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讲计划”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无序和低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小组分工不明确,成员之间差距过大不能发挥各自的特点。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61-01
  学习无处不在,今年春季回老家帮忙梨花授粉,老爸准备了几支授粉用的长棍,在长棍一端固定一撮鸡毛,用鸡毛沾花粉后再授粉,可谓效率高了许多。可是几支长棍有长有短,正在诧异父亲为何选择不一样长的棍时,父亲一到地里,开始分工,谁用长的,谁用短的,谁和谁合作一行,可谓是分工明确,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长的专负责高的花,短的负责下面矮的,两个人一行,相互配合,如果用短的够高的显然够不着,用长的够矮的又不方便。大家在老爸的分工下合作劳动,效率颇高。可谓生活处处皆学问。
  由此联想到当前我们正在深入推进的“学讲计划”,“学讲计划”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制约小学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組合作学习的无序和低效,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无序和低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小组分工不明确,成员之间差距过大不能发挥各自的特点。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笔者认为,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必须正视与解决以下问题才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有序而高效。
  一、学习小组的随意组合导致合作学习的低效
  生产劳动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经验丰富者有缺乏经验者。看似参差不齐的人员却成为了最佳的合作团队。学讲课堂中较多的学习小组是按照座位的临近随意指定的,他们组成小组的唯一原因就是座位临近,方便交流。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探索认为,小组的建立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组建,这样才能起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效果。最佳的组建原则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要根据全班学习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因素分成若干个相同的小组,而每个小组内应该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性格特点的学习组成,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小组长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来到地里老爸就自觉地充当了小组长的作用,负责分工、协调。而纵观我们的学讲课堂,学习小组的小组长一般有教师指认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骄傲自负,他们很难能组织起真正的学习活动。
  笔者认为最佳的小组长的任用方式应该为轮流担任,有成员轮流担任,可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同样也给每个孩子以暗示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的差异。另外,每个孩子对担任小组长都满是期待,他们都会认真对待自己担任小组长的过程,每一次精心组织,协调成员间关系,合作交流、总结概括,这本身都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能力锻炼的机会。
  三、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学习的无序
  而纵观当前较多的学讲课堂,学习小组面对学习任务时没有分工,更谈不上明确,分工不明确,导致学习的无序,小组成员之间只是在一起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何谈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与要求。笔者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学习讨论“珍珠鸟由不信任到靠近到信任过程的原因”,在小组学习前明确学习任务为交流讨论使珍珠鸟由不信任到靠近到信任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要求为:①通读课文;②找准关键语句;③讨论交流;④小组长综合概括。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不同成员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不了取长补短的局面
  我们倡导的学习小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本来的原因就是想形成帮扶结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才是小组学习的根本目的。可是,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组内没有帮学,更谈不上共同进步,合作的目的是大家在一起交流研讨统一思想、拓展思路。可是我们看,小组展示时展示的是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观点,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失去了。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朗读教学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一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内轮流朗读训练,一人读书其余倾听,找出问题,整改提高。这样全班每个孩子都有了朗读的机会,每个孩子的朗读都有若干个孩子负责检查,同组内又有了评比,那么这样的小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小组学习。
  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合理分组,轮流担任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要求具体,小组内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就是我们期待的语文课堂吗?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造成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表现出动力不足、厌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一步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9-0112-01  问题意识,是指人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渗透德育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德育方法  引言  小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通过小学课堂渗透德育思想,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小学数学课
摘 要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注重道德价值、法治价值,关注中华优秀文化中有关润“德”、重“法”精神的渗透,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课程。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工程,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凸显;感染;鼓励  中图分类号:R511.8,F0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9-0168-01  课堂上教师要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随着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及持续深入的数学学科研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课标形势下,大部分教师目前最为注重的课题就是如何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目的,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地个性化思考以及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几个方面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传统概念中比较枯燥的学科,因为大多数数学概念抽象,难以理解,使得学生的主观学习难以界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研究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尤為重要。本文将从“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教学工具”“提出数学问题”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义;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9-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并凸显出其强大的优势和无限的魅力。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针对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体现,以及教育意义,进行深入地发掘。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更要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促使学生学习历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
(宜宾市第十二中学校四川宜宾644000)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教授在《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中 指出:“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  叶圣陶也曾说过:“培养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惟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2011年春,尝试教学落户翠屏区,便在翠
摘 要 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可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生活中处处用到计算。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包含口算、心算等。随着手机计算机的普及,人们随手能用手机计算机计算,而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差,连简单的计算都不会主动去做。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计算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计算能力弱化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关
摘 要 音乐作为艺术学科,以其丰富的想象、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同属艺术类的美术则往往通过绘画、欣赏、用心观察打动孩子们的心灵。音乐与美术可以说是分科不分家,曾经有人这样生动地评说二者的关系: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美术是凝固的音乐。本文就如何巧用美术形式,活化音乐课堂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美术;音乐课堂;创作欲望;素质教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F768.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只进行一些课内活动和阅读,还应该将课外阅读提上议程,并注重一些阅读策略的应用,以此突破课内阅读的局限性,完善课内课外这种具有双重性的阅读体系,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以后更好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9-