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民族乡村 实现帮扶对象精细脱贫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精准帮扶的课题,立足本职岗位,针对民族乡村精准帮扶的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精准帮扶;民族乡村;做法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201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由省科技厅作为省直挂钩帮扶单位,马尾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县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进行长期挂钩帮扶。在帮扶过程中,马尾区遵循“保护”,“改善”,“发展”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社会、经济、文化持续进步,帮扶项目初见成效。
  1主要做法和实践
  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还提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提高扶贫效能。”笔者对近几年帮扶福安市坂中畲族乡的具体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希望能取长补短,使新一轮挂钩帮扶工作更上一层楼,使民族乡村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1整合帮扶资金,确保帮扶项目顺利实施
  由省科技厅从2011年的30万元提高至年100万元,马尾区从2011年的40万元提高至年100万元,同时省财政转移支付及市级财政帮扶资金2012年达到年200万元,2013年以后达到年250万元,五年总计帮扶资金1880万元。帮扶单位经过探讨研究,决定整合各方帮扶资金,形成合力,重点保障规划项目实施。为充分体现政策性、前瞻性、科学性,组织安排专家实地查看了坂中乡发展情况,对《福安坂中畲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确立《福安坂中畲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帮扶项目。2015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2010年增长62%;2015年农业总产值预计达2.1亿元,比2010年增长89%;乡财政收入达7515万元,比2010年增长13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4920元,比2010年增长103%;少数民族人均年纯收入达13750元,比2010年增长116%。
  1.2建立七项制度,保障项目顺利运行
  为确保帮扶资金落到实处,使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几家帮扶单位共同制定了七个方面的措施,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帮扶单位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挂钩帮扶工作,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为帮扶工作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提供堅强的保障;二是明确项目监督机构。由省民协委作为项目监督机构,经常对挂钩帮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检查项目落实、资金使用情况,跟踪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帮扶资金专款专用;三是确定技术指导机构。指派直属单位省科技厅农牧业科研中试中心为项目技术指导机构,组织相关科技力量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四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由乡政府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实行明确的项目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会议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五是实行项目公告制度。实行项目公告制度,让当地畲族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对民族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接受群众的监督;六是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建立、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明确招标的具体要求;七是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建立督查机制,坚持专款专用、集中使用、效益优先的原则,设立了项目专账,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跟踪与督查,杜绝出现扣减、挪用和截留现象。
  1.3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由省科技厅农牧业科研中试中心因地制宜,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帮助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带动更多村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民增收。例如,廉岭村建设果蔬种植示范基地100亩,完成了水蜜桃、枇杷种植示范基地18亩,完成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6亩,示范带动农户果蔬种植66亩;坑下村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00多亩,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为17095元,同比增长为13.6 %;在汤洋村山地农业示范基地和仙源里村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推广水蜜桃生态种植技术,开展林下种植技术探索等,同时开展农业观光旅游、采摘等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1.4挖掘民族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
  立足本地资源,实事求是,在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帮助修缮乡内廉岭村52座古民居建筑,整合古村落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环全长300米的古民居栈,将畲族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充分展示和发挥。此外,结合现有的休闲健身主题,由村集体牵头,对乡村休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包装打造农耕文化园、乡村花海、儿童乐园等休闲项目,构建乡村休闲产品体系。
  1.5修建配套设施,带动地区活力和人气
  近年来,政府出资拓建了福穆公路和廉岭村进村公路,进一步完善了其他民族村的路网建设,同时还举办了“廉岭古道”登山越野比赛,吸纳城市居民来此观光休闲、创业居住。一些村民开始从事农家乐经营,特色家禽养殖,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等,增加了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参与性,繁荣了当地农业休闲服务业,为带活当地农村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2存在困难与问题
  在帮扶项目带动下,坂中畲族乡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民生产和生活都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帮扶民族乡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对策,使帮扶工作更加精准、更加完善。
  2.1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例如坂中乡廉岭村为纯畲族村寨,村内仅有一条廉岭古道通过往县城,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宽度有限,交通网结构单一。全村村民居住分散,共有236户893人,分散于8个自然村。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致富信息的手段单一,导致信息长期闭塞,获取外来知识少,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2村民思想观念落后
  少数民族村民多数居住山高沟深,传统农耕思想浓厚,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认为靠天吃饭,自给自足是天经地义,种地种粮才是农民该做的事情,忽视经济作物的价值。一些困难群众文化低、思想保守,存在等、靠、要等情况,不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对一些扶贫致富项目不热心,就等着党和政府發钱过日子。
  2.3民族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目前,多数发展落后的民族乡村仅仅依靠政府帮扶,没有找出自我发展的潜力,造成一些民族乡村的经济发展像抱奶瓶的婴儿,有奶才能生存,断奶就寸步难行。有的乡村缺少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或者是有关涉农的龙头企业,对当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无法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方面作出贡献。
  2.4缺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乡村干部
  素质高、思路新、群众基础好,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乡村干部非常缺乏,一些乡村干部对市场方向把握不准,思想上有畏难情绪,部分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对高素质、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挖掘不够,没有运用或制定留住人才的激励体制,使乡村干部队伍后劲不足。
  2.5帮扶力量形成合力难度大
  民族乡村帮扶工作内容涉及土地、环境建设、民政、教育等许多惠农民生方面,但帮扶工作往往依靠民族宗教部门进行实施开展,而民族宗教部门与各部门之间属于平行关系,要实施帮扶项目,往往需要协调各有关部门进行配合帮助,有的帮扶单位只出钱不出力,有的仅限于文件表面上的要求,没有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没有充分发挥各部门自身资源优势。这都导致帮扶项目实施过程难,合力不到位,从而影响帮扶成效。
  3启示与思考
  福安市坂中畲族乡的帮扶工作,要做到精准帮扶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有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更科学的帮扶项目,更有效的工作机制,操作性更强的帮扶政策。
  3.1立足民族乡村资源优势
  一个切合实际的科学规划,对于乡村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避免乡村盲目开发导致的村庄资源、环境和文化破坏,使开发项目事半功倍。每个民族乡村都有自身特有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地域和产业特点,要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同质化现象,要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如对坂中乡廉岭村内古民居和空置民宅由村集体统一租赁回收,打造具有民族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挖掘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增加旅游吸引力和魅力。
  3.2加强乡村集体建设能力,变“输血”为“造血”
  把政府推动的“输血”,转变为通过引进企业资本或民间自发组织和村民自觉行为,变“输血”为“造血”,甩掉婴儿奶瓶,独立成长起来。可以探索运用村民房产、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村民持续参与;或者积极走出去,吸引外部资金,用于投资较大但盈利性较稳定的休闲项目开发。可以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由村委会进行监督引导,对旅游农户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发动当地农户参与其中,分享旅游收益。通过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完善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职能,最大限度挖掘村落可用的旅游资源,将民俗文化、农业产业等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人、产、资的全方位组织化。
  3.3扶持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释放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要改善民族乡村投资环境,帮助民族乡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到少数民族乡村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政府要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发展民族乡村旅游,对积极到民族村发展的小微企业,政府财政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3.4建立激励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干部
  从农村高中毕业、各类中专学校毕业生中,考选一批政治素质强、文化素质高、经济意识强、愿意扎根基层的“强人”、“能人”、“贤人”,吸纳到村级后备干部中来。建立激励机制,对确实带富了一方群众、工作实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建立村干部最低收入保障线,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增加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使更多的能人愿当村干部,争当村干部,使村级干部队伍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3.5完善帮扶机制,强化精准帮扶
  建立协商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协商沟通联席会和实地调研活动,加强帮扶对象之间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达到“点穴式”帮扶,避免帮扶工作过于表面。发动当地或异地企业开展共建活动,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带村、招工带村、资金带村”等不同形式,引领和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从而带强一批产业,带动一批项目,带建一批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2]王九梅.实施精准扶贫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3]刘明璋.广西百色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J].广西社会科学,1999,(06).
  [4]杨志刚.从乡情村情出发加快发展乡村经济[J].地方政府管理,1995,(04).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四平市铁西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目标,以社会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水平建设,突出特色,精准发力,全面建设大美乡村,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  做实平安治理 建设和谐稳定农村  坚持以“身心安康、家庭安乐、邻里安和、环境安全、村屯安定”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治安防控全覆盖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重庆市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使得重庆市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水稻品种被推向市场,这不仅促进了水稻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许多水稻种植户对农作物品种不断升级的种植需求。  关键词:重庆水稻;品种;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4.007  近几年由于水稻优质品种增多,质
期刊
摘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土地是农民立业之本,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提升农村土地价值。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将乐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例,对落实好此项工作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
期刊
摘要: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为湘西自治州生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2015~2016年湘西自治州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姜瘟病;发生规律;防治;湘西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 S436.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4.033  生姜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价值丰富。生产上常以姜瘟病
期刊
摘要:牡丹江烟区是黑龙江省两大烟叶主产区之一,面对全国烟叶计划总量持续调减、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烟农增收压力不断加大等复杂形势,烟叶质量的产出水平深度影响着烟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本文剖析了牡丹江烟区烟叶质量产出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牡丹江烟区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烟叶;建议;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
期刊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客家乡村景观面貌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传统村落肌理的色彩基调正在逐步被打破,生硬的城市色彩涂抹了客家的朴素情怀。通过本次对客家乡村景观色彩的研究,深入分析乡村景观色彩的概念,着重探究了闽西客家乡村景观色彩的设计手法,并分别对经主景观、道路景观及广场景观进行了细致的专项景观设计分析。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景观色彩设计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属于客家乡村的景观色彩设计模式。  关键词:闽西客家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结合乡镇村落的民俗、建筑、农业文化元素,以及煤炭运输废弃铁路工业元素,通过景观再生设计手法,营造出与自然田园风光相互融合的煤矿乡镇废弃铁路景观,为缺乏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的乡镇村落,提供一处连接沿线村落的休闲安全绿道。  关键词:煤矿乡镇;铁路景观;景观再生;煤炭废弃地;绿道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
期刊
摘要:梨树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及畜牧业生产大县,要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加快三个体系建设之路,这是梨树农业发展的总基调。本文主要介绍了梨树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三个体系;农业现代化;建设;梨树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01  1加强农业农村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和关键支撑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通化市目前稻米产业状况及发展情况,并提出了今后通化市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稻米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03  稻米产业是通化市重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通化市立足稻米产业的发展实际,广泛吸纳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有效
期刊
摘要:农机深松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能有效增强粮食基础生产能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本文就彰武县实施深松整地作业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对策进行简述。  关键词:彰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