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去高中地理教学存在学科本位问题,缺乏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关注度,不利于核心素养形成。新课改要求打破这个现状,脱离知识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这种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做好变革,创新教育理念,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地理知识以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完整和全面发展。本文围绕这个展开讨论,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并针对这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措施,希望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有效措施
   传统教学理念有问题,导致进入到学科与知识本位的误区,过度看重知识和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这样的教育具有偏差,培养出来学生社会适应性差。地理作为高中一门重要学科,应全力配合教改,做好教学理念和思维创新,把重点放在促使人发展与身心健康上。这里并非说知识不重要,而是要让其在探究与获取地理知识过程中,人格、心理、品质等共同发展。本文围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和目的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结合经验提出措施,仅供参考。
   一、地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
   高中地理教学应当脱离知识本位,树立人本意识,把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和地理知识学习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其在地理课中获取综合发展。地理课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但是教师却很少去应用,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地理知识进行,这个部分渗透十分少,或者是干脆忽略。地理教学手段少,教改中虽然也运用信息技术、微课等,但是部分存在换汤不换药的问题,形式确实改变,可依然是以教为主,学生在地理课全过程中主要是倾听者。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思考意识差,习惯被动接受,不能很好理解地理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低下,而且各种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部分教师在这个方面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由班主任负责,或者由学校专门负责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地理课是用来学习和解决和地理相关问题,故而在教学容易忽视这项教育。此外,地理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缺乏一定的技巧,一些教师生搬硬套,不管时机合不合适,都强行渗透。这样做过于刻意,会打乱教学节奏,影响地理课堂整体效益,同时还会让学生抵触,反而达不到预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地理教学中关于这个方面渗透,过于直接,而且依然是教师为主体,所能发挥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学生没有真正投入进去,渗透成果差,自然就失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作用。
   二、地理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增强认知,转变观念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增强对素质教育认识,研究新课改,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师只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渗透重要性,明确这样做的好处,才会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视这个方面的渗透。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有一个良好心理状况,通过自己去影响学生,使其形成一个稳定且健康的心理状况。既然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就要对这个部分有一定的了解,地理教师可能对这个方面涉猎不是很多。这时就要在平时接触一些相关理论,学习教育技巧,并能将其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水平与实际成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对象是学生,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接受,对其产生效果,而不是要灌输一些空洞理论。故而,这个方面教育与渗透必须保证以生为主,教师引出和启发,促使学生在思考和体验之中,明确心理健康重要性,并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和品质。
   (二)挖掘教材中相关素材,找准结合点
   地理教材中包含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想要渗透就要先对其进行挖掘,然后寻求其与教学结合点,有目的和意识的渗透。教师应在这个方面有一定洞察力,认真研究教材,并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是挖掘和利用心理健康素材的基础。高中地理涉及很多内容,比如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拥有双重属性,教师要在深入探寻中找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然后在教学中选择机会渗透。
   比如在学习到人口和环境相关内容时,牵扯到迁移的问题,应抓住机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其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所学说说人口迁移的原因,探讨与之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应当如何去看待和对待迁移的人口。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看法,其愿意去交流,在讨论中就会明确人口迁移是社会现象,应具有包容心,消除狭隘的地域主义,接纳迁移而来的人,友善的对待,这样才是合格公民应当做的。
   (三)实践活动中渗透,增强学生感悟
   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非简单的让学生知道,而是要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其消除心理问题。灌输会适得其反,一方面过于枯燥,学生缺乏认真接受教育的心态,另外一个是未融入,体验和感悟浅,自然也就影响心理健康渗透效果。故而,教学中渗透这个,就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让学生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使其在未察觉中接受教育。
   以环境相关内容为例,要求学生调查周边环境污染,并分析原因。此外,还要说说调查中感受,在控制污染中自身应该怎么做。学生在调查中感受深刻,心理会发生变化,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这个时候让其说说,在遇到污染环境行为时应当如何去做。通过这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涉及到社会环境部分,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探访地理遗迹、访问孤寡老人视频资料,让学生去感受变化,获取学科知识外,形成关爱孤寡老人,保护遗迹的意识。
   (四)丰富渗透手段,促使其更好接受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既要选择好渗透时机,做到不刻意,使其顺其自然的出现,还要丰富渗透手段,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自觉加入到这个部分渗透中去,产生共鸣,形成健康的心理。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祖国大好河山,使其认识地形地貌,并在其中形成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感。地理课堂中要运用教具,比如地球仪、地图、各种图表等,这些可直观的反映出事物的空间位置,同时也能呈现出具体区域。教学中运用这些,打消学生畏难心理,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地理课,过程中大膽去探究,敢于质疑。高中地理具有抽象性特征,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气馁,不能解决问题会有强烈挫败感,认为自己不行。教师要通过教学直观化和生动化,吸引注意力,使其形成兴趣,积极参与中获取知识,形成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在促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增强其处理问题能力同时,培养良好心理品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首先要增强对这个方面认识,转变观念,然后挖掘教材中相关素材,找准结合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渗透,以确保能够取得良好渗透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郑林.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
   [2]黄跃美.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00(010):P.90-91.
   [3]唐兆亮.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53-53.
其他文献
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的"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学生全面发展标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我国石油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石油开采难度持续增加,这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应用更多新设备、新技术以满足新时期环境下石油开采需求。而目前我国针对油田开发相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语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提问的课堂教学方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有效提问
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从培育"时代新人"入手。"时代新人"必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道德、有力量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高产优质生产,本研究在大田常规种植模式下,以合玉29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叶面喷施生物活性硒营养液(奥可富),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及产量
为促进AM真菌在白浆土改良上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设置3个施磷水平(P2O5),0,200和400 mg·kg^-1,同时设置接种AM真菌和未接种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
校内展馆是一所高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独特的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上海建桥学院国政馆为例,通过探讨国政馆的育人价值以及育人功能的实现
为揭示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农业措施,本文对不同的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与向日葵苗腐病、盘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农业管理措施建议。结果表明:不论品种抗病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回归正常生活的首选途径。随着医疗技术与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发展,移植肾的短期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长期存活问题仍亟待解决。肾缺
为探索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效果,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试验基地对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