导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